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有啊至少在西元前2世紀以前,中國就與印度有了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在我國秦朝(西元前221—前206年)時,印度古人就用「秦」來稱呼中國,並與中國進行絲綢**。大約在西元前後,佛教已從印度傳入中國。
關於佛教傳入的具體時間,歷史學界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一般傾向於這兩種意見:一則為西漢哀帝元年(西元前2年),「博士**景盧受大月支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見《魏略.
西戎傳》);二則是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中天竺和尚攝摩騰和竺法蘭,「白馬馱經」來到洛陽,翌年在洛陽建白馬寺。不管怎麼說,佛教在西元前後已傳到我國是比較可靠的。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印文化交流日趨頻繁。
到了我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中國與印度的文化和**往來達到鼎盛期。
在中印文化的交往中,許多拜佛求經的香客和學者絡繹不絕地往來於中印之間。為求宗教真理,他們跋涉戈壁沙漠、穿越叢林峻嶺、翻過喜馬拉雅山,歷經千辛萬苦、千難萬險,——這是一條十分漫長、艱苦而充滿危險的旅程。不知有多少印度人和中國人未能達到終點而死在途中,據說這些香客的死亡率高達90%。
在中印文化交流中,有許多著名的佛教學者為此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例如,在印度學者中,以攝摩騰(1世紀)、鳩摩羅什(5世紀)、舍那掘多(5世紀)、菩提達摩(6世紀)為代表,他們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把大量的佛教梵文經典翻譯成漢文,同時還通過佛典把許多印度教文化傳入中國。 在隋唐時代,大批的印度僧人居住在中國,據說在6世紀,單在洛陽境內就曾有三千行以上的印度和尚和一萬戶印度家庭。
可見,當時中印文化交流的規模之大。此外,在赴印度取經的中國佛教學者中,最著名的是法顯(5世紀)、玄奘(7世紀)和義淨(7世紀),他們不僅從印度帶回了大批佛教經典 ,而且也向國人大量地介紹了印度教的思想與文化。如,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記》中,這樣描繪印度教的教育制度和各種古代科學技藝:
「開蒙誘進,先導十二章。七歲之後,漸受五明大論:一曰宣告,釋詁訓字,詮目流別。
二工巧明,技術機關,陰陽曆數。三醫方明,禁咒閒邪,藥石針艾。四曰因明,考定正邪,研核真偽。
五曰內明,究暢五乘因果妙理。」
又解釋印度教基本經典——四種吠陀說:「其婆羅門學四吠陀論:一曰壽,謂養生繕性。
二曰祠,謂享祭祈禱。三曰平,謂禮儀、占卜、兵法、軍陣。四曰術,謂異能、伎數、禁咒、醫方。
」由於中印人民頻繁交往,大批的印度教經典和文獻流傳到我國。現在,我國還保留著許多印度教的梵文經典,如《薄伽梵歌》、《摩訶婆羅多》、《蓮化往事書》等,這些梵文原典大都是11世紀以後的抄本。我國南北朝時期高僧陳真諦,把印度教六派哲學之一的數論派哲學經典《金七十論》由梵文譯成中文,一直保留至今。
這是印度教數論哲學經典中最古老的一種,學術價值極高,現在印度已經失傳,印度人為了研究此經典,不得不將這部書又從中文倒譯成梵文。此外,唐玄奘所譯的印度教勝論派哲學經典《勝宗十句義論》,一直完好地儲存在我國,但是在印度此書也已失傳。
毫無疑問,在中印文化交流中,佛教對我國思想文化的影響最大。但是,必須指出,佛教雖然與印度教有不少對立的方面,但它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吸收了許多印度教的東西。特別是進入大乘佛教階段以後 ,大乘空宗和其它一些派別在理論上與印度教吠檀多逐漸接近,在實踐上也吸收了許多印度教的民間信仰、神祗和儀式等。
因此,伴隨著佛教的傳入,印度教許多基本概念和禁制,如輪迴、業報、化身、五戒等也在我國得到廣泛地傳播。印度教的一些神祗也被佛教吸收為**神,這些神也出現在我國的佛寺中,被佛教徒所崇拜。例如,閻羅王原為印度教神話中乙個主管陰間的神,在《梨俱吠陀》中就已經出現。
後來,佛教繼承這種說法,稱它為管理地獄的魔王。佛教傳入我國後,閻羅王也傳入我國,被中國老百姓所接受,人們稱他為「閻王爺」,一直延續至今。此外,佛教的密宗在崇拜物件和修持儀式方面更是吸收了印度教性力派的大量內容,所以印度教性力派的許多神靈和儀禮也自然而然地傳到了我國,在我國的藏傳佛教中表現得十分明顯。
大約在4世紀,印度教的瑜伽術已經傳入我國。瑜伽是印度教徒為了實現精神解脫而進行的重要修行方法,它分為許多種,其思想和實踐都非常複雜。瑜伽術傳入我國後,對我國佛教、道教、儒教、醫學、武術和氣功等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我國佛教禪宗所修的「上乘禪」、天台宗提倡的「六妙法門」、淨土宗的「念佛三昧」等修行法,皆可以明顯地看出印度瑜伽的影響。我國古代的一些健身術也與印度的瑜伽有過交流。例如,南北朝時流行的「易筋經」、唐朝流行的「天竺按摩法」、宋代流行的「婆羅門導引法」都是從印度傳進來的。
據說,「易筋經」就是少林寺的開山老祖達摩大師所傳。另外,如果把宋代流行的「婆羅門導引法」與印度教的訶陀瑜伽相比較,就會發現它們在名稱和具體行法上都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印度教的神廟也在我國出現過。據史書記載,唐朝天寶年間,在廣州就建有印度教神廟三座,並有許多印度教僧人在此居住。宋代,泉州港也建起了一些印度教廟宇,裡面供奉著濕婆大神的化身——「林伽」(男性***)。
20世紀八十年代,在泉州出土了約有二百多件印度教的文物,其中有大量石頭製成的「林伽」像、還有其它神靈,如毗溼努、濕婆、黑天、羅摩、吉祥天女的石刻雕像等。另外,還發現了史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和《往事書》中神話故事的浮雕,以及用古泰公尺爾文寫成的有關印度教的碑銘。
應當說,在兩千多年的文化交往中,印度教伴隨著佛教,對我國古代的思想文化產生過重要的影響。由於印度教的許多思想、神祗、禮儀、戒律和修行方式都被佛教所吸收、所融合,所以,要講清楚兩者對中國的影響中哪一些是印度教的,哪一些是佛教的,確實十分困難。其實,許多印度教的信仰與文化都是通過佛教傳入中國,又是通過佛教對中國老百姓發生影響的。
在談到佛教對中國的影響中,實際上也包含著印度教的影響。
2樓:及夢之
沒有 我國只信仰道教
為什麼中國沒有印度教
3樓:牛牛的天空下
一方面,佛教更具有普適性。
這一條應該是根本原因之一。普適性是說這種宗教是否宣稱和企圖對所有人所有民族有效,max weber認為印度教社群很難吸收非種姓的外來人口。即使有,也是先「印度教化」。
但是印度教化的前提是隸屬於乙個種姓。(見《印度的宗教》,手機回答頁數記不清了,見諒)
我國的文化環境並沒有這樣的種性觀念,因而客觀上難以接受印度教。而19到20世紀印度教中才開始宣稱普適性。
第二,佛教教團組織化是高度完善的,傳教行為的力度也遠遠超過印度教。印度教一直非常瀰散,甚至印度教概念本身就是17世紀西方學者對印度各種民間信仰派系的統稱。
第三,佛教先入為主,並很快中國化,與印度教相比和中國傳統哲學體系更有親和性。在印度教復興之後,印度與我國交流實際非常少。
第四,佛教主要經由中亞穿入我國而不是印度直接經**入漢地的,印度教復興之時中亞已經伊斯蘭化了,接下來就是伊斯蘭教繼續東進進入現在我國西北等地,而不可能是印度教等其他宗教。
中國有印度教嗎
4樓:匿名使用者
有啊至少在西元前2世紀以前,中國就與印度有了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在我國秦朝(西元前221—前206年)時,印度古人就用「秦」來稱呼中國,並與中國進行絲綢**。大約在西元前後,佛教已從印度傳入中國。
關於佛教傳入的具體時間,歷史學界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一般傾向於這兩種意見:一則為西漢哀帝元年(西元前2年),「博士**景盧受大月支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見《魏略.
西戎傳》);二則是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中天竺和尚攝摩騰和竺法蘭,「白馬馱經」來到洛陽,翌年在洛陽建白馬寺。不管怎麼說,佛教在西元前後已傳到我國是比較可靠的。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印文化交流日趨頻繁。
到了我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中國與印度的文化和**往來達到鼎盛期。
在中印文化的交往中,許多拜佛求經的香客和學者絡繹不絕地往來於中印之間。為求宗教真理,他們跋涉戈壁沙漠、穿越叢林峻嶺、翻過喜馬拉雅山,歷經千辛萬苦、千難萬險,——這是一條十分漫長、艱苦而充滿危險的旅程。不知有多少印度人和中國人未能達到終點而死在途中,據說這些香客的死亡率高達90%。
在中印文化交流中,有許多著名的佛教學者為此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例如,在印度學者中,以攝摩騰(1世紀)、鳩摩羅什(5世紀)、舍那掘多(5世紀)、菩提達摩(6世紀)為代表,他們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把大量的佛教梵文經典翻譯成漢文,同時還通過佛典把許多印度教文化傳入中國。 在隋唐時代,大批的印度僧人居住在中國,據說在6世紀,單在洛陽境內就曾有三千行以上的印度和尚和一萬戶印度家庭。
可見,當時中印文化交流的規模之大。此外,在赴印度取經的中國佛教學者中,最著名的是法顯(5世紀)、玄奘(7世紀)和義淨(7世紀),他們不僅從印度帶回了大批佛教經典 ,而且也向國人大量地介紹了印度教的思想與文化。如,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記》中,這樣描繪印度教的教育制度和各種古代科學技藝:
「開蒙誘進,先導十二章。七歲之後,漸受五明大論:一曰宣告,釋詁訓字,詮目流別。
二工巧明,技術機關,陰陽曆數。三醫方明,禁咒閒邪,藥石針艾。四曰因明,考定正邪,研核真偽。
五曰內明,究暢五乘因果妙理。」
又解釋印度教基本經典——四種吠陀說:「其婆羅門學四吠陀論:一曰壽,謂養生繕性。
二曰祠,謂享祭祈禱。三曰平,謂禮儀、占卜、兵法、軍陣。四曰術,謂異能、伎數、禁咒、醫方。
」由於中印人民頻繁交往,大批的印度教經典和文獻流傳到我國。現在,我國還保留著許多印度教的梵文經典,如《薄伽梵歌》、《摩訶婆羅多》、《蓮化往事書》等,這些梵文原典大都是11世紀以後的抄本。我國南北朝時期高僧陳真諦,把印度教六派哲學之一的數論派哲學經典《金七十論》由梵文譯成中文,一直保留至今。
這是印度教數論哲學經典中最古老的一種,學術價值極高,現在印度已經失傳,印度人為了研究此經典,不得不將這部書又從中文倒譯成梵文。此外,唐玄奘所譯的印度教勝論派哲學經典《勝宗十句義論》,一直完好地儲存在我國,但是在印度此書也已失傳。
毫無疑問,在中印文化交流中,佛教對我國思想文化的影響最大。但是,必須指出,佛教雖然與印度教有不少對立的方面,但它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吸收了許多印度教的東西。特別是進入大乘佛教階段以後 ,大乘空宗和其它一些派別在理論上與印度教吠檀多逐漸接近,在實踐上也吸收了許多印度教的民間信仰、神祗和儀式等。
因此,伴隨著佛教的傳入,印度教許多基本概念和禁制,如輪迴、業報、化身、五戒等也在我國得到廣泛地傳播。印度教的一些神祗也被佛教吸收為**神,這些神也出現在我國的佛寺中,被佛教徒所崇拜。例如,閻羅王原為印度教神話中乙個主管陰間的神,在《梨俱吠陀》中就已經出現。
後來,佛教繼承這種說法,稱它為管理地獄的魔王。佛教傳入我國後,閻羅王也傳入我國,被中國老百姓所接受,人們稱他為「閻王爺」,一直延續至今。此外,佛教的密宗在崇拜物件和修持儀式方面更是吸收了印度教性力派的大量內容,所以印度教性力派的許多神靈和儀禮也自然而然地傳到了我國,在我國的藏傳佛教中表現得十分明顯。
大約在4世紀,印度教的瑜伽術已經傳入我國。瑜伽是印度教徒為了實現精神解脫而進行的重要修行方法,它分為許多種,其思想和實踐都非常複雜。瑜伽術傳入我國後,對我國佛教、道教、儒教、醫學、武術和氣功等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我國佛教禪宗所修的「上乘禪」、天台宗提倡的「六妙法門」、淨土宗的「念佛三昧」等修行法,皆可以明顯地看出印度瑜伽的影響。我國古代的一些健身術也與印度的瑜伽有過交流。例如,南北朝時流行的「易筋經」、唐朝流行的「天竺按摩法」、宋代流行的「婆羅門導引法」都是從印度傳進來的。
據說,「易筋經」就是少林寺的開山老祖達摩大師所傳。另外,如果把宋代流行的「婆羅門導引法」與印度教的訶陀瑜伽相比較,就會發現它們在名稱和具體行法上都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印度教的神廟也在我國出現過。據史書記載,唐朝天寶年間,在廣州就建有印度教神廟三座,並有許多印度教僧人在此居住。宋代,泉州港也建起了一些印度教廟宇,裡面供奉著濕婆大神的化身——「林伽」(男性***)。
20世紀八十年代,在泉州出土了約有二百多件印度教的文物,其中有大量石頭製成的「林伽」像、還有其它神靈,如毗溼努、濕婆、黑天、羅摩、吉祥天女的石刻雕像等。另外,還發現了史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和《往事書》中神話故事的浮雕,以及用古泰公尺爾文寫成的有關印度教的碑銘。
應當說,在兩千多年的文化交往中,印度教伴隨著佛教,對我國古代的思想文化產生過重要的影響。由於印度教的許多思想、神祗、禮儀、戒律和修行方式都被佛教所吸收、所融合,所以,要講清楚兩者對中國的影響中哪一些是印度教的,哪一些是佛教的,確實十分困難。其實,許多印度教的信仰與文化都是通過佛教傳入中國,又是通過佛教對中國老百姓發生影響的。
在談到佛教對中國的影響中,實際上也包含著印度教的影響。
印度教與佛教各是什麼 為何印度人不信他們發明的佛教
佛教不是誰發明的,是佛陀傳道時自然形成的教育團體。印度教在印度比佛教淵源深厚。有些中國人不但不信自己發明的道教,而且還詆毀道教,不但詆毀道教,而且連自己的祖先也出賣了,明明自己長的是黑眼睛,黑頭髮,黃 卻要認個金髮碧眼白 的為祖宗,這又是為什麼?印度教是本土的宗教,伊斯蘭教是外來的宗教,佛教是智者的...
印度人為什麼崇拜梵天,梵天是印度教主神 為什麼又在佛教中為釋迦牟尼護法神?
印度文明與印度宗教 在紛紜複雜的文化中,可以分為四大文化體系 中國文化體系,印度文化體系,阿拉伯文化體系,自古希臘 羅馬一直到今天歐美的文化體系。羨林 印度文明是世界歷史程序中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印度和中國 埃及 古巴比倫一起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國名來自梵語sindhu 古波斯語h...
目前的三教結構中為什麼道教最弱
層樓 為什麼三教結構中道教最弱?僅代表我個人觀點 1 儒釋道三教在唐代已經開始 三教合一 其哲學思想相互影響,相互滲透 2 不同時期,道教的地位不同,這和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歷史上漢 唐 元 明時期道教較強 3 目前的道教面臨幾個問題,道教和迷信容易被掛鉤,齋醮 丹藥 符文等,沒有被大眾看做是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