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易經是什麼關係,易經是孔子寫的?

時間 2021-09-10 19:56:21

1樓:創作者

孔子在《易經•系傳》上就有兩句話說道:「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怎麼講?易傳是孔子和其**共同完成的一部學習易經的心得體會。學易主要是靠悟。

故:「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2樓:十方同學

易經是儒家的。六藝為禮、樂、詩、書、易和春秋,夫子所傳者也!

3樓:幸曼凡

易經是周文王和孔子沒關係

4樓:姜三喵

儒家與《周易》的關係,可以從孔子和《周易》說起。可以說,儒學建構不僅受到了《易經》中陰陽之間關係的影響,而且還受到了陰陽相交的運動變法的啟發。沒有前者,就沒有所謂的以「仁」釋「禮」的儒學,沒有後者,也沒有儒家思想的靈魂——中庸之道。

孔子對《易經》的重視,有明確的史料記載。「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論語·述而》)看來,孔子是在五十歲以後(有人說,孔子學《易》在六十八歲)才開始痴迷《周易》的,可謂相見恨晚。正如孔子所說的,如果能在五十歲的時候學《易》,自己在人格修煉上還能再上一層樓。《史記·孔子世家》也說: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

『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這些能夠相互印證的資料表明:孔子曾對《易》做過精深研究。

5樓:火之客

歷史傳說中,有伏羲畫八卦、周文王作周易、孔子修易等,神話傳說中又有連山易祖作易、九天玄女傳易等。因其年代久遠,道、儒、術三教理解有不足,至今關於易如何產生及發展說法不一。從繼承較好的道教及術數派來看,基本有天書神授之意。

綜合一下,易經是遠古眾多聖人(或神人)根據大自然(或天道、生命)的發展變化規律經過很長的年代創作並不斷修改而成的。其中,經上古聖人(或連山易祖、九天玄女)某一時期集大成,作成《連山古易》。聖人盤古之後世,因時又作《歸象易》又經過很長年代,聖人大自然(天道、社會的發展)變化,重修易經,作成《歸藏易》傳於伏羲。

歸藏易偏重於個人修行及人類發展的問題。到周文王時,自然及社會環境又變,聖人修易傳於文王,而名周易(周義為周朝,圓周,周轉回歸),傳至現世。到孔子時,其所增修易偏重於義理(哲學)。

連山、歸象、歸藏無傳。

6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是司馬遷寫的,可是史記上也有很多歷史上其他人的話啊。

易經是孔子寫的?

7樓:知識青年

不是。《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

《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8樓:各種怪

不是。易經的作者不詳。

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型的結晶。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的言論著作:

1、語錄彙編

孔子的言論主要記錄在《論語》中。《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傳**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在南宋後並稱「四書」。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微言大義」。

2、文獻整理

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詩》《書》《禮》《樂》,序《周易》(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撰《春秋》。後人合稱之為《六經》。

3、詩歌創作

相傳孔子作有《去魯歌》《蟪蛄歌》《龜山操》《盤操》《猗蘭操》《將歸操》《獲麟歌》等詩歌。這些詩歌多載於《樂府詩集》,可信度不高。

9樓:遇見若陽

不是,《易經》易經的作者是:姬昌。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型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擴充套件資料

作者介紹:姬昌(前2023年―前2023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陝西岐山縣)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易》以簡單的影象和數字,以陰和陽的對立變化,來闡述紛紜繁複的社會現象,顯示成千上萬直至無窮的數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簡示繁,充滿變化的特點。再經過後世周公和孔子等人推論解讀,才形成留傳至今的《周易》一書。

經過歷代文人學者與統治階層的傳承,文王《周易》成為中國的聖經、諸子百家之源,乃至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都與之有著密切的聯絡。

10樓:小時就好浪

《易經》不是孔子寫的。

《易經》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不少人誤以為《易經》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經》。其實這觀點是錯誤的,簡單的說周易和易經的區別就是從屬關係上的不同,《易經》包含了《周易》。

擴充套件資料

後世影響

漢武帝「獨尊儒術」,《易經》被尊為六經之首。漢代被稱為經學時代,「經學」高於一切學術。中國歷代圖書分類是:

經、史、子、集四大類,經列於首。《周易》為「六經」之首,自然也就是群書之首,即中國的第一部典籍,影響極大。

歷代學術思想發展之契機亦多建基於「易經」,兩漢經學自不待言,魏晉「新道家」談玄,亦將其列為「三玄」之一。若無《易經》之啟發,「北宋五子」的學問幾乎不能成立。

11樓:我愛鳥類

易經是周文王寫的,孔子晚年喜歡研究易經,

12樓:魔芋小妖

《易經》的時代、作者與內容。

時代--商末周初

作者--巫卜之流編纂而成

內容--

 決吉凶、問休咎。

 包含著樸素的辯證思想。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乙個集中記 錄。

 主要是以八卦交相配合,說明各種事物的變化發展。

 八卦內容:八卦分別代表了天、地、雷、風、水、火、山、澤 。

 「系 辭 」 上 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太極是世界總過程的開始,由太極生出天地, 有天地就有四時,四時執行,就變出雷風水火山澤來,雷風水 火山澤就演化出萬事萬物。這就說明了世界生成的整個程式。

易經就是這樣以八卦來解釋宇宙萬物的變化原理。

 中心內容,主要是闡明宇宙之間具有一定的合法則性(易簡),但一切的事物卻又在不停地變化發展(變易);而同時又有一些固定不變的東西存在(不易)。〖宇宙千變萬化受乙個簡單的法則支配,有一定規律可尋(易簡);社會上的一切制度、儀禮、文物、器用,都會因時而變(變易);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間尊卑之序,長幼之倫,永不變(不易)〗

 反映遠古時代人文思想,文物制度和社會面貌,助我們了解中國文化思想的成長過程。

6. 《易經》中所反映的社會形貌及文字技巧。

 父系家族制度的完成

 「 納婦吉 」「 得妾以其子,」 「 子克家 」等文句,

 男子娶妻納妾、女子出嫁、兒子承家的現象,在社會中已很普遍。

 以男性為中心的一種社會體制,男性可以娶妾,繼承家產,在社會享有完全的主權。父系家族制度至此便正式完成了。

 國家組織的完備

 天子、國君、王、公、諸侯、武人種種的名稱。

 「 大君有令,開國承家」

 可看出當日政治組織的進展。

 祖先崇拜的產生

 看出宗教演進的痕跡,

 「 自天之佑,吉無不利 」,「 王假有廟 」等文句,

 顯示出對天帝和祖先的崇拜,在宗教的思想和儀式上,都有了進展。

 農事工商業 ,比以前發達。(大車,精美獵器,酒器,祭器,商人,買賣)

文字技巧--

 比起卜辭也有了顯著的進步。語言形式也有較高的成就,「 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 文字頗簡潔。「 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 音節鏗鏘,描寫生動,富有詩意,具一定藝術特色價值。

《周易》是在什么時候寫成的,傳統說法是,伏犧畫八卦,周文王把八卦演化為六十四卦,並寫出卦辭和爻辭,是《周易》在西周初年成書。關於伏犧畫卦,近人多不相信。「文王拘而演《周易》」,也只是司馬遷的一家之言,考之於《尚書·周書》,並沒有片言隻字記載。

相反,《大誥》卻說「寧王惟卜用」。因此要說由文王寫出一部在書的組成形式和語言資料方面都對古代筮書有所沿襲的《周易》就成為不可能,何況《周易》有不少爻辭都絕不能出於文王之手,更是《周易》不作於文王的證明。明夷六王「箕子之明夷 」,是武王戴文王木主以觀兵於孟津以後的事,文王不能事先知道。

夾卦九四「牽羊悔亡」,是微子在武王伐紂滅商以後的事,文王也不能事先知道。履卦六五「武人為於大君」,是厲王末年的「伯和篡位立」(《竹書紀年》) ,就更不是文王所能知道的了。《周易》既然不是文王作的,傳統的《周易》作於西周初年的說法就難以成立了。

近年有人提出《周易》寫成於西周末年,值得重視,今論證如下。

《周易》語言與《尚書·周書》比較,要容易懂得多,不像《周書》那樣艱深難讀,例如屯卦六二「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損卦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歸妹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到羊,無血」 ,都與後來春秋時代書面語言接近,因此與其說成書於西周初年,不如說成書於西周末年。如上指出,「武人為於大君」是記載了厲王時候的事。但只憑這一條斷定《周易》作於西周末年,論據還嫌不足。

明夷九三有「於南狩 」,公升卦卦辭有「南征吉」,都是說要向南方楚國用兵,並希望取得勝利,應該是寫在「昭王南征而不復v(《左傳》僖公二年)。和「穆昔南征軍不歸 」(韓愈詩)之後,其時已接近西周末年。再加上《周易》充滿陰陽觀念,它的六十四卦都是由陽爻和陰爻組成,但全書卻還沒有陰陽這兩個詞,要到宣王大臣虢文公才說「陰陽分布,震雷出滯」(《國語·周語》),因此《周易》成書不可能在宣王時候。

上不能到昭王穆王,下不能到宣王,但又記載了有關厲王的大事,因此要說《周易》成書於西周末年,該可以講得過去了。

但是孔子的確是整理了易經,並且他對易經的每一卦啥的都有作註解。

孔子和南子是什麼關係

在滕王閣感受冬日的蒲桃 孔子和南子並無關係,只是孔子在周遊列國時,曾到達衛國和南子有過一次見面。孔子周遊列國時,曾訪問衛國,南子與孔子隔帳見面。史記 對孔子見南子有著相關記載 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孔子進門時,南子端坐於絺帷後,孔子向她行禮...

什麼是《易經》,《易經》是什麼?

周易 即 易經 三易 之一 漢初劉向校書時 三易 仍存,漢後下落不明 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 經 和 傳 兩個部分 經 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 卦辭 爻辭 作為占卜之用。周易 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 易傳 傳 包...

孔子真正讀懂了易經,為什麼沒有他算卦的案例?難道因為善易者不卜

shine清風兒 他十又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不逾距這正是他人生六爻的體現,他讀懂了易經後作 十翼 以釋之。不做卦例一方面與次有關,還有一方面就是他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天命所歸,還有什麼需要他卜的。他不象卦聖野鶴老人一生為易卦六爻奉獻留下大量的卦例留待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