1樓:匿名使用者
退火(復性)溫度與時間:退火溫度是影響pcr特異性的較重要因素。變性後溫度快速冷卻至40℃~60℃,可使引物和模板發生結合。
由於模板dna 比引物複雜得多,引物和模板之間的碰撞結合機會遠遠高於模板互補鏈之間的碰撞。退火溫度與時間,取決於引物的長度、鹼基組成及其濃度,還有靶基序列的長度。對於20個核苷酸,g+c含量約50%的引物,55℃為選擇最適退火溫度的起點較為理想。
引物的復性溫度可通過以下公式幫助選擇合適的溫度: tm值(解鏈溫度)=4(g+c)+2(a+t) 復性溫度=tm值-(5~10℃) 在tm值允許範圍內, 選擇較高的復性溫度可大大減少引物和模板間的非特異性結合, 提高pcr反應的特異性。復性時間一般為30~60sec,足以使引物與模板之間完全結合。
2樓:網友
退火溫度基本和引物。
有關,如果產物特異性。
不好,可以適當提高退火溫度。
迴圈次數是你自己定的,如果模板量低(產物量少)就多迴圈幾圈,不過最好別超過35個,裡邊的成分都耗損的差不多了。再迴圈也沒大用了。
如何確定pcr反應中的退火溫度和延長時間
3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1、退火溫度低於引物tm值5 ℃左右,一般在45~55℃。
退火溫度需要從多方面去決定,一般根據引物的tm值(tm值=4(g+c) +2(a+t))為參考,根據擴增的長度適當下調作為退火溫度。然後在此次實驗基礎上做出預估。退火溫度對pcr的特異性有較大影響。
引物延伸一般在72℃進行(taq酶最適溫度)。但在擴增長度較短且退火溫度較高時,本步驟可省略延伸時間隨擴增片段長短而定,一般推薦在1000bp以上,含pfu及其衍生物的衍生設定為1min/kbp。
pcr退火溫度怎麼確定?
4樓:溫嶼
計算退火溫度的方法:
1.退火溫度=4×(g+c)+2×(a+t)-(5~8) 只是粗算,有時不靈,但比較簡便。
2.用primer5(or oligo6)計算,引物配對好後,primer5可以顯示tm,我認為這個值就是退火溫度,我的經驗再加2 or 3度最好。
3.合成引物的單子上也有個tm,減去5~8也可,但有些公司提供的tm就是方法1計算的。
我認為方法二最準確,不知道還有其他方法嗎?
pcr反應退火溫度的高低與什麼因素有關
5樓:惠企百科
退火溫度是影響pcr反應特異性的重要因素。
引物與模板復性所需要的退火溫度取決於引物的長度、鹼基組成及其濃度。引物長度越短,引物中g+c的含量越低,所需的退火溫度越低。雖然降低退火溫度可能增加擴增產量,但引物與模板間的錯配現象也會增多,導致非特異性擴增上公升。
相反,提高退火溫度雖然可以提高反應的特異性,但會引起擴增效率下降,甚至無擴增產物出現。引物的退火溫度可以通過tm=4(g+c)+2(a+t)公式組略估算,一般在算出的tm值上減去5攝氏度極為較合適反應設計退火溫度。
如何確定pcr反應中的退火溫度和延長時間
6樓:網友
退火溫度一般是比你設計引物時的tm值低5度。不過這是要摸索的,用溫度梯度pcr。(順便說一下,如果你不想花時間摸索溫度,建議就用60度。
這個溫度是我原來做實驗時的萬能溫度。尤其對較短片段pcr適用)
延長時間是看pcr產物長度,一般認為常規taq酶一分鐘擴增1kb。比如你的pcr產物是500bp,你就用30秒。不過我一般會在這個基礎上再加5秒左右。
我的PCR體系應該怎麼設定?退火溫度
根據你描述,體系可能性不大。所以給如下建議 1.檢查引物,確保正反向設計沒有問題,而且最後都是從5到3順序書寫並送交合成 這種錯誤很低階,但有人犯過,所以提醒,如果自己不很保證就讓別人把把關 2.再次要求生工合成引物 合錯可能性有,不大 或者重新換位置設計引物 2.由於是真菌,你用基因組還是cdna...
for迴圈的python指令碼程式中如何加入多程序 併發進
簡單的如下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def ps i print str i def run for i in range 5 if name main run 神猶在 什麼意思呢?如果你是在要在迴圈體內建立多程序,每迴圈一次便增加一個程序,那麼只需要...
PCR技術中為何不用解旋酶和普通的DNA聚合酶,而是高溫和耐高溫的DNA聚合酶
做人要夠狂 dna一般以雙鏈的形式存在,而且雙鏈的比單鏈的穩定。dna的複製需要雙鏈開啟,同樣,pcr擴增也需要單鏈的模板,所以就有了pcr引物這個東西,引物簡單來說就是一引路的,告訴聚合酶 吶,就從這裡開始 pcr的基本過程包括變性 退火和延伸。dna的雙鏈主要是靠氫鍵聯絡在一起,高溫時,氫鍵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