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李紳 憫農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
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裡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
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告訴人們應該節約食物,不浪費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採用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詩人。
注: 誰知盤中餐,在臺灣,香港等地寫為誰知盤中飧(sun), 國內採用簡化字後,飧字用的很少,後才改為餐了。
餐飧: 晝飯為餐,晚飯為飧。
憫農這首詩題目的意思是什麼?
3樓:永遠醒著
《憫農》這首詩題目的意思是:憐憫、同情農民,表達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意。(憫:憐憫。這裡有同情的意思。)
《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組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這兩首詩不僅在民間廣泛流傳,在文學史上亦有一定影響,近代以來更作為思想教材選入了小學教科書。
4樓:
是對農民的憐憫 同情 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憫農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什麼
5樓:金果
憫農這首古詩告訴我們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
出自:《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的作品。原文:
憫農唐代: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6樓:匿名使用者
要愛惜食物,不能浪費
7樓:匿名使用者
節約…知道勞作的辛苦
憫農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8樓:永遠的曼巴
《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
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組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
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
9樓:愛吃貓的魚
這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原文】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賞析】
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裡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閒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於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10樓:亮豆兒
首先,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兩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個春種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習見,眾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難於像詩人那樣去聯絡社會、階級而思考一些問題。詩人卻想到了,他從“四海無閒田”的大豐收景象裡看到“農夫猶餓死”的殘酷現實。這一點撥就異常驚人醒目,自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如“盤中餐”,這原是人們天天接觸,頓頓必食的,然而並沒有誰想到把這粒粒糧食和農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聯絡在一起。詩人敏銳地觀察到了,並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這就給人們以啟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從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糧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詩人在闡明上述的內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採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從總體意義來說都是採用了鮮明的形象概括了農民在廣大田野裡春種秋收等繁重勞動的辛苦。這些辛苦並換來了大量的糧食,該說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後一句卻凌空一轉,來了個“農夫猶餓死”的事實。
這樣,前後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引發讀者從對比中去思考問題,得出結論,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觀點告訴讀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兩句並沒有說農民種田怎樣辛苦,莊稼的長成如何不易,只是把農民在烈日之下鋤禾而汗流不止的情節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這種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體、深刻且真實。所以詩人最後用反問語氣道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說服力。
尤其是把粒粒糧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體微察細,形象而貼切。
11樓:
這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中午。農民田裡勞動的景象。蓋過了地表線。最後一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對私人們有信心。
12樓:買卓逸
這首詩表達了農民的辛苦。
13樓:
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14樓:邱大帥總指揮
這首詩表達了什麼的思想感情
憫農這首詩的全文
15樓:匿名使用者
李紳bai
《憫農》一春du 種 一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zhi 海 無 閒 田 ,農 夫 猶dao 餓 死 。李版紳《憫農》二鋤 禾 日 當 午,汗 滴權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 。李紳《憫農》三壟 上 扶犁兒 ,手 種 腹長 飢 。窗 下 織 梭 女 ,手 織 身 無 衣 。
我 願 燕 趙 姝 ,化 為 嫫 女 姿 。一 笑 不 值 錢 ,自 然 家 國 肥 。楊萬里《憫農》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裡閏添長。憫農(作者不詳)老天不憫農,遍地起黃風。無雲難下雨,百姓少收成。
16樓:匿名使用者
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7樓:單百啟
憫農復二首
李紳其一
春種制一粒粟,秋
收萬顆子bai。du 四海無閒田,農夫zhi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dao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其三
壟 上 扶犁兒 ,
手 種 腹長 飢 。
窗 下 織 梭 女 ,
手 織 身 無 衣 。
我 願 燕 趙 姝 ,
化 為 嫫 女 姿 。
一 笑 不 值 錢 ,
自 然 家 國 肥 。
談談你對學習《憫農》這首詩後的體會
18樓:好丁丁丁
寫出了農民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同時藉此揭露社會黑暗,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疾苦的同情
19樓:我的名字是核桃
憫農主要通過對農民在中午的勞作和 他們的辛苦狀態與盤中餐進行對比的敘述
主要就是教育孩子從小知道 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
憫農是誰寫的,憫農這首詩作者是誰
古代很多詩人寫過 憫農 詩,流傳比較廣泛的是唐代詩人李紳的 憫農 詩,還有宋代詩人楊萬里的 憫農 詩等。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憫農 楊萬里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裡閏添長! 畫面觸人...
白居易的詩多揭露了什麼,《憫農》這一首古詩揭露了什麼?
小芳老師談教育 1 白居易的詩多揭露地方 的腐敗,對民情的不察,以及底層人民的疾苦。2 在 與元九書 中,他回顧早年的創作情形說 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 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時為事而作,首要的還是 為君 而作。他也說 但傷民病痛,不識時...
這首詩是什麼意思,《絕句》這首詩的詩題是什麼意思
陸游 卜運算元 詠梅 簡析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鑑賞 這首詠梅詞,作者詠物寓志,表達了自己孤高雅潔的志趣。上闋狀物寫景,描繪了風雨中獨自綻放的梅花。梅花長在偏僻的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種的,它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