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感覺自己不合群怎麼辦

時間 2021-05-04 20:06:27

1樓:唐子畏

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必然要與其它人發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即必然要與別人進行交往。這種交往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接觸,交流資訊,溝通思想,聯絡感情的過程。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說,它是主體雙方尋求需要滿足的心理行為表現。

在社會生活中,個人必然與他人發生聯絡,產生交往的需要。其一,人們往往通過他人而認識自己,這需要與別人進行交往;其二,人們認識他人、認識社會及社會規範也需要通過與他人交往來實現,從而也實現個體的社會化。所以,人際交往是一種相互作用的需要;這就要通過交往,利用一切機會表達自己的態度、看法。

若沒有交往這一途徑,則個體的這種心理需要將得不到滿足從而產生恐懼、孤獨等心理疾病;其四,人們在共同的社會生活中也有通過交往交流資訊、傳遞情感的需要。可見,人際之間的交往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和諧的人際交往可協調人們的認識、情感、行動、增進人們的了解,團結一致形成群體規範,利於個體身心健康發展及個性良好發展。

在由人組成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參與這種人際之間的交往活動但每個人的交際質量卻有所不同:有的人左右逢源、靈活應變,人緣廣結;而有的人捉襟見肘,處處受制,舉步維艱,人際關係很緊張。究其原因不外受到文化、社會及心理因素的影響 那麼,有那些因素影響人際關係呢?

我認為,就心理呈面講,主要有

一、認知偏差的影響 認知偏差主要有兩種:對自我認知的偏差和對他人認知的偏差。 對自我認知的兩種偏差。

一是過高評價自己,孤芳自賞:一是自我評價過低。自輕自賤。

對自我的這兩種不正確認識都會影響人際交往。一般的說,人們大都不滿足自己的財富,卻很容易欣賞自己的聰明。孤芳自賞者正是過高評價自己,過分相信自己的聰明從而導致恃才傲物。

對不如己者不屑一顧,惡語相向,以已之長量人之短,以已之聰明襯人之笨拙。或者對別人的所作所為和喜好漠然置之。不屑與之交流。

如此待人,誰會與你交往?人們只會避而遠之。你雖處人群卻倍感孤單。

高估自己會影響交際,自我貶低亦如此。看不到自我的價值,自輕自殘,與人交往畏畏葸葸,認為自己這也不好;那也不行,沒有主見,看別人眼色行事,見到上級點頭哈腰,與同事交往,怕別人笑話,碰著鄰里總賠著小心,與朋友相聚,總覺得自己低人一截。這其實是自卑心理作祟,自卑則無自信,無自信則輕視自己,輕視自己則行為畏畏縮縮。

神情暗淡,一臉小心,言詞唯唯諾諾。這類自輕自殘者,其實想以自己的行為來博取人們的同情,可事與願違。人們卻認為你太賤而不願與你交往 對他人的認知偏差一是以貌取人,二是以成見待人,三是從眾,缺乏主見,人云亦云,沒有個性特色。

這幾種認知偏差在人際交往中有不同表現。以貌取人常表現為第一印象。兩個素不相識的人首次見面所形成的印象即為第一印象。

這種印象主要是來自對方表情、姿態、身材、以表、年齡。服裝等方面的印象,它在對人認識中有決定性作用。社會心理學實驗表明,人們對初次印象更容易重視,對後來獲得的資訊往往不大注意或易忽視。

第一印象好對以後的資訊就會起到掩飾作用,產生正向優先效應,認為此人樣樣好,於是喜歡、信任他並與之接近;反之,不好的第一印象在以後的認知中就會更多地注意其缺點,甚至把優點也當作缺點,產生負向優先效應,對他人則樣樣看不顧限,於是排斥、疏遠、嫌棄他。這種只看表面不著實質的認知傾向容易造成對人認識的失誤,從而影響人際交往。在生活中常有"久聞其名,未見其人"的事,也是一種對人認知的偏差,可稱之為以資訊取人。

在很多時候,交往對方在未開始交往時,雙方或其中一方對另一方已掌握了某些資訊,從而對對方形成乙個先入為主的印象,也會造成認知上的偏差。 以成見待人在交往中常表現為暈輪效應和定勢效應。暈輪效應是將認知物件的某種印象不加分析地擴充套件到其他各方面去的印象。

"情人眼裡出西施"即是典型。交際中,人們在認識人時,由於對方的某一特徵或某一行為使自己產生了突出印象,由此掩蓋了對此人其他特徵和行為的認識,於是得出整體只具有這些特點的錯誤判斷。見木不見林、一好百好,一壞百壞,造成對人認知的偏差,從而影響交往。

定勢效應是指用一種固定了的人物形象去認知他人。如在一些年輕人看來,老年人固執保守,思想概化,舊框框多,缺乏改革、創新意識,當他們遇到某個老年人時,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將其歸入此類;而老年人則認為青年人單純、幼稚,缺乏經驗,辦事欠穩妥,當他們遇到某個青年人時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將其劃入此類。這種定勢效應若與認知物件的本質特徵一致,可簡化。

縮短認知過程與時間,但往往也會導致認知者形成某種成見,陷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小圈子,妨礙交往的正常進行。從眾則是根據多數人的看法來確立自己的觀點或態度的一種現象。這種人缺乏主見,人云亦云,看人看事隨大流,沒有自己的觀點,不管別人的看法正確與否,一味隨聲附和。

這樣認識人,結果導致認識失真,影響與他人的交往。 人際交往中,正確認識自己還要正確認識他人,知己知彼才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同時對雙方交往的目的、內容、方法也要正確認識,否則交往最終也會中止。

例如交往動機不良,為了達到某種個人目的,一旦目的達到,交往活動也隨之而結束

二、情緒失控造**際交往的障礙

情緒,人們常稱之為情感的外在表現。它在人際交往中極為重要。情緒隱藏在交際過程中,是一種心靈的無聲交談。

交往中,若沒有良好的情緒狀態,則直接會影響文際質量。例如:在取得某些成績或被人羨慕的情況下,沾沾自喜,得意之色溢於言表,每遇他人唯恐別人不知,言語中洋洋自得,表情眉飛色舞,甚至教導別人該如何如何等,往往導致別人的反感而不願與之交往。

與人交往,得意忘形不受歡迎,因為沒有人願與高傲狂妄的人合作共事。 同樣,失意忘形留給別人的印象也並不美好。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不幸,乙個人若愁腸滿腹,化形於色,那麼人們會認為你過於脆弱,缺乏自製,只會給予憐憫或同情,而不會把你作為知交為你分擔不幸。

若遇不公正對待怒形於色,遷怒於人,人們只會認為你淺薄,缺乏內涵,那麼你連憐憫或同情也得不到,只會得到別人的輕蔑,又何談與人交往 情緒表達沒有分寸同樣也會影響交往。例如不分場合、不看物件不顧輕重恣意縱情,情感反應過分強烈,就給人以輕浮、狂妄或動機不純等不好印象,讓人對你頓生輕薄之感而不願與你接近;反之,乙個人若對喜、怒、哀、樂或對能引起情感共鳴的事無動於衷,反應冷淡,就會讓人覺得你冷漠無情。試想,乙個人永遠是一副故作深沉的面孔,誰又願與你交往呢

三、態度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態度是人們對一定物件較一貫,較固定的綜合性的心理反應傾向,它不是某種心理過程而是全部心理過程的具體表現,認知、情感、動機同時在其中起作用 態度在人際交往中形成,對人際交往也會產生影響。在交往中,態度給交往一方造成心理壓力,因為態度總是指向並傾注於某個物件,具有壓迫性。如態度和藹、真誠、坦蕩,會使人有安全感並親而近之;反之,態度圓滑、缺乏誠意,狂妄會使人有危機感並疏而遠之。

有的人在別人面前,自以為是,對別人輕蔑相向,即使有求於人也表現出一副考驗別人的架勢,長此以往,只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有的人則缺乏誠意。如評價別人一味吹棒、奉承,極盡吹拍之能事,或者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使人產生虛偽之感;有的人只喜歡聽好話,對批評、意見不屑一聽,甚至不滿。如此交往態度。

別人避之唯恐不及,誰還敢與你接近

四、語言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人際交往中,最經常使用的、最基本的手段是語言,由於語音的差異或語義歧義或語言結構不當會造**際交往障礙 在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中,語言的表達對交際也有明顯影響。如有的人說話夾槍帶棒,敲敲打打,或者出語尖酸刻薄,言外有意,或者冷言冷語;還有的人說話好用反詰語言等等。這樣說話常會引起人們的反感,有時還會帶來口角甚至不良後果。

即使你再是怎樣的"豆腐心腸",一張"刀子嘴"也難以使你與別人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

五、個性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個性,心理學中又稱之為人格,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具體個人所具有的意識傾向性以及經常出現的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包括乙個人的興趣、愛好、思想、信念、世界觀、性格、氣質、能力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人際交往受到個性品質的影響 交往中,乙個人熱情、誠實。

高尚、正直、友好。討人喜歡,人們易於接受他而與之交往;相反,乙個冷酷、虛偽、自私、奸詐、卑劣的人就會令人生厭,於是人們迴避他,疏遠他。對於乙個口是心非、陽奉陰違、無中生有、嫉妒誹謗、搬弄是非的人和乙個誠實正派、心誠意善的人,顯然人們傾向後者,更願意與之結交。

可見,良好的個性品質易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不良的個性品質則會影響正常交往。但人們在性情、志趣等方面存在個性差異並不等於他們沒有共同之處。例如:

有著共同文學愛好的兩個人,性格特點相左,但交往中如果以共同的文學愛好為基點,彼此產生心理上的共鳴,把彼此相左的性格特點放到交際的次要位置,求同存異,那麼交往雙方也會感到其樂融融,甚至會隨著彼此的相融而成為知己。如果雙方丟棄彼此的共同點在個性品質上去相互指責或計較,這不僅使交往雙方關係僵化,甚至會反目成仇。你看不慣別人,對別人不感興趣,別人也看不慣你,對你不感興趣。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夫·阿德勒說:導致雙方情感疏遠,情感疏遠就易產生隔閡。有了隔閡自然格格不入,於是你會癒感孤立,當然也得不到別人的關係與幫助,成為乙個無關緊要的孤家寡人了 從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到心理因素在人際交往中發生的深刻影響。

為了更愉快地學習、工作、生活,我們有必要也必須與周圍的人們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其前提就是尊重別人。得到別人的尊重,這是人的基本精神需要之一。

在交際活動中,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尊重別人意味著對別人的理解,"理解能博萬人心",有了理解,就有了交往的基礎。如果交往雙方缺乏相互的尊重就談不上理解,甚至會產生曲解,這顯然不利於交往

參考資料:黔南民族師專學報

不合群怎麼辦,孤僻 不合群,怎麼辦?

那時性格過於自卑或自負造成的。如果乙個人不能融入他所在的集體,肯定是孤獨的,慢慢的自己也會覺得游離於他們之外,很孤僻。出現這種情況,多從自身找原因。不要著急,從小事做起,一聲問候 乙個笑臉 慢慢改變自己,你在關心別人時也收穫了自己。努力改變自己,要投其所好,看看他們主要談論什麼話題,對啥感興趣,你也...

孩子不合群怎麼引導,孩子不合群怎麼辦?

翰林學庫 孩子本來應該是天真爛漫,活潑好動的年紀,可有的孩子卻總是一個人,默默的呆在角落,沒有一個小夥伴陪著玩,特別的孤單,特別的可憐。作為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這種狀況,也是很擔心著急,到底孩子出什麼問題了,這麼的不合群。其實這種情況,稍加改善,孩子不合群的現象就能改變的。工具 原料 父母的全心全意...

在學校不合群怎麼辦,在學校不合群怎麼辦??

紫晶之戀 我現在的心情跟你一摸一樣。沒事大聲唱什麼歌,放什麼 吵到別人怎麼辦,沒事稀!什麼稀!有什麼好漆的。做事不經大腦,就不知道照顧別人心情!今天我把同學的卷子摺起來了,她煩了,可是昨天她借我的自行車,把我的車子車胎弄爆,我吭都沒吭,還在那安慰她沒事沒事。剛剛看到你說的那些,我才發現,不是我不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