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京靜慧
兵家是中國先秦、漢初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的學派,是古代漢族軍事思想的精華。諸子百家之一。關於兵家的起源,有人認為兵家源自道家;有人認為兵家源自法家。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時孫武、司馬穰苴,戰國時孫臏、吳起、尉繚、趙奢、白起,漢初張良、韓信等。今有兵家著作《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握奇經》等。
兵家著作中含有豐富的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
兵家是中國古代對戰略家與軍事家的通稱,又特指先秦對戰略與戰爭研究的派別。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孫子兵法》、《吳子》、《孫臏兵法》、《司馬法》、《六韜》、《三略》、《尉繚子》、《握奇經》等。
孫臏兵法竹簡
兵家集大成者是孫武的《孫子兵法》。中國自古以來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視的。兵書在中國的發展源遠流長,兵書產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
如何從巨集觀上把握戰爭,是兵法的關鍵。戰爭是政治的繼續,關係到一國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將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統治國家,制定國家戰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領兵打仗,制定戰爭戰略與策略的書本。
兵家是春秋戰國「百家」中的乙個重要學派,以研究作戰、用兵為其主要宗旨。《漢書·藝文志·兵書略》將兵家著作分為四類:兵權謀類側重於軍事思想、戰略策略;兵形勢類專論用兵之形勢;兵陰陽類以陰陽五行論兵,且雜以鬼神助戰之說;兵技巧類以兵器和技巧為主要內容。
2樓:匿名使用者
兵家是中國古代對戰略家與軍事家的通稱,又特指先秦對戰略與戰爭研究的派別。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孫子兵法》、《吳子》、《孫臏兵法》、《司馬法》、《⑥韜》、《三略》和《尉繚子》等。
兵家主張運用武力通過戰爭來達到統一國家的目的,創始人是孫武。
3樓:梵天春嬌
孫子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
兵家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4樓:9點說史
有:孫武、司馬穰苴,戰國時孫臏、吳起、尉繚、趙奢、白起,漢初張良、韓信等。
有兵家著作《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握奇經》等。
1、孫武
孫武(約西元前545年—約西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大約活動於西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隊大敗楚**隊,占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2、司馬穰苴
田穰苴(生卒不詳),又稱司馬穰苴,春秋末期齊國人,是田完(陳完)的後代,齊田氏家族的支庶。
田穰苴是繼姜尚之後一位承上啟下的著名軍事家,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因功被封為大司馬,子孫後世稱司馬氏。後因齊景公聽信讒言,田穰苴被罷黜,未幾抑鬱發病而死。由於年代久遠,其事蹟流傳不多,但其軍事思想卻影響巨大。
唐肅宗時將田穰苴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追尊田穰苴為橫山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3、孫臏
孫臏(生卒年不詳),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華夏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是孫武的後代。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4、吳起
吳起(西元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吳氏,名起,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人。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輔佐楚悼王主持變法。周安王二十一年(西元前381年),因變法得罪守舊貴族,慘遭殺害。
著作有《吳子兵法》,傳於世,與兵聖孫武並稱「孫吳」。唐肅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內,成為武廟十哲之一。宋徽宗時,追封廣宗伯,成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5、尉繚
尉繚在戰國時期有兩人,其中一人為魏惠王時期的隱士,另外一人是秦王政時期的國尉繚。因同在戰國,容易混淆。尉繚在史書所提及的一般指魏繚。
生卒年不詳,戰國兵家人物。魏國大樑(今河南開封)人。不知姓,名繚,秦王政十年(西元前237年)入秦遊說,被任為國尉後,改稱尉繚。
《四庫全書總目》著錄《尉繚子》時又稱"尉繚子",為鬼谷子**。
他為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立下汗馬功勞,主張『並兼廣大,以一其制度』。
相傳尉繚懂得面相占卜,在被秦王嬴政賞識之初曾經認定嬴政的面相剛烈,有求於人時可以虛心誠懇,一但被冒犯時卻會變得極之殘暴,對敵人也毫不手軟。尉繚認為這樣的嬴政欠缺照顧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多次嘗試逃離嬴政為他安排的住處。
從《史記》的記載可知,秦始皇時代的尉繚與魏惠王時期的尉繚時間上相差近百年,故二者不可能為同一人。
兵書《尉繚子》作者存疑:2023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尉繚子》殘簡,僅能證明《尉繚子》不是後人所著的偽書,無法證明該書的作者是誰。《尉繚子》兵書,依然無法判斷是由魏惠王時期的隱士或是秦王政時期的國尉著作,史學家眾說紛紜。
5樓:文似花海
兵家是中國先秦、漢初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的學派,是古代漢族軍事思想的精華。諸子百家之一。關於兵家的起源,有人認為兵家源自道家;有人認為兵家源自法家。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時孫武、司馬穰苴,戰國時孫臏、吳起、尉繚、趙奢、白起,漢初張良、韓信等。今有兵家著作《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握奇經》等。
兵家著作中含有豐富的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
兵家是中國古代對戰略家與軍事家的通稱,又特指先秦對戰略與戰爭研究的派別。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孫子兵法》、《吳子》、《孫臏兵法》、《司馬法》、《六韜》、《三略》、《尉繚子》、《握奇經》等。
孫臏兵法竹簡
兵家集大成者是孫武的《孫子兵法》。中國自古以來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視的。兵書在中國的發展源遠流長,兵書產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
如何從巨集觀上把握戰爭,是兵法的關鍵。戰爭是政治的繼續,關係到一國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將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統治國家,制定國家戰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領兵打仗,制定戰爭戰略與策略的書本。
兵家是春秋戰國「百家」中的乙個重要學派,以研究作戰、用兵為其主要宗旨。《漢書·藝文志·兵書略》將兵家著作分為四類:兵權謀類側重於軍事思想、戰略策略;兵形勢類專論用兵之形勢;兵陰陽類以陰陽五行論兵,且雜以鬼神助戰之說;兵技巧類以兵器和技巧為主要內容。
兵家主要代表有孫武、吳起、孫臏、尉繚等。他們的著作留傳下來的有:《孫子兵法》、《吳起》、《孫臏兵法》、《尉繚子》等。
這些著作均是當時戰爭和治兵經驗的總結,其中提出了一系列戰略戰術原則,包含有豐富的軍事辯證法思想以及治兵作戰的哲理。
6樓:蒹葭蒼蒼左明月
孫武,孫臏,韓信,張良
兵家代表人物
7樓:翰林學庫
兵家是中國古代對戰略家與軍事家的通稱,又特指先秦對戰略與戰爭研究的派別。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孫子兵法》、《吳子》、《孫臏兵法》、《司馬法》、《⑥韜》、《三略》和《尉繚子》等。
兵家主張運用武力通過戰爭來達到統一國家的目的,創始人是孫武。
兵家集大成者是孫武的《孫子兵法》。中國自古以來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視的。 兵書在中國的發展源遠流長,兵書產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
中國古代兵家管理思想包括若干科學的管理觀點,它既把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國際關係等各種客觀因素作為決定勝負的條件,並把它們看成是相互關聯的管理決策的統一整體同時又把戰爭主觀指導,即主體的決策、指揮、組織、運籌等軍事理素質(所謂的「將能 」、「將才」)作為一項基本因素,並由此而引出爭取戰爭勝利的一系列戰法。
關於計謀(戰略)的論述,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兵家管理思想中內容最豐富方面,它所揭示的許多帶有規律性的原則,是至今仍必須遵守的。許多名言已成為膾炙人口的管理格言,諸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先計後戰」,「遠交近攻」,「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避實擊虛」,「 以眾擊寡 」,「兵貴勝、不貴久」,「兵貴神速」;「兵貴其和,和則一心 」,「三軍一人,勝」,「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密察敵之機,而速乘其利,復疾擊其不意」 等等。
這些著名的兵家管理格言運用的一些基本原則,與現代科學理的理論,不僅基本精神一致在語言上也有明顯的淵源關係。
代表人物:
孫武孫武齊國(今山東臨淄)人,字長卿,春秋時兵法家。曾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經伍子胥的推薦,被任命為將,率吳軍攻破楚國。
他認為「兵者,國之大事」,提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注重了解情況,全面地分析敵我、眾寡、強弱、虛實、攻守、進退等矛盾雙方,並通過對戰爭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掌握以克敵制勝。他還提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謂之神」,強調了戰略戰術上的「奇正相生」和靈活運用。
孫武著作有《孫子兵法》一書,為中國最傑出的兵書,並深受世界各地所重視。
孫臏齊國阿鄄(今山東陽谷、甄城縣)人,孫武的後代,大致與商鞅、孟軻同時,為戰國時兵法家。他曾
與龐涓同學兵法,當龐涓作魏惠王將軍時,忌其才能,把他騙到魏國,處以臏刑(即去膝蓋骨),故稱孫臏。後經齊國使者秘密載回,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協助齊將田忌,設計大敗魏軍於桂陵、馬陵。
他繼承和發展了孫武的軍事理論,把「道」看作戰爭客觀規律,提出了以寡
勝眾、以弱勝強的戰法,主張以進攻為主的戰略,根據不同地形,創造有利的進攻形勢,重視對城邑的進攻和對陣法的運用。著有《孫臏兵法》一書。
春秋末有孫武、司馬穰苴;戰國有孫臏、吳起、尉繚、魏無忌、白起等;漢初有張良、韓信等。1. 古代對軍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稱。亦指研究軍事的學派。
《漢書·藝文志》:「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後漢書·朱俊傳》:
「臨軍易將,兵家所忌。」《新唐書·王翃傳》:「 王翃,字巨集肱,幷州晉陽人。
少治兵家。」《明熹宗實錄·卷三十六》:「巡撫登萊右僉都御史袁可立言:
因求臣免死加銜牌票,臣念遼陽以納降陷城,廣寧以判官誘敗,興祚之言未可憑信。又思因間用間,實兵家妙用。」 清 林福祥 《平海心籌·論勝敗形勢》:
「且逆夷之來,事事皆犯兵家之忌:我眾彼寡,我逸彼勞,我飽彼飢,我憤彼驕。」
2. 古代指擁兵一方的豪強或軍將,亦為部曲私兵之稱。
晉 袁巨集 《後漢紀·光武帝紀四》:「三輔遭 王莽 、 更始 之亂,又遇 赤眉 、 延岑 之弊,兵家縱橫,百姓塗炭。」《三國志·魏志·梁習傳》:
「時承 ** 荒亂之餘,胡狄在界,張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擁眾,作為寇害,更相扇動,往往棋跱。」《三國志·魏志·衛覬傳》:「而歸者無以自業,諸將各競招懷,以為部曲。
郡縣貧弱,不能與爭,兵家遂彊。」 吳晗 《燈下集·談曹操》:「部曲戰時從徵,平時的給養得自己想辦法,不歸郡縣管轄,稱為兵家。
」3. 魏 晉 時兵士出身稱「兵家」。
《晉書·王尼傳》:「 王尼 字 孝孫 , 城陽 人也,或雲 河內 人。本兵家子,寓居 洛陽 ,卓犖不羈。
初為護軍府軍士……護軍大驚,即與 尼 長假,因免為兵。」參閱 周一良 《<三國志>札記》。 清 林福祥 《平海心籌·論勝敗形勢》:
「且逆夷之來,事事皆犯兵家之忌:我眾彼寡,我逸彼勞,我飽彼飢,我憤彼驕。」
2. 古代指擁兵一方的豪強或軍將,亦為部曲私兵之稱。
晉 袁巨集 《後漢紀·光武帝紀四》:「三輔遭 王莽 、 更始 之亂,又遇 赤眉 、 延岑 之弊,兵家縱橫,百姓塗炭。」《三國志·魏志·梁習傳》:
「時承 ** 荒亂之餘,胡狄在界,張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擁眾,作為寇害,更相扇動,往往棋跱。」《三國志·魏志·衛覬傳》:「而歸者無以自業,諸將各競招懷,以為部曲。
郡縣貧弱,不能與爭,兵家遂彊。」 吳晗 《燈下集·談曹操》:「部曲戰時從徵,平時的給養得自己想辦法,不歸郡縣管轄,稱為兵家。
」3. 魏 晉 時兵士出身稱「兵家」。
《晉書·王尼傳》:「 王尼 字 孝孫 , 城陽 人也,或雲 河內 人。本兵家子,寓居 洛陽 ,卓犖不羈。
初為護軍府軍士……護軍大驚,即與 尼 長假,因免為兵。」參閱 周一良 《<三國志>札記》。
隋唐時期的玄學代表人物,魏晉玄學代表人物的資料
魏晉的清談與玄學 清談與玄學是魏晉時期佔統治地位的哲學思想。這一時期很多士人因參與政治鬥爭而招致殺身之禍,於是,他們為了明哲保身,便不敢預聞政事,而是採用過去 清議 的形式,口談玄學。魏晉玄學的開創者是曹魏正始年間的王弼,以 老子 莊子 和 周易 為其主要經典,號稱 三玄 他和時人何晏都崇尚老子的 ...
詠物詩代表人物,唐詩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詠物 杜甫 畫鷹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聳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絛旋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名句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陳維崧 醉落魄 詠鷹 寒山幾堵,風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人間多少閒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嶺南畫派代表人物,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夜讀偶記 中國畫的一大流派,形成於清末民初,其中,高劍父 高奇峰 陳樹人被稱為 嶺南三傑 早在清代末期,有 二居 之稱的居廉 居巢二兄弟,便開始了對中國畫的研究,其探索與追求對嶺南畫派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嶺南畫派自 二高一陳 起正式形成,在理論上和實踐上自成一格。其繪畫題材有別於老師居廉的纖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