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行星運動定律 (1)開普勒第一定律(橢圓軌道定律) 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橢圓的一個交點上。 不同行星繞太陽運動的橢圓軌道是不同的。 (2)開普勒第二定律(面積定律) 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
由此可見,行星近日點的線速度大於遠日點的線速度,進一步來說,近日點的動能大於遠日點的動能。 (3)開普勒第三定律(週期定律) 所有行星的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轉週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數學表示式為:。
其中,a是橢圓軌道的半長軸,t是公轉週期。 對於開普勒三定律,我們要知道,雖然它是描述行星繞太陽運轉,也適用於衛星繞地球旋轉,或者別的星體執行。只是,不同的中心天體,中的k值是不同的。
另外,雖然行星的執行軌道是橢圓,但是與圓十分接近,所以中學裡把行星的軌道按圓來處理。這樣開普勒三定律就成為如下表述: (1)行星繞太陽執行的軌道是圓,太陽處在圓心上。
(2)行星圍繞太陽做勻速圓周運動。 (3)所有行星的軌道半徑的三次方與它公轉週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所有行星的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公轉週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公式中r代表行星運動軌道的半長軸,t代表行星公轉週期),比值k是一個與行星無關的量
2樓:匿名使用者
角動量是向量,是物體動量與矢徑的叉積,方向垂直於矢徑與動量平面。很容易想象,如果不在同一個平面內,那麼角動量向量怎麼與原先平行。
3樓:匿名使用者
在系統形成之初它就有個角動量,處於垂直位置的少數行星(恆星)會被拉至同一平面的位置(因為萬有引力的存在)。 而且,l=rmv,角動量在只有萬有引力的情況下,是守恆的。所以應該在同一個平面啊!
4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系九大行星的繞太陽公轉軌道都在同一個平面上?
首先要說明,“九大行星”之說已經過時。冥王星已不再列入大行星之列。
各大行星的繞太陽公轉軌道並不在同一個平面上,8大行星相差不大而冥王星相差較大。這也是冥王星遭遇“下崗”的原因之一。
各大行星繞太陽公轉軌道平面與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平面間的夾角稱為“軌道傾角”,分別如下:
水星 7.0�0�2
金星 3.4�0�2
地球 0�0�2
火星 1.8�0�2
木星 1.3�0�2
土星 2.5�0�2
天王星 0.8�0�2
海王星 1.8�0�2
冥王星 17.1�0�2
地球繞太陽運動是雙方的吸引力還是太陽的引力讓空間發生了扭曲地球其實是一直向前
如果按照愛因斯坦的解釋,引力場可以解釋為對憫可夫斯基度規的扭曲,太陽的引力場可以用斯瓦席爾德度規來描述,在這樣的度規下來描述地球的運動就不涉及到牛頓方程,就好像我們在平直時空裡面解自由粒子的運動方程一樣,非常直觀,這種對引力的解釋是非常優雅的,而且也是更能夠解釋許多牛頓理論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水星進...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哪個繞太陽轉一圈時間最長
宇軒 海王星。執行週期與其離太陽遠近有一定關係,離太陽越遠,其公轉週期越長,八大行星中,海王星離太陽最遠,故其公轉週期最長。要算上冥王星等矮行星,則為冥王星。海王星 neptune 是環繞太陽執行的第八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第四大天體 直徑上 海王星在直徑上小於天王星,但質量比它大。基本資料 公轉軌道...
關於太陽和太陽系行星形成的其他各種假說
行星形成有先後,地球是類地行星中最後乙個形成的,天王星是類木行星中最後乙個形成的,太陽系中最後乙個形成的行星不是側身旋轉的天王星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在拉普拉斯 星雲說 中,星雲收縮碰撞形成了行星,這不詳細。我認為行星不是撞出來的,是象滾雪球一樣滾出來的。在以不穩定橢圓軌道運動的質點不會在碰撞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