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佛號本身就是功德。 念佛, 就是佛把功德回向給眾生了。
支票喻就好像父親養育兒子,兒子還小,為了讓他能夠安樂地生活,就辛辛苦苦地勞動,流血流汗,把自己所掙的一切財富,最後都放入存款單當中,說:「我的兒子,這個給你。」讓兒子能夠繼承他的財富。
父母的心就是這樣,一切為了兒女,特別是兒女還小,要為他們作周詳的考慮。
爸爸臨走時說:「孩子!我要走了,這張小小的紙頭,是我一生的積蓄,上面是一百億,給你,你可以過好日子。」
這個兒子很小,把存款支票拿來看看,「父親說這是一百億,但是這只是一張紙嘛!這張紙,我現在餓了,還不如乙個地瓜能讓我飽。」他不了解這張支票是百億的財產,所以他很輕易地把它丟到旁邊。
這個可惜不可惜?
(可惜。)
太可惜了。這就是有眼不識珍寶。
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慈父,他經過五劫思惟、兆載永劫的修行,把他所集聚的一切功德,濃縮在六字名號的存款單當中;這個六字名號,就好像是存款單,就好像是一張支票,你不要看不起它。
我們沒有智慧型,阿彌陀佛把他的六字名號——無上功德的結晶布施給我們,令我們功德成就,但是,我們念念佛號,就把它擺在旁邊,「哎呀,這六字名號乾巴巴的,空洞洞的,哪有我去誦一部經,或修什麼有味道……」就好像比喻中的那個兒子,智慧型沒有開,他只認識地瓜,而不認識百億支票。我們也一樣,「你看,我做了某樁功德了,我看得到,我讀了一部經,厚厚一本,多實在!一句阿彌陀佛,六個字一念,就沒了!
」這是因為我們不了解什麼是真實功德。
希望這個比喻能夠讓大家珍惜六字名號,所謂「寶此一行」,不再捨棄,不再丟掉。阿彌陀佛老爸那麼辛辛苦苦修來的六字名號給我們,結果我們都漫不經心的,然後把它跟別的比,「這個六字名號嘛,也不錯,但是如果我布施、持戒、打坐、拜懺,這樣種種修行,我這樣的功德應該也差不多吧!」不知那些都很小,頂多是一顆糖、乙個地瓜、乙個蘋果,跟這句百千萬億支票都不能比喻的六字名號,那是無法相比的。
2樓:海天融入胸懷
告訴你,我也有強迫症,不過現在好了,好了以後我現在也信佛了,我告訴你,當你心裡懷疑佛的時候,請不要排斥它,因為你的強迫症就是這樣,疑神疑鬼的,懷疑就懷疑好了,你做你的事就是了,比如你現在在看佛經,看著看著你對佛的一句話有點懷疑,然後就胡思亂想,這時候你要知道,這是正常的,因為你有強迫症嘛,然後怎麼辦呢?你做你的事就是了,也就是繼續看你的佛經,千萬不要排斥你的疑神疑鬼,要不然你的神經症會更加嚴重的。
另外,這個既是業障也不是業障,我這裡有一段錄音你聽聽看,我就是聽了這段錄音強迫症才好了的,但是一定要仔細聽,天天聽,並且按裡面的做,大約乙個月就會有非常明顯的收穫,但是完全**可能需要半年一年,這個因人而異,所以一定要有毅力,一定會好的結果,如果你的強迫症好了,你就知道業障是怎麼回事了,加我,我發給你, 阿彌陀佛!
3樓:慈慈光
因果是可以改變的。
佛陀是什麼?
佛陀,這是印度古代梵文的音譯。
佛陀,含有自己覺悟、覺悟他人、覺悟一切而無所不知無時不覺的意思,所以,又被稱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覺。
佛陀,簡譯為佛,是在我們這個世界,距今二千五百八十九年(西元前六二三年),生於印度迦毘羅衛城的釋迦太子,成道之後,稱為釋迦牟尼。釋迦是族姓,意為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對於聖者通用的尊稱,意為寂默。這就是佛教的教主。
佛陀是創世主嗎?
不。正信的佛教,沒有創世主的觀念,佛陀是人間的覺悟者,佛陀雖能覺悟世間的一切原理,但卻無能改變世間已有的狀態;佛陀雖能化度眾生,眾生的能否得度,尚須由眾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決定。佛陀是最好的良醫,能為眾生的痛苦診斷處方,服他的藥,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藥,佛陀也是愛莫能助;佛陀是最好的嚮導,能給眾生引導出離世間的苦海,聽從佛的引導,必定得度,如果不從引導,也是愛莫能助。
因此,佛陀不以創世主自居,能夠實踐佛的言教,就等於見佛敬佛。所以,佛陀既不是創世主,也不是主宰神,佛陀只能教導眾生離苦得樂的方法,佛陀自己雖已離苦得樂,但卻不能代替眾生離苦得樂。佛陀是大教育家、人天導師。
佛教相信因果定律的正確性,正像大家相信吃飯可使胃囊滿足那樣的正確。
一般人懷疑因果律的可靠性,是因為僅僅站在當下一生的立足點上,來看善惡報應的不公平:有人吃苦行善一輩子,不但沒有好報,甚至還不得好死!有人貪贓枉法、為非作歹,卻在法律的漏洞裡逍遙自在,福壽雙全。
其實,佛教的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人,除了現在一生,已有過去的無量數生,尚有未來的無量數生,現在這一生,若將過去及未來的生命之流連貫起來看,實在還不及石火光影那樣的短促渺小。善惡因果是貫通了三世漸次受報的,業力的大小輕重,便決定了受報的先後等次。今生的修善作惡,未必即生受報;今生的禍福苦樂,未必是由於即生的因素;今生多半的遭遇,是由於往世業力的果報;今生的所作所為,多半尚待到後世感報。
若把三世看通了,心裡也就平服了。
再說,佛教所講的因果律,也不是像一般人所誤解的宿命論或定命論。佛教相信,唯有重大的業力不能轉變而被稱為定業之外,人是可以憑後天的努力而來改善先天的業因的。
比如前世只造了窮人的業因,今世果然也感生為窮人的業果,但是,生為窮人不要緊,只要自己肯努力,窮困的生活環境是可以改造的。這是將過去的因加上現生的因,綜合起來,就是當下的果。所以,佛教的因果律,不是宿命論也不是定命論,而是不折不扣的努力論。
佛教如果落於宿命論或定命論的泥沼,眾生成佛的理論,也就不能成立,既然一切命運都是前世決定了的,人生的修善,豈不等於白費?
可見,佛教的因果定律,也是不離緣生法則的。從過去世的業因到現在世的業果,中間尚須加入許多的外緣,方能成為業果的事實,這些外緣,就是現世的努力與懈怠、作善與作惡。正像一杯糖水的本質是甜的,假若加入了檸檬或咖啡,便會改變那杯糖水的味道一樣。
總之,佛教的因果律是貫通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而又鏈結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現世承受先世的業因,成為現世的業果,現世的行為造作,既然即是後世的業因,也可加入先世的業因,成為現世的業果。
所謂物理現象是指物理學上所用的磁場、磁力、電波、電感、光影、光速、熱能、氣能、氣化等的現象和動力。所謂神秘的經驗,一般是指靈力的感應、感受,正確的途徑是指通過修行的方法,使得心力、體力以及官能等發生超常的作用,也可以指為修行人與諸佛菩薩的感應作用。
從大體上來說,這種超常作用或超自然的力量,是可以用物理學的觀點相互對照來說明的。
若能集中心力至某種程度時,便有轉變物象的可能,那即是通過磁波和電波的導向作用,產生一種操縱力量。因為整個的宇宙,就是乙個大磁場,任何區域性的或個別的物體的存在,都不能脫離整體的系統,這在大環境中,它的方向原是不能夠改變的,可只要加上不同的因素,便會發生小小的改變。區域性的變化,如果持續不斷,慢慢地也可能形成整體方向的改變。
修行者由於個人心力的調整,能夠使得在其心力所及範圍之內的磁波和電波受到影響,因而改變原來的關係位置,便可能產生他們心中所想象、要求的現象。
所以,發願、學佛、修善,能夠改變未來的命運。當然,其中有佛法不可思議的力量在;經中說,皈依三寶即有三十六位大善神來做護持,求願消災、延生的人,既皈敬三寶,當然也有善神護持。由於無始以來,善惡因果迴圈不已,而且複雜之至,恩恩怨怨,彼此交錯,誰先欠誰,一般眾生乃至於羅漢都難辨明;若以佛法的力量和**善神的庇佑,應受的果報,也不一定非受不可。
例如富貴者不會和貧賤之人計較小債而急求償還,當宿世的冤親,超生離苦之後,心頭的怨恨消除了,便不再以冤報冤了.
正信的佛教徒,信仰三寶是為學佛、修法,是學佛的慈悲與智慧型,以佛法的正確指導,修行專一的法門,以達成持戒、修定、發慧等一貫的目標。只要不離三寶的原則,日復一日地,以看佛書、做佛事、持戒、布施、禮誦、懺悔等為日課,縱然不求現實利益,現實的利益也會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成就。
邪淫之心重聽什麼佛經?該怎麼回向? 這樣回向行不行?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於眾生 皆共成佛道
4樓:匿名使用者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確實必要戒掉,否則今生來世都不會幸福!
不清淨的東西一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不能碰,必須遠離。早睡早起,多運動,孝順父母,培養福報。
可以念誦觀世音菩薩名號,觀音心咒等。
要戒xieyin,首須對xieyin的害處,有透徹的明白。明朝進士冒起宗,在註解《太上感應篇》中『見他色美,起心私之』二句時提到,看見他人的妻女美貌,便起了奸邪的私心,只要一起這個念頭,雖無事實,已難逃鬼神的禍罰,因為萬惡淫為首,愚人不知道厲害,便犯了這xieyin的罪 孽。所以,要戒邪淫,先須明白xieyin的禍害,與此陳述邪淫十二種危害,已提醒迷途。
對戒色這一關,一定要忍、要堅忍、要很忍。第
二、常常想著人生病的時候、死亡的日子,使邪念消除。第
三、早晚點香一炷,靜坐半時,降伏邪念,讓心念清淨善正。倘若能時時記著邪淫十二害,再依照這三說來做,久而久之,淫念漸消,正念就可以常存了。在萬一正念無法提醒的危亂時,應立刻想著:
片刻邪淫,關係禍福極大,絕不可謝這樣做。
回向可以以三殊勝攝持:
第一是動機殊勝。在每次做善事之前,肯定會有目的,沒有任何目的的行善、修法是很少的。如果在行善時具備殊勝的動機,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二是無緣殊勝。是指在修行時所要達到的一種境界。如果能達到這種境界,則無論做任何善事,比如打坐或者放生,都能成為非常殊勝的善行。
第三是回向殊勝。行善修法結束後,還應當如理如法地回向。在打坐、放生時,就已經成就了很好的善業,將此善業用於何處,是很關鍵的問題。
是用於解脫,還是用於健康長壽,或是用於下一世的人天果報,這是自己可以選擇的,這種目的性的選擇,就叫回向。
無論做任何善事,都不能離開這三種殊勝。一旦脫離了這三個關鍵問題,則不管所做的善事從外表上看有多麼了不起,實際上也是不好的。所以,弄清這三個殊勝並付諸實施至關重要。
回向文:回向文必須以佛經內容或者高僧大德的發願文來念誦,這樣是最好的。
回向偈一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回向偈二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回向偈三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為什麼佛菩薩和眾生是一體的,佛菩薩為什麼要度眾生?
所謂即非是名 這個問題其實是沒了解過楞嚴經導致的疑惑,很多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楞嚴經,華嚴經,心經等中都有解答,只是有些是顯而易見的有些要更深的智慧更真的體會才瞭解得了。什麼是一體?有一個偈子說 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 這是教導修行者要以同體觀來修行以此斷除分別心,只有斷除分別心才算離大道前進了一大步。...
佛菩薩為什麼不以神通來教化眾生,佛教界是否允許通靈居士通過神通教化眾生?
阿逸多世子 因為神通不止佛菩薩會,有道行的妖魔鬼怪都會的。但我們眾生是肉眼凡胎,辨不出哪個是佛菩薩,哪個是妖魔。所以釋尊考慮到這一點,才改用講經說法來度眾生,講經說法是妖魔鬼怪所不會的,所以人們就能分辨出誰是佛,誰是魔。這就是佛祖高明之處! 加內沙 佛陀禁止比丘使用神通。因為神通只會把人們帶離佛法的...
佛菩薩發願願為眾生代苦下地獄那麼為什麼在地獄受苦的都是眾生呢
泥頌 為什麼在地獄受苦的都是眾生呢?因為在世的時候,不能積善修福,反而造業無量,故得此地獄的果報。自作自受,因果絲毫不爽。今生定當多做善事,多唸佛菩薩名號,利益眾生,修五戒來生做人,修十善業生天道。做善業但還有嗔心,阿修羅道。根據貪嗔痴的輕重生三惡道。阿彌陀佛 在棲鳳湖吃湯圓的高飛燕草 一 眾生定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