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天底下沒有比水更柔軟的東西,而攻堅克強的能力卻沒有勝過水的,因為沒有什麼東西能替代它。老子通過對大自然的長期觀察,歸納總結出樸素的辯證思維,提示了柔弱勝剛強這一自然規律。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他強調弱能勝強,柔能勝剛,天下沒有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就是沒有人照著去做。
守柔取弱是老子《道德經》中核心學說,在五千言八十一章中,用了十章的篇幅論水和柔弱的品格。
2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崇尚上善若水,這不是很基本的常識嗎?
3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曰:「君子所見大水必觀焉,何也?」
孔子對曰:「以其不息,且遍,與諸生而不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則卑下倨邑,必修其理,此似義;浩浩乎無屈盡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懼,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綽約微達,此似察,發源必東,此似志;以出以入,萬物就以化絜,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見必觀焉。」
4樓:上清通天
上善若水是道家看法,詳見老子道德經。
儒家沒有具體論述水的文章。但根據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以及劉禹錫陋室銘等可以知道儒家對水的看法不差。
佛教認為萬物皆空,所以對於水是沒有具體看法的
5樓:
儒家稱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水是包容與友善有德行的代表。
道家眼裡,世間萬物不過由金木水火土構成。水只是這世界構成的基本元素之一。
佛的眼裡一碗水裡有十幾億個生命。水在佛祖眼裡可以是世間一物,也可以是一個世界。
儒家與道家對水的看法有何不同 10
6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認為(道德經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具有“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的“玄德。”
道家認為,人間最美好的品德就是象水一樣(人擁有水一樣的品質),普利萬物,而不與萬物爭高下,不居功自傲,不攜功徇私。人若具備了這樣的品德,就已經非常接近“道”的品格了。
儒家認為(論語中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儒家認為“時光流逝就象河中的水一樣,日夜奔流不息!”
儒家還認為:“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儒家還認為“智者的樂,象水一樣靈動、活潑;仁者的樂,象山一樣厚重、寧靜。象水一樣靈動、活潑的智者,充滿歡樂;象山一樣厚重、寧靜的仁者,可以活得長久。”
7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何必有談到對水的看法呢
上善若水,知者樂水,都只不過是借用水來表達一種情懷及教誨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是借水的“處眾人之所惡”----出低窪之地,來告誡人們不要與人爭智者樂水:聰明人通達事理,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 性情好動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樣。
這裡借水是要告訴我們只有通達事理才能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
8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 上善若水。 儒家 知者樂水
儒家之水,道家之水,佛家之水,有何不同
9樓:摩訶十華
儒家的水以人為本,道家的水以契自然,佛家的水流而不止。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什麼?道家有句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何理解?大
儒家道家佛家,意思是什麼?簡單點說
莫文靈雲南 儒家講天理 道家講論道 佛家講如法 儒家講入世 道家講出世 佛家講救世。儒家講天命 道家講自然 佛家講解脫。儒家如小學 道家如中學 佛家如大學 宣化上人語。儒家如糧店 道家如藥店 佛家如百貨商店 南懷瑾先生語。儒家求君子 道家求逍遙 佛家求自在。儒家棄小人 道家棄造作 佛家棄煩惱。儒家表...
現在還有必要學習傳統的儒家 道家 佛家思想嗎
鍋子哥掃芒 先說說儒家思想吧 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 孔子之道 不得不說孔子的理念中,從現在的視角來看是精華與糟粕俱存的。雖說孔子是儒家思想核心人物,但事實上儒家思想的範疇很廣,不僅包括傳統的思想 文化,甚至還有政 教 哲學理論 待人處事的態度。誠然,我們現在沒有那麼多時間去詳細學習傳統的儒家思想,但...
關於道家和佛家的作文素材,作文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對人的主張
道家仍然是世間法,它和儒家唱反調,儒家積極入世間叫人作好事,成聖賢。道家叫人不管世間求長壽成神仙。人在世間要積極還是消極隨便你選。佛家的思想是出世間的,它認為世間一切都是汙染,只有出世成佛才是究竟。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看你修不修道。簡單的說,儒家積極做人,道家消極做人,佛教不想做人要成佛。關於解釋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