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師曠勸學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
“何不秉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
“善哉!”
9.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1)問於師曠( ) (2)安敢戲君乎( )
(3)如日出之陽( ) (4)臣聞之( )
10.將下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11.晉平公想學習,卻又“恐已暮矣”,他所說的“暮”指什麼?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擔心?
12.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麼?
答案:9.(1)向 (2)戲弄,欺騙 (3)像 (4)聽說
10.解析:先補上省略成分。
參***:藉著蠟燭的光亮與在黑暗中行走,哪一個好呢?
11.“暮”指晚,因為他年已七十,擔心年紀大了,時間不多了。
12.解析:從人物語言分析其心理。
參***:學習沒有時間的早晚,活到老,學到老。
13.辨析古今異義字,寫出古義和今義。
(1)強使頓之
(2)宣兩手據地
(3)妻子對哭
(4)或問
解析:注意積累文言文實詞,從古今義加以對照。
答案:(1)古義:叩頭;今義:停頓。
(2)古義:按,撐;今義:依據,根據。
(3)古義:妻子和兒子,是兩個詞;今義:指男子的配偶。
(4)古義:有的人,有的事;今義:或者,連詞
2樓:九雲火麒麟
.“暮”指年紀大,因為他年已七十,擔心年紀大了,有些力不從心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暮是黃昏晚上的意思,引申為老年,想學習有恐怕自己老了,沒有能力和精力了
4樓:志
指的時自己年紀老了,,,有心無力。。。
師曠問學閱讀答案詳解 1 晉平公想學習,卻又“恐已暮矣”,他所說的“暮”指什麼?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擔心?
5樓:肥肉忒多
暮:喻指年老,衰老
這句話白話直譯:
晉平公對師曠說:“我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但恐怕為時已晚。” 師曠回答:“為什麼不點燃蠟燭來學習呢?”
但是如果僅僅看這句話,可能會讓人不知其解,如果要理解其中含義,需要把整段文字看完。全文是: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這裡,師曠做了個比喻,他說“年少時喜歡學習,好像是剛剛出來的太陽;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點燃蠟燭照明時的光亮。”最後,他問“點上蠟燭和在黑暗中走路哪個好呢”,這個問句是點題,師曠很巧妙地說明,年紀大了的人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的正午陽光,但是點著蠟燭走路,總比摸黑走路強得多。從而成功地說服了晉平公,達到了勸學的目的。
整段大意就是在於說明學習的重要性,活到老學到老啊
6樓:噗噗噗
嘿嘿嘿正在做這道題
我是這麼覺得的
晉平公理解為老了,師曠理解為太陽下山了,黑了他要這樣理解因為學習不分年紀,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7樓:321明月
暮:喻指年老,衰老
恐怕為時已晚
說明學習的重要性,活到老學到老
8樓:已北京東北大大
doubi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師曠問學中說道,晉平公想學習卻又“恐已暮矣”,他所說的暮指什麼?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擔心 5
9樓:寒聲碎
.“暮”指晚,因為他年已七十,擔心年紀大了,時間不多了。
10樓:劉子瀠
晚,因為自己歲數已大。
師曠問學閱讀答案詳解 1 晉平公想學習,卻又“恐已暮矣”,他所說的“暮”指什麼?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擔心?
11樓:0q度
為時已晚!來不及了!這是通用的解釋!
鑑於晉平公的話!應該是說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
《師曠問學》文言文答案
12樓:匿名使用者
選自《說苑·建本》。
原文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熟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譯文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但是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點上蠟燭呢?”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
師曠說:“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怎敢戲弄君主。我曾聽說:
少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中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正午的太陽一樣;晚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點火燭一樣明亮,點上火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講得好啊!”
註釋(1)晉平公:春秋時期晉國君主。
(2)師曠:晉國樂師,字子野。
(3)於:對,向。
(4)恐:恐懼;害怕。
(5)暮:晚了,遲了。
(6)秉燭:點燭。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後來的蠟燭。
(7)安:疑問代詞,怎麼,**。
(8)戲:戲弄
(9)其:自己的。
(10)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意為瞎眼的臣子。
(11)聞:聽說。
(12)陽:太陽的光亮。
(13)孰與:固定格式,常用作比較選擇,譯作“......與......相比,哪一個”。
(14)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6.善哉:說得好啊!
17.日出之陽:初升的太陽,早晨的太陽. 之,的。
18.日中之光:正午的太陽光.
19.好:愛好。
20.選自《說苑》
21.為:作
文章道理
活到老,學到老。或者是學無止境,終身學習,受益終生。
晉平公所說的“暮”:指現在想要讀書已經太遲了
師曠所說的“暮”:指晚上的時間太晚了
13樓:壓力太哈大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
"何不秉燭①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②安敢戲君乎?臣聞之: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③乎?"平公曰:
"善哉!"
(選自劉向《說苑》)
註釋:①秉燭:點燭。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後來的蠟燭。②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古眼盲者多習樂。③昧行:摸黑走路。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①問於師曠 ②安敢戲君乎
③如日出之陽 ④孰與昧行乎
(2)晉平公想學習,卻又"恐已暮矣",他所說的"暮"指什麼?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擔心?
(3)師曠的回答,說明他將"暮"理解成什麼意思?他為什麼要這樣理解?
(4)師曠的勸說效果如何?從文中什麼地方可以看出?
(5)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麼?
1、①向②怎麼③明亮④同……一樣
2、暮指時間晚,遲了。他有這樣的擔心是因為他怕來不及學,學了沒用了
3、暮指天黑,夜晚。師曠借題發揮,引出"秉燭"之喻。
4、達到勸說的目的,"善哉!"
5、活到老,學到老。或學無止境,終身學習,受益終生。
14樓:留下一片林
[原文]
晉平公(1)問於師曠(2)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3)矣。”師曠曰:
“何不炳燭(4)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5)其君乎?
” 師曠曰:“盲臣(7)安敢戲其君?臣(6)聞之: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8);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9),炳燭之明,孰與(11)昧行(12)乎?” 平公曰:“善哉"
【註釋】
1.晉平公: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是一個盲人。
2.師曠:字子野,春秋時代晉國樂師。他雙目失明,仍熱愛學習,對**有極高的造詣。
3.暮:本來是“天晚”的意思,這裡作“晚了”講。
4.炳燭:點燃燭。古無蠟燭,稱火炬為燭。炳:點。
5.戲:戲弄。
6.臣:臣子對君主的自稱。
7.盲臣:瞎眼的臣子。師曠為盲人,故自稱為盲臣。
8.光:這裡指陽光。
9.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點上燭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個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走路。
10.善哉:說得好啊!
11.孰與:相當於“……跟(與)……哪個(誰)怎麼樣?”。
12.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譯文]
晉平公對師曠問道:“我已經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但是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把蠟燭點燃呢?”
平公說:怎麼有做臣子的人來戲弄君主的呢?”
師曠說:“瞎眼的我怎麼敢戲弄君主呢?我聽說:
少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如同初升太陽的陽光一樣;中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就像正午太陽的陽光一樣;晚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就像把蠟燭點燃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在黑暗中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講得好啊!”
道理:告誡人們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時間學習。
如果想立志學習就應該從當下開始,只爭朝夕,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閱讀提示]
文中的晉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學習,恐怕為時已晚,而師曠卻勸他炳燭而學。接著師曠又打了三個比喻,年少時喜歡學習,好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點燃蠟燭照明時的光亮。師曠很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得多。
從而成功地說服了晉平公,達到了勸學的目的。
【道理】
人生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
“老而好學”雖比不上“少而好學”和“壯而好學,但總比不好學好。要活到老,學到老。”
如果想立志學習就應該從當下開始,只爭朝夕,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問題]
1.師曠是怎樣論好學的?這番言論巧妙在何處?
.文中的晉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學習,恐怕為時已晚,而師曠卻勸他炳燭而學。接著師曠又打了三個比喻,年少時喜歡學習,好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點燃蠟燭照明時的光亮。
師曠很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得多。
2.師曠論好學的道理對你有何啟示?
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有目標,有恆心,有信心,有決定,年紀、性別、身份都是和成功無關的。
3.有哪些反問句 ?
“何不炳燭乎?” “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盲臣安敢戲其君?孰與昧行乎?”
4.“善哉”句中的“善”的字面意義和蘊含的深層意義分別是什麼?
字面意義:讚許。深層意義:平公對師曠的讚許。
師曠問學閱讀答案詳解1晉平公想學習,卻又“恐已暮矣”,他所說的“暮”指什麼?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擔心
肥肉忒多 暮 喻指年老,衰老 這句話白話直譯 晉平公對師曠說 我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但恐怕為時已晚。師曠回答 為什麼不點燃蠟燭來學習呢?但是如果僅僅看這句話,可能會讓人不知其解,如果要理解其中含義,需要把整段文字看完。全文是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 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曰 何不炳燭乎?平公曰 安...
我想學習,卻不愛學習,知道學習重要,卻總是不想學習怎麼辦呢?從小到大就是不喜歡學習。求大家幫幫我,謝謝大家了
優勝教育 一 共情 總也提不起勁學習,一說學習就頭疼,讓您很惆悵,是嗎?二 具體化 具體是怎麼個厭學法,怎麼表現的?三 問題成因,並具體分析 a學習動力不足 孩子的學習目標 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等,這個不是校區的老師能獨自把控的。這個更取決於家長 家庭環境的塑造和影響。需要校區和家長充分合作溝通,並分析...
《師曠勸學》中晉平公擔心學習不好的理由是什麼
淵源 孫權勸學與師曠勸學評析有誤的一項是 a 孫權勸學 文呂蒙不願學習的理由是事務多 師曠勸學 文晉平公擔心學不好的理由是年紀大.b 孫權勸學 文孫權用自身讀書大有所益勸誡呂蒙 師曠勸學 文師曠 a 孫權勸學 文呂蒙不願學習的理由是事務多 師曠勸學 文晉平公擔心學不好的理由是年紀大.b 孫權勸學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