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鐘鼎銘文是什麼

時間 2021-09-15 04:01:28

1樓:匿名使用者

鐘鼎銘文就是金文.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鍾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鍾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所謂青銅,就是銅和錫的合金。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製造十分發達。因為周以前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鍾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12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

銅器上的銘文,字數多少不等。所記內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內容大多是頌揚祖先及王侯們的功績,同時也記錄重大歷史事件。

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個字,記事涉及面很寬,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編輯本段特點

與甲骨文筆道細、直筆多、轉折處多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筆道肥粗,彎筆多,團塊多。

金文早在漢代就已不斷出土,被學者所研究。金文是研究西周、春秋、戰國文字的主要資料,也是研究先秦歷史的最珍貴的資料。

編輯本段金文的發展

最早的甲骨文隨著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為周代書體的主流,因鑄刻於鐘鼎之上,有時也稱為鍾鼎文。據考察,商代銅器上便刻有近似圖畫之金文;其後繼續演進,至商末之金文亦與甲骨文一致。此種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緒延至秦漢。

但商代器物和銘文皆少,秦漢以已至末流,所以應算周代為主流。

據統計,金文約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流傳書跡多刻於鐘鼎之上,所以大體較甲骨文更能儲存書寫原跡,具有古樸之風格。

金文之全盛時期為周,週以平王東遷分為西周及東周——西周趨於端整雄渾,造成金文之**時代;東周因列國割據而形成地域特色——所以分別介紹之。

西周:西周承殷末書風,直到成王時方產生獨特的風格,書體雄渾典麗而壯觀;在昭穆之後,則變為嚴謹端正。

學術文化之發展多少會受到社會及政治等因素的影響。西周前期,自武王克殷,至康王之世,由於天下統一,社會安定,加上周公制禮作樂,堪稱太平盛世,故書法家得以表現雄渾典麗之風格,內容亦有逐漸加長之勢,如大盂鼎即為此期最典型之傑作也。

而至昭穆之後,書風漸變,筆畫由粗細相參而趨於均勻劃一;收筆與起筆亦由方圓不一,而變成圓筆;行款甚至演成方格之形式,書風極為嚴謹端正。端整典雅之頌鼎、典雅整贍之大克鼎及稍具早期之風之毛公鼎等,皆為此期之代表。

東周:自平王東遷,周王室衰微,演變成列國紛爭之局面,由於諸侯自製銅器,書法因受其影響,呈現濃厚的地域色彩。列國銅器可概略分為東土、西土、南土、北土及中土五大系統;因北土、中土出土器物及銘文俱少,所以以東土、西土及南土為代表。

東土系——勁直峭拔

包括齊、魯、邾、莒、札、薛、滕諸國,以齊國為盛。其共同點為書體高長,筆劃變為直線,與西周之曲線筆劃異趣。齊陳曼簠之嚴整勁峭堪稱東土系之傑作。

西土系——古樸雄渾

西土系包括秦、晉、虞、虢諸國,以秦最盛,其書體近似小篆,有古樸雄渾之風。

秦並六國,書法亦融合各地之風,遂產生較完美之書法,為秦代小篆奠定良基。南土系——柔美渾圓

南土系包括楚、吳、越、徐等國,而以楚最盛,書法柔美渾圓。值得注意的是徐國之器『王孫遺者鐘』書風與齊器較近,章法縱橫整齊,端整之中又有流麗之風;可知列國之書仍相互影響,東土、西土之分,也非絕對界限,交流亦不可能循後人所定之界進行。

秦代金文漸至末流,所存石刻書跡亦不多存。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一法度、衡石、丈石之業,皆刻或鑄於銅鐵之上,以頒行天下。其以曲線為主,間架平穩,整齊中寓變化,氣勢奔放,堪稱小篆之傑作,也為後代習小篆者提供了最可信之完整資料.

研究情況

中國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 。商 、西周、 春秋、 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本型的總稱。清代吳式芬把商周銅器銘文編成《捃古錄金文》一書,收集的資料多,考釋嚴謹,影響頗大 , 金文一詞遂有了界說 。

這時所謂金文皆指整篇的銘文,不稱單字。2023年容庚編《金文編》把商周銅器銘文中的字按照《說文解字》的順序編為字典,從此金文成為一種書體名稱。金文出現在商代中期,資料雖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

金文下限斷在秦滅六國,也就是秦用小篆統一中國文字時。宋代人收藏銅器極重視銘文,如呂大臨《考古圖》等;也有專門摹刻銘文的,如王俅《嘯堂集古錄》等;把銘文中的字編為字典則有王楚和薛尚功《鐘鼎篆韻》。清代由於《說文》之學興盛、聲韻訓詁研討日深,在這種學風的影響下,銘文研究進步較快 , 不斷出現專家 ,如吳大?

《 字說》、《說文古籀補》,孫詒讓《 古籀拾遺 》、《 古籀餘論》、《名原》等,皆有創見, 突過前人 。金文的年代長,使用區域廣,材料如果不整理清理,則研究工作會收效不大。過去學者已理解這一點。

王國維《兩周金石文韻讀·序》對時間地點觀念很清楚。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序文》說:「當以年代與國別為之條貫,……余於西周文字得其年代可徵或近是者凡一百六十又二器。

……其依據國別者,於國別之中亦貫以年代,得列國之文凡一百六十又一器。」這在金文研究中是劃時代的創舉。2023年容庚《金文編》修訂第四版採用銘文3902件,收正文(可識的字)2420字,附錄( 還不能確定的字 )1352字,共計3772字。

這是今日可見金文的總數。先秦文字資料不限於金文,而金文終究是主要的,它反映秦用小篆統一文字前1000多年間中國文字發展變化的基本情況。

金文的內容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金文本型整齊遒麗,古樸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脫去板滯,變化多樣,更加豐富了。金文基本上屬於籀篆體。

這些文字,在漢武帝時就已被發現,當時有人將在汾陽發掘出的一尊鼎送進宮中,漢武帝因此將年號定為元鼎(前116)。以後金文又陸續有所發現。宋代文人歐陽修、趙明誠都善書,對金文作過研究和記載。

周宣王時鑄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銘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最長者。《毛公鼎》銘文的字型結構嚴整,瘦勁流暢,布局不馳不急,行止得當,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銘、《散氏盤》銘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2樓:吳著豹成為藝人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鍾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鍾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所謂青銅,就是銅和錫的合金。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製造十分發達。因為周以前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鍾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12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

銅器上的銘文,字數多少不等。所記內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內容大多是頌揚祖先及王侯們的功績,同時也記錄重大歷史事件。

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個字,記事涉及面很寬,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編輯本段特點

與甲骨文筆道細、直筆多、轉折處多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筆道肥粗,彎筆多,團塊多。

金文早在漢代就已不斷出土,被學者所研究。金文是研究西周、春秋、戰國文字的主要資料,也是研究先秦歷史的最珍貴的資料。

編輯本段金文的發展

最早的甲骨文隨著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為周代書體的主流,因鑄刻於鐘鼎之上,有時也稱為鍾鼎文。據考察,商代銅器上便刻有近似圖畫之金文;其後繼續演進,至商末之金文亦與甲骨文一致。此種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緒延至秦漢。

但商代器物和銘文皆少,秦漢以已至末流,所以應算周代為主流。

據統計,金文約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流傳書跡多刻於鐘鼎之上,所以大體較甲骨文更能儲存書寫原跡,具有古樸之風格。

金文之全盛時期為周,週以平王東遷分為西周及東周——西周趨於端整雄渾,造成金文之**時代;東周因列國割據而形成地域特色——所以分別介紹之。

西周:西周承殷末書風,直到成王時方產生獨特的風格,書體雄渾典麗而壯觀;在昭穆之後,則變為嚴謹端正。

學術文化之發展多少會受到社會及政治等因素的影響。西周前期,自武王克殷,至康王之世,由於天下統一,社會安定,加上周公制禮作樂,堪稱太平盛世,故書法家得以表現雄渾典麗之風格,內容亦有逐漸加長之勢,如大盂鼎即為此期最典型之傑作也。

而至昭穆之後,書風漸變,筆畫由粗細相參而趨於均勻劃一;收筆與起筆亦由方圓不一,而變成圓筆;行款甚至演成方格之形式,書風極為嚴謹端正。端整典雅之頌鼎、典雅整贍之大克鼎及稍具早期之風之毛公鼎等,皆為此期之代表。

東周:自平王東遷,周王室衰微,演變成列國紛爭之局面,由於諸侯自製銅器,書法因受其影響,呈現濃厚的地域色彩。列國銅器可概略分為東土、西土、南土、北土及中土五大系統;因北土、中土出土器物及銘文俱少,所以以東土、西土及南土為代表。

東土系——勁直峭拔

包括齊、魯、邾、莒、札、薛、滕諸國,以齊國為盛。其共同點為書體高長,筆劃變為直線,與西周之曲線筆劃異趣。齊陳曼簠之嚴整勁峭堪稱東土系之傑作。

西土系——古樸雄渾

西土系包括秦、晉、虞、虢諸國,以秦最盛,其書體近似小篆,有古樸雄渾之風。

秦並六國,書法亦融合各地之風,遂產生較完美之書法,為秦代小篆奠定良基。南土系——柔美渾圓

南土系包括楚、吳、越、徐等國,而以楚最盛,書法柔美渾圓。值得注意的是徐國之器『王孫遺者鐘』書風與齊器較近,章法縱橫整齊,端整之中又有流麗之風;可知列國之書仍相互影響,東土、西土之分,也非絕對界限,交流亦不可能循後人所定之界進行。

秦代金文漸至末流,所存石刻書跡亦不多存。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一法度、衡石、丈石之業,皆刻或鑄於銅鐵之上,以頒行天下。其以曲線為主,間架平穩,整齊中寓變化,氣勢奔放,堪稱小篆之傑作,也為後代習小篆者提供了最可信之完整資料.

編輯本段研究情況

中國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 。商 、西周、 春秋、 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本型的總稱。清代吳式芬把商周銅器銘文編成《捃古錄金文》一書,收集的資料多,考釋嚴謹,影響頗大 , 金文一詞遂有了界說 。

這時所謂金文皆指整篇的銘文,不稱單字。2023年容庚編《金文編》把商周銅器銘文中的字按照《說文解字》的順序編為字典,從此金文成為一種書體名稱。金文出現在商代中期,資料雖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

金文下限斷在秦滅六國,也就是秦用小篆統一中國文字時。宋代人收藏銅器極重視銘文,如呂大臨《考古圖》等;也有專門摹刻銘文的,如王俅《嘯堂集古錄》等;把銘文中的字編為字典則有王楚和薛尚功《鐘鼎篆韻》。清代由於《說文》之學興盛、聲韻訓詁研討日深,在這種學風的影響下,銘文研究進步較快 , 不斷出現專家 ,如吳大?

《 字說》、《說文古籀補》,孫詒讓《 古籀拾遺 》、《 古籀餘論》、《名原》等,皆有創見, 突過前人 。金文的年代長,使用區域廣,材料如果不整理清理,則研究工作會收效不大。過去學者已理解這一點。

王國維《兩周金石文韻讀·序》對時間地點觀念很清楚。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序文》說:「當以年代與國別為之條貫,……余於西周文字得其年代可徵或近是者凡一百六十又二器。

……其依據國別者,於國別之中亦貫以年代,得列國之文凡一百六十又一器。」這在金文研究中是劃時代的創舉。2023年容庚《金文編》修訂第四版採用銘文3902件,收正文(可識的字)2420字,附錄( 還不能確定的字 )1352字,共計3772字。

這是今日可見金文的總數。先秦文字資料不限於金文,而金文終究是主要的,它反映秦用小篆統一文字前1000多年間中國文字發展變化的基本情況。

金文的內容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金文本型整齊遒麗,古樸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脫去板滯,變化多樣,更加豐富了。金文基本上屬於籀篆體。

這些文字,在漢武帝時就已被發現,當時有人將在汾陽發掘出的一尊鼎送進宮中,漢武帝因此將年號定為元鼎(前116)。以後金文又陸續有所發現。宋代文人歐陽修、趙明誠都善書,對金文作過研究和記載。

周宣王時鑄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銘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最長者。《毛公鼎》銘文的字型結構嚴整,瘦勁流暢,布局不馳不急,行止得當,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銘、《散氏盤》銘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銘文是什麼意思

北京創典文化 銅器研究中的一種術語。原本是指古人為表明建青銅器的緣由和所祭祀人物的生平,而特別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後來,泛指在各種器物上留下的表明時間 地點 工和作坊的文字。ap銘文 和 ad銘文 分別是什麼意思? 歐陽宇軒 ap銘文通常是指法術攻擊類。ad銘文通常是指物理攻擊類。ad通用符文 禍源...

「博士」的古代意思是什麼,古代的博士是什麼

博學之士的簡稱,也是尊稱!字面理解 博覽群書的士人。是指博聞多學的士人 不是博覽群書啊!古代的博士是什麼?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始於戰國,秦漢相承,西漢時為太常屬官,漢文帝置五經博士,晉置國子博士,唐設太子博士 太常博士 太醫博士等,後世沿置。中國古代指專門精通某一門學問或傳授經學的官名。秦朝有諸子 ...

古代太學士是什麼職位,古代太師是什麼職位

是太學士不是大學士,太學是古代最高學府,古人將文人多尊稱為士,如此太學士其實就相當於現在的博士生。不對吧,應該相當於今天的中科院院士。古代太師是什麼職位 古代的大學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大學士在清代成為虛街,其職責被南書房和軍機處取代。古代的學士是什麼官職 魏晉時是掌管典禮 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