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絲綢之路經過了哪些地方

時間 2021-08-30 10:34:41

1樓:聖誕老東東

中國的絲綢之路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過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到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交通線,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隨著時代發展,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中國與西方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統稱。有西漢張騫開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絲綢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

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還有從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沿海城市出發,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的海上**的“海上絲綢之路”等。

擴充套件資料

“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演變: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起點主要是廣州,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在陸上絲綢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絲綢之路。它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動脈。

自漢朝開始,中國與馬來半島就已有接觸,尤其是唐代之後,來往更加密切,作為往來的途徑,最方便的是航海,而中西**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這就是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通道在隋唐時運送的主要大宗貨物是絲綢,所以大家都把這條連線東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絲綢之路。到了宋元時期,瓷器的出口漸漸成為主要貨物,因此,人們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時,還由於輸入的商品歷來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稱作“海上香料之路”。

2樓:陽光夏天的向日葵

傳統的絲綢之路,起自中國古代都城長安(今西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

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數千年來,遊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學術考察者沿著絲綢之路四處活動。

隨著時代發展,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中國與西方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統稱。有西漢張騫開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絲綢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

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還有從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沿海城市出發,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的海上**的“海上絲綢之路”等。

擴充套件資料

古絲綢之路歷史意義:

古絲綢之路是由大國發揮引領和推動作用、其他國家和地區積極參與協同的交流互鑑之路。古絲綢之路是沿線國家和地區積極參與、共同推進的產物,同時也是以沿線一些大國的引領為重要動力、各種文明相互薈萃交融的產物。

古絲綢之路是以共同克服包括戰亂破壞在內的各種困難、實現和平交往為主流的交流互鑑之路。古絲綢之路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共同奮鬥、為促進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鑑和共同進步、從而為整個人類文明發展作出巨大歷史貢獻的偉大之路。

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的人民通過交流互鑑,才創造了古絲綢之路的輝煌,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巨大歷史貢獻。在古絲綢之路的歷史長卷中,留下了許多至今仍廣為傳頌的不同文明和國家、地區之間交流互鑑的歷史佳話。

3樓:宇寶

所經重要城市:西安、寶雞、西寧、天水、定西、平涼、蘭州、武威、張掖、嘉峪關、敦煌、哈密、烏魯木齊、石河子、伊寧、樓蘭、吐魯番、庫爾勒、庫車、阿克蘇、若羌、且末、和田、葉誠、喀什。

沿途美景:秦兵馬俑、半坡村、大雁塔、華清池、敦煌莫高窟、拉卜楞寺、炳靈寺、麥積山、河西走廊、嘉峪關、白塔山、白雲觀、青海湖、鳥島、塔爾寺、日月山、倒淌河、龍羊峽、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拉千佛洞、克孜爾尕哈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樓蘭古城、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火焰山、哈密王陵、博斯騰湖、鐵門關、香妃墓、艾提尕爾清真寺等。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線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2023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4樓: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廣義上的絲綢之路可分為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及交往的海上通道,是由當時跨東西方海洋間一系列港口網點組成的國際**網。中國境內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有泉州、廣州、寧波三大主港口和其他支線港口組成。

陸上絲綢之路可分為東段、中段和西段三部分,其中東段和中段都在中國境內。東段指從長安經河西走廊至玉門關、陽關;中段指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的今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一帶;西段指蔥嶺以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具體來說,陸上絲綢之路的基本路線是:

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出玉門關或陽關,越過白龍堆至古鹽澤(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羅布泊)西北的樓蘭古城,進入西域。從樓蘭古城開始分為兩道,北道沿孔雀河經渠犁(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市)、烏壘(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輪臺縣東)、龜茲(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姑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市)至疏勒。而後越過蔥嶺,經大宛西行;南道則由樓蘭古城經鄯善扜泥城(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羌縣境內),沿今車爾臣河,經且末、于闐、皮山、莎車而後翻越蔥嶺,經大夏西行。

南北道在木鹿(今土庫曼馬雷)會合,然後經今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抵達地中海東岸的敘利亞,再由這裡橫渡地中海最終聯通歐洲。

此外,在這條絲綢之路的北方,還有一條被學者稱為“草原絲綢之路”的交通線路,它是指蒙古草原地帶溝通歐亞大陸的商貿通道,也是整個絲綢之路交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體線路是有中原地區向北越過古陰山(今大青山)、燕山一帶長城沿線,向西北穿越蒙古高原、中西亞北部,直達地中海至歐洲地區。

5樓:匿名使用者

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前202年—13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我們中國運的)。

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交通線,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

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張騫通西域後,正式開通了這條從中國通往歐、非大陸的陸路通道。這條道路,由西漢

6樓:魔羯法師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東漢時以洛陽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我們中國運的)。

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交通線,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張騫通西域後,正式開通了這條從中國通往歐、非大陸的陸路通道。這條道路,由西漢都城長安出發,(東漢時由都城洛陽出發,)經過河西走廊,然後分為兩條路線:一條由陽關,經鄯善,沿崑崙山北麓西行,過莎車,西逾蔥嶺,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亞歷山大,公元前30年為羅馬帝國吞併),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

另一條出玉門關,經車師前國,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蔥嶺,過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漢時遊牧於康居西北即成海、裡海北部草原,東漢時屬康居)。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等等。

絲綢之路一詞最早來自於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2023年出版的《中國》,有時也簡稱為絲路。雖然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但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張騫兩次通西域,開闢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併成功將東西方之間最後的珠簾掀開。

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乞丐獄犯,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絡在一起。

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廣義上絲路的東段已經到達了韓國、日本,西段至法國、荷蘭。通過海路還可達義大利、埃及,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絲綢之路有哪些?經過哪些地方?經過甘肅不

所經路線 北線由長安 東漢時由洛陽 沿渭河至虢縣 今寶雞 過汧縣 今隴縣 越六盤山固原和海原,沿祖厲河,在靖遠渡黃河至姑臧 今武威 路程較短,沿途供給條件差,是早期的路線。絲綢之路 南線由長安 東漢時由洛陽 沿渭河過隴關 上邽 今天水 狄道 今臨洮 枹罕 今河州 由永靖渡黃河,穿西寧,越大鬥拔谷 今...

絲綢之路經過中國的哪些古城?它們現為中國哪些城市

誰會闌珊 絲綢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於公元前後bai的兩漢時期。它東面的起點是西漢的首都長安 今西安 或東漢的首都洛陽,經隴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 今蘭州 然後通過河西走廊的武威 張掖 酒泉 敦煌四郡,出玉門關或陽關,穿過白龍堆到羅布泊地區的樓蘭。漢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兩道的分岔點就在樓蘭。北道西行,經渠...

古絲綢之路包括哪些地方

陸路絲綢之路的路線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東段 從長安到玉門關 陽關。漢代開闢 中段 從玉門關 陽關以西至蔥嶺。漢代開闢 西段 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 西亞直到歐洲。唐代開闢 以下為絲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稱 括號內為古地名 東段 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