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孔子教育思想的名言,孔子關於教育理念的名言

時間 2021-08-30 09:30:43

1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思想簡介

孔子是儒學的鼻祖,生活於春秋末期。他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對仁有許多解釋,如「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係。

孟子是戰國儒學的代表,被尊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孟子主張性本善,即人的善良是與生俱來的。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反對苛政,反對殘暴的階級統治,他還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保障農民的利益。

荀子是與孟子同時代的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他認為自然有自己的規律,主張「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變化的規律而利用它,造福人類,具有唯物主義思想。荀子還提出「學不可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等主張。

西漢董仲舒對儒學加以改造,使之處於統治地位。他認為「天人感應」「君權神受」。自此,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哲理名言

孔子關於教育理念的名言

3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論學習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不學詩,無以言。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有教無類。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關於孔子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名言

4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思則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樓:手機使用者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6樓:李鳳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7樓:手機使用者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關於教育的名言

8樓:阿芬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的學說,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乙個有德的君子嗎?」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複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就可以憑著做老師了。」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譯文:聰敏好學,又能虛心地向地位低於自己的人請教,而不以為恥。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9樓:匿名使用者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有教無類。

10樓:吃鱉我在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1樓:趙雲二世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推薦幾句能體現「孔子教育思想」的名句

12樓:林一影視說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思則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孔子簡介(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西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 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他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範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

他主張「學而優則仕」,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從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須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修養,所以孔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在教學方法上要求老師「有教無類」、「經邦濟世」的教育觀,「因材施教」、「啟發式」的方**、注重童蒙、啟蒙教育。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時常複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新知識引申拓寬、深入,「舉一而反三」。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禮」和「仁」。其中「禮」為道德規範,「仁」為最高道德準則。「禮」是「仁」的形式,「仁」是「禮」的內容,有了「仁」的精神,「禮」才真正充實。

在道德修養方面,他提出樹立志向、克己、踐履躬行、內省、勇於改過等方法。「學而知之」是孔子教學思想的主導思想。在主張不恥下問、虛心好學的同時,他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同時還必須「學以致用」,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

他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意謂教師應該在學生認真思考,並已達到一定程度時恰到好處地進行啟發和開導,他又是在教學實踐中最早採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過談話和個別觀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學生的個性特徵,在此基礎上,根據各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養出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熱愛教育事業,畢生從事教育活動。

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範行為感化學生。他愛護學生,學生也很尊敬他,師生關係非常融洽。

他是中國古代教師的光輝典型。

孔子的教育活動不但培養了眾多學生,而且他在實踐基礎上提出的教育學說,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由於孔子保守的政治態度,因此對待經濟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比如魯宣公十五年(西元西元前594年)實行「初稅畝」,從法律上承認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時代的重大經濟改革;但是據《左傳》說,孔子修《春秋》時記載「初稅畝」,目的是批評其「非禮也」。

而民眾不富足,國君沒有富足的。在《論語·堯曰》中還記載,孔子主張「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對民眾有利的事情才去做。另一方面,他又主張賦稅要輕一些,徭役的攤派不要耽誤農時。

《論語·述而》記載,孔子還對當時的為政者進行說教,要求為政者不要過於奢侈,要注意節儉。他說:「奢則不遜,儉則固。

與其不遜也,寧固。」同時,還主張「節用而愛人」。這裡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運用於經濟領域。

13樓:諸中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的教育名言有哪些?

14樓:thoe唐

1.君子坦蕩蕩,抄小人長戚戚。 ——孔子 《論語》

2.不憤不啟,不

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 《論語》

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 《論語》

4.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 《論語》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論語》

6.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論語》

7.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 《論語》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論語·衛靈公》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論語》

10.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 《論語》

11.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孔丘 《論語》

1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 《論語》

13.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 《論語》

1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 《論語》

1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論語》

16.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 《論語·里仁》

有關教學主張的名言孔子的,描寫孔子教育思想的名言

美好ai希翼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1.孔子說 學習了 知識 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 溫習 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 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成語有哪些,描寫孔子教育思想的成語

瀛洲煙雨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成語有 學而時習之 溫故知新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默而識之 學而不厭 一 學而時習之 注音 xu r sh x zh 釋義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複習它。二 詞語 溫故知新 注音 w n g zh x n 釋義 溫 溫習 故 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

孔子說 學習名言,孔子關於學習的名言

子路用比喻的方法來推辭,認為有才能的人像南山的竹子一樣,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 孔子也用比喻的方法勸子路學習,認為竹子雖直,砍來就可以做箭,但是裝上箭羽 箭頭,會射得更深 人也一樣,有才能的人好學善問,才能增加自己的本領。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發憤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