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攻打趙國時身在齊國的孫臏有想過要救趙國嗎?

時間 2025-04-07 11:55:28

1樓:掌心和腳心的痣

孫臏是齊國的軍事家,也是乙個很有能力的人物。孫臏和魏國的龐涓是同學,兩個人都是在鬼谷子的門下學習的,學成歸來都去了魏國,但是龐涓這個小心眼,有點妒忌孫臏的才華,於是就陷害孫臏,導致孫臏成了殘疾人,所以孫臏就逃走了,去齊國立功去了。我們應該聽說過乙個典故叫做圍魏救趙,但是可能我們聽說的和事實並不是一回事。

一、史記上是這麼記載的。首先我們看一下史記關於這件事的記載。在西元前353年,魏國派兵圍攻了趙國的首都邯鄲,於是趙國就向齊國去求助,但是齊國的田忌和孫臏帶著軍隊就去救趙國,趁著魏國兵力空虛,就率領軍隊進攻魏國的國都大梁,龐涓只能帶兵回去救助大梁,齊國就趁著魏軍兵力疲憊圍攻了魏軍,解救了趙國,這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

但是真相,似乎並不是這樣的。

二、孫臏並不想救趙國。但是根據山東臨沂出土的孫臏兵法的記載,當時魏國攻打趙國的時候,孫臏根本就不想去救趙國,相反,為了齊國的利益,孫臏更願意坐山觀虎鬥。公元年353年,趙國被魏國圍困,鄒忌認為不救,段甘鵬認為要救,不然魏國真的勝利了變得強大,齊國也會遭殃。

三、齊軍兵分兩路。 實際上,齊國也出兵了,但是並分兩路,並不是為了去救趙國。一路去了魏國,等著魏軍擊破邯鄲後,派田忌和孫臏帶領著第二支軍隊攻打魏軍,這樣就可以以逸代勞以實擊虛。

也就是說,雖然齊國確實出兵了,但是在乎的根本不是趙國的死活,還是齊國的利益,畢竟齊國的目的就是為了坐收漁翁之利。

2樓:閒時無事勾欄聽曲

沒有,圍魏救趙還不說明問題?圍魏救趙雖然是好計但其本質還是以趙國為餌。

3樓:百科魔法棒

有。這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戰役。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於是主張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返回國都,返回途中還被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4樓:春季的風啊

肯定有想過的,因為趙國是他的母國,並且在趙國中有很多想念的人,孫臏是乙個很厲害的政治家。

5樓:青楓侃

有過這樣的想法。這是因為他是乙個非常有情有義的人,所以根本不會對趙國置之不理,但是無能為力。

圍魏救趙裡面,為什麼齊國沒有直接派兵,而是包圍了魏國,這反倒幫了趙國?

6樓:

圍魏救趙裡面,為什麼齊國沒有直接派兵,而是包圍了魏國,這反倒幫了趙國?

親,很高興這個問模孝題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判數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領軍隊解救趙國。孫臏認為魏軍主力集中在趙國,內部必定空虛,於是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

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掘碼首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戰役採用的是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因為可以不直接和魏軍對面開大,就能夠讓他們自己撤退回國,這樣就幫助了趙國不被魏國攻擊。

圍魏救趙中孫臏為什麼要強攻襄陵?

7樓:網友

噢,看起來你對春秋戰國交界時節,我國的城市,農村,分佈,可能不太瞭解呢。但這是乙個非常好的問題。

來,我先給你看乙個圖。

這張圖熟悉嗎?

熟悉歷史的你也許馬上就了:這不是漢朝的長安地圖嗎?我問春秋戰國,和漢朝長安有什麼關係?

對!有大大的關係,你看看漢朝長安的佈局,和今天我們的城市---遠的不比,就比首都北京,你思考下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對了!也許你發現了,現在我們的首都北京,故宮只佔**一部分,不至於整個城市佔滿滿的,而漢朝則不然,整個城市幾乎全是宮殿,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平民住或者用的。

如果你發現了這一條,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漢朝甚至更早的城市,就是乙個個據點,擁有據點,則控制了附近的人口。城市陷落或者摧毀,則意味著附近領土的直接丟失。

即便如此,在城市與城市之間,還是有大量白地和不服王法的野人存在。所以據點是真的很必要。】

那回過頭來,孫臏圍魏救趙,先打襄陵,目的就很直白了:

我放出狠話,直驅魏都大梁,有沒有人會鳥你?正常的人看了報告絕對吐使者一臉唾沫星子讓他滾。

那如果我真的先拔了乙個相對容易的據點,讓你產生損失了呢?

8樓:第三文明人

初時田忌計劃奔赴邯鄲,與魏軍主力決戰,內外夾擊,解邯鄲之圍。但孫臏認為這不利於齊國,於是提出了更為創新和可行的方法,即「批亢搗虛」與「疾走大梁」。「批亢搗虛」即是避實擊虛,攻其所必救,使敵人出現後顧之憂,前線之圍便會自動解開。

疾走大梁」即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魏國重城大梁進逼,以切斷魏國的運輸要道,並攻其所不備。這樣一來,魏軍定必回師自救,齊軍則可乘其疲憊於路,一舉擊敗魏軍,而趙國之圍則自動解除。

9樓:大道笨笨

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 孫臏的主要打仗的方法就是維維就照去救孫臏的 強攻就必須要穿越相鄰這座城市。

孫臏為什麼要去救趙國呢?

10樓:經典**

孫臏是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兵法家之一,他曾經在趙國為趙武靈王效力,對趙國進行過一系列有軍事策略的建議和指導,因此趙國對他非常重視。

在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互相攻洞凱伐,往往都是在政治、財富、土地等方面的矛盾激化下,發動戰爭。在某些情況下,一些強國會想借機納察喚滅掉弱勢勢力,以增強其地位和實力。

趙國曾經面臨被強國秦國滅亡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孫臏為了保護自己曾經服務的趙國,選擇出任趙國的大將軍,帶領趙國的軍隊在重要戰沒汪場上戰勝敵軍,保護了趙國的安全。這也是孫臏去救趙國的原因。

為什麼說孫臏的圍魏救趙,是至今也無法破解的陽謀呢?

11樓:帳號已登出

因為圍魏救趙需要捨棄一城得到一城,顧此失彼,在同等軍事實力之下,沒有辦法兩城兼得。所以無法破解。

秦國不敢攻打趙國的原因是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為什麼後來趙國滅亡了

趙國自 三家分晉 建國後,有過強盛的時期,但終為強秦所滅,從其本國情況看,滅亡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政治上改革的不徹底。秦在商鞍改革後,出現了一批富有才幹 辦事效事高的官吏來治政,使秦國 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 鄉邑大治 一躍而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為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趙國也曾有兩次較...

為何關羽出荊州攻打曹魏時手下只有關平 廖化 糜芳等人而沒有上將輔佐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時期乙個重大歷史事件,這件事直接導致了孫劉兩家合作對抗曹操的同盟破裂,以及後來劉備東征伐吳,吳蜀夷陵之戰等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關羽丟掉荊州,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而失去荊州對蜀漢影響深遠,失去荊州及後續劉備發動的征伐東吳夷陵之戰,徹底破壞了蜀漢的戰略格局,使得蜀...

我想問下荊柯刺秦時,荊柯離開趙國時,有沒有送別曲。

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出自 史記 刺客列傳 裡 當年燕太子丹在易水河邊送別荊軻去刺秦王,太子丹和賓客以及荊軻的幾個朋友,全體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直送到易水旁邊,今河北易縣附近,揮淚訣別 高漸離擊筑,荊軻合著 高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悲壯的歌聲激起了送行者無比悲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