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子曰 由也。汝聞六言六弊乎」該怎麼理解

時間 2021-10-14 19:03:05

1樓:彭咿呀

【翻譯】

孔子說:「仲由啊!你聽說過六種品德和六種蔽病嗎?

」子路回答說:「沒有.」孔子說:

「坐下來!我告訴你.愛好仁德卻不學禮度,它的弊病是會變得愚蠢;愛好聰明才智卻不學禮度,它的弊病是**不羈;愛好講誠信卻不學禮度,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害己害人;愛好直率卻不學禮度,它的弊病是說話尖刻刺人;愛好勇敢卻不學禮度,它的弊病是搗亂闖禍;愛好剛強卻不學禮度,它的弊病是膽大妄為.

」【原文】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①?

」對曰:「未也.」「居②,吾語女.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③;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④;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⑤;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論語•陽貨篇》

【注釋】

①六言:六個字.這是下文說的仁、智、信、直、勇、剛六種品德.

②居:坐.③賊:

害,危害.④絞:指說話尖刻.

⑤亂:小指搗亂闖禍,大指犯上作亂。

2樓:天使寶貝

【原文】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①?

」對曰:「未也。」「居②,吾語女。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③;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④;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⑤;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論語•陽貨篇》

【注釋】

①六言:六個字。這是下文說的仁、智、信、直、勇、剛六種品德。

②居:坐。 ③賊:

害,危害。 ④絞:指說話尖刻。

⑤亂:小指搗亂闖禍,大指犯上作亂。

【翻譯】

孔子說:「仲由啊!你聽說過六種品德和六種蔽病嗎?

」子路回答說:「沒有。」孔子說:

「坐下來!我告訴你。愛好仁德卻不學禮度,它的弊病是會變得愚蠢;愛好聰明才智卻不學禮度,它的弊病是**不羈;愛好講誠信卻不學禮度,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害己害人;愛好直率卻不學禮度,它的弊病是說話尖刻刺人;愛好勇敢卻不學禮度,它的弊病是搗亂闖禍;愛好剛強卻不學禮度,它的弊病是膽大妄為。」

《論語》第十七章的所有意思

論語中總共有100多個「仁」字,但意義各有不同,有人知道是它們有什麼意義嗎,舉例說明

3樓:匿名使用者

ren (陽平)

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

他第乙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論語.顏淵》:「樊遲問仁。

子曰:『愛人』。」又「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又《衛靈公》:「子曰: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莊子.在宥》:

「親而不可不廣者,仁也。」清譚嗣同《仁學.界說》:

「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故虛心,故虛識。」

1.同情友愛:仁心,仁義至盡

2.果核的最近部分:杏仁兒.

不仁:(1)不仁慈,無仁德如不仁不義

(2)手足痿痺,為能運動:麻木不仁,四體不仁.

3.人、仁

「最初只有人字,後以二人相愛,人旁加二為仁,故仁由人而來。仁固可作『仁義』解,也可作人解。我認為『克己復禮為仁』的仁字,宜作『人』解。

以孔子之話作本論,《論語》中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觀過斯知仁矣』、『井有仁焉』,這些仁字,都應作「人」解。而一般學者以其字之為仁,多曲為之解,求其說,而不得要領。故上例我以『仁』字應作「人」解。

否則,『井有仁焉』,作仁義之『仁』解,難以解通。又以其他著作為旁證,可知人、仁同義。例如《禮記表記》說,人也謂施以人以忠恩也。

人與仁同義……《論語》所謂『人者仁也』、『仁者愛人』,即本此義。皆由於人、仁同出於一源,且關係密切。把仁字均解為『仁義』,難以自圓其說、令人信服」(引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選》第464-465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7月)

4.仁,就是二個人字,從這個字的形我們看到了這個意思。那為什麼這樣寫這個字呢,古人的意思是什麼呢?

我認為這是對「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害人人,人人必將害我。」的簡寫。

這句話中兩次使用二人組合。所以就是仁的意思了。仁是道的一種

現在看看論語中的仁是什麼意思:

.《論語》思想體系的核心「仁」

「仁」在《論語》思想體系中是最高的理論範疇,也是個人修養的最高境界,其基本含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孔子認為「仁人」應當具備五種品德: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指出「仁」是為人的最高準則,仁人要勇於犧牲自己的利益,對別人無所要求。

孔子以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出發,提出仁者「愛人」,「克已復禮為仁」。「愛人」是仁的第一要義,是仁的實踐中的理論基礎。「愛人」就是正確處理人際關係。

為此,孔子還提出:「克已復禮為仁」,要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克制個人慾望,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當時的倫理道德規範,從而能正確處理人際關係。

(2)從恢復和建立穩定的社會秩序的目的出發,提出行仁以孝悌為先。

「孝」即是愛自己的父母,「悌」即是愛自己的兄弟和家族的同輩,然後廣泛地愛其他一般的人,這是對「仁」進一步作出的補充。強調實行仁德必須從孝悌開始。

(3)從道德修養著眼,提出「仁者安仁」。「仁者安仁」是說仁是一種高尚的道德,真正具有仁德的人,他的仁德要建立於內心信念的基礎上。

(4)從道德完成,堅持真理著眼,提出「殺身成仁」。作為仁者,必須勇敢地實踐仁,堅持仁,要經得住考驗,甚至不惜為此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論語》中仁與禮是緊密結合的,要徹底地研究仁,就必須研究仁與禮的關係。

禮,是我國古代的社會行為規範、儀式的總稱。它的內「容包括:制度(指官制)、刑法,也涉及生產關係;儀文(指各種儀式和車服、器具的文飾);倫理、道德規範。

一般來說,主要指道德原則和規範。

仁與禮的關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仁是「核」,禮是「表」。仁是孔子從當時現實生活中總結提煉出來的,是新的創造;禮則早已有之。

其二,仁是內容,禮是形式。

其三,仁是統帥方面,而禮是被統帥方面,仁是改造方面,禮是被改造方面。同時,孔子還著力強調了「禮」作為行為規範,對建構道德品質的「仁」的重要作用。指出遵「禮」是學習和培養「仁」的重要途徑,他曾說「克已多禮為仁」。

好了,你加分吧~~~~~~

研究性學習 論語

4樓:ugreen綠聯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

「不知也。」又問。子曰:

「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

不知其仁也。」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

「忠矣!」曰:「仁矣乎?

」子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

』違之,至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

何如?」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曰:

「未知。焉得仁?」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子曰:「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不能學也。」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思,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興於仁,故舊不遺,**不偷。」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

「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仞乎?」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問知。子曰:「知人。

」樊遲不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推,見子夏曰:

「向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

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子貢問友。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無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管仲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

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子曰:「由也,汝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

「未也。」「居,吾語汝。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游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並為仁矣。」

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週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

寬則得眾,信**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為政 子曰 由,誨女知之乎,女什麼意思

孔子說 由 子路 我教誨你乙個做人的道理吧。此處 女 通 汝 你 的意思。孔子說 仲由啊,讓為師教導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 女 通假字,女 通 汝 你。女 同汝,你的意思,通假字。此處 女 通 汝 是 你 的意思。子曰誨女知之乎中的誨是什麼意思 教誨的意思 原文 2 17 子曰 由 1 誨女 2 知...

論語子曰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的意思是說,不擔心沒有一個位置讓你發揮作用,擔心沒有能力把工作做好,在社會上立身。這在當今社會應該是一種主流思想。雖然說找工作難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但更關鍵的是你能不能把一樣工作幹好,有沒有真本事,有真才實學就會比較容易的找到安身之所 也就是說,你必須是個人才。否則,即使通過不正...

孟子曰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是什麼意思

晚夏落飛霜 釋義 能實現志向就與百姓一起去實現,不能實現志向時就獨自施行這個原則。出處 孟子 創作年代 先秦 原文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翻譯 能實現理想時就與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理想就獨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