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這篇課文的作者簡介,愛蓮說作者簡介

時間 2021-10-15 00:07:31

1樓:匿名使用者

周敦頤,宋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人,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宋明理學開山鼻祖。「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餘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於舂陵,乃得聖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於天而性於人者,瞭若指掌。

」《宋史·道學傳》將周子創立理學學派提高到了極高的地位。

2樓:愛上網

周敦頤,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餘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於舂陵,乃得聖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於天而性於人者,瞭若指掌。

」《宋史·道學傳》將周子創立理學學派提高到了極高的地位。其作品《愛蓮說》具有重要文化意義。

北宋天聖九年(公元2023年),周敦頤14歲(虛歲十五歲),其父病逝。於是他與同母異父之兄盧敦文隨母投靠衡陽舅父鄭向,至2023年鄭向調任兩浙轉運使疏蒜山漕河,周敦頤同母隨遷潤州丹徒縣(今江蘇鎮江市丹徒區)。因他聰慧仁孝,深得鄭向喜愛,又酷愛白蓮,鄭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鳳凰山下(今衡陽市二中)構亭植蓮,周敦頤負笈其間參經悟道。

盛夏之夜,蓮花怒放,香氣襲人,美不勝收。鄭家故宅後改為濂溪周氏宗祠(今南華大學附一醫院處)。

明萬曆中(2023年~2023年),周子與李寬、韓愈、李士真、朱熹、張栻、黃乾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據《湖湘文化名人衡陽辭典》,甘建華主編,爾雅文化出品)

他從小喜愛讀書,在家鄉道州營道地方頗有名氣,人們都說他"志趣高遠,博學力行,有古人之風"。

由於大量廣泛地閱讀,周敦頤接觸到許多不同種類的思想。從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一直到漢代才傳入中國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獵,這為他而後精研中國古代奇書《易經》創立先天宇宙論思想奠定了基礎。

十五歲時,他和母親一同上到京城,投奔舅父鄭向,當時他是宋仁宗朝中的龍圖閣大學士。這位舅父對周敦頤母子十分眷顧。

在周敦頤二十歲時,舅父向皇帝保奏,為他謀到了乙個監主薄的職位。

周敦頤在任職期間盡心竭力,深得民心。在生活中,周敦頤開始研究《周易》,後來終於寫出了他的重要著作《太極圖·易說》。它提出了乙個宇宙生成論的體系。

中國哲學思想史上,宋明理學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宋明理學以孔孟之道的儒學為主幹,還多方吸收了道家、佛家的思想精華,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中佔統治地位的哲學思想。

周敦頤就是北宋理學的創始人。《宋元公案》中對於周敦頤的地位有這樣的論述:"孔孟而後,漢儒止有傳經之學。

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復橫渠清大儒輩出,聖學大昌。"

這裡所稱的元公,就是周敦頤,元公原是他的諡號。這段話明確肯定了周敦頤作為北宋理學開山之祖的地位,他常常和高僧、道人遊山玩水,彈琴吟詩。

他的學問、氣度,也感動過許多人來追隨他學習。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程顥、程頤兩兄弟。

程頤在後來回憶說,他年少時就是因為聽周敦頤講道,因而厭倦了科舉仕途。立志要學習和探索儒家的如何為聖王的道。

周敦頤死後,隨著程顥、程頤對他的哲學的繼承和發展,他的名聲也逐漸顯揚。南宋時許多地方開始建立周敦頤的祠堂,人們甚至把他推崇到與孔孟相當的地位,認為他"其功蓋在孔孟之間矣"。帝王們也因而將他尊為人倫師表。

而周敦頤生前的確也以他的實際行動,成就了一代大儒的風範,他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敬仰。

代表作:《周元公集》《太極圖說》《通書》

宋朝學者周敦頤是***,周樹人(魯迅),周作人等名人的先祖。

愛蓮說作者簡介

3樓:春風十里吹翻你

周敦頤(1017-2023年),字茂叔,晚號濂溪先生,少時喜愛讀書,志趣高遠,博學力行。

天聖八年(2023年),周敦頤十五歲這一年,父親因病去世了。經過兩個多月的旅途奔波,周敦頤跟著母親投靠舅舅龍圖閣學士鄭向。

因他聰慧仁孝,深得鄭向喜愛,又酷愛白蓮,鄭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鳳凰山下(今衡陽市二中)構亭植蓮,周敦頤負笈其間參經悟道。

康定元年(2023年),周敦頤二十四歲,三年守喪期滿,出任洪州分寧縣主簿。

慶曆四年(2023年),吏部來分寧考核,周敦頤得到廣泛好評,二十八歲的周敦頤開始了他仕途的第一次公升遷——提任南安軍司理參軍。

慶曆四年(2023年),周敦頤在擔任荊湖南路郴州郡郴州縣縣令年期間,最突出的政績是興教辦學。一來郴縣,周敦頤就在公務之餘,利用舊有的縣學興教講學。

嘉祐五年(2023年)六月,周敦頤從合州(今重慶合川)解職回京,正好遇上回京述職的王安石。他們相互間仰慕已久,在京城,在乙個風清月明的夜晚,周敦頤應邀造訪了王安石。

王安石對年長自己四歲的周敦頤充滿了崇敬,相見恨晚。以至於周敦頤離開了,他還久久地回味著、感慨著,忘記了睡覺和吃飯。他們這次的聚會和交談,雙方都從對方那裡得到了新的思想的啟悟。

嘉祐八年(2023年)的5月,周敦頤應邀與一群文朋詩友遊玩聚會。興之所致,大家便相約寫詩作文。周敦頤一氣呵成揮筆而就一篇119字的散文,就是名傳後世的《愛蓮說》。

熙寧五年(2023年),周敦頤不幸感染了瘴癘,辭官歸隱定居在廬山蓮花峰下,他將母親的墳墓也從潤州遷來葬在離他居所很近的地方。他將門前的小溪正式命名為家鄉的「濂溪」。定居於江西廬山濂溪書堂。

熙寧六年(2023年)六月中,病死於廬山濂溪書堂,終年57歲。周敦頤是中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學術地位也不顯赫,在他死後,**程顥、程頤成名,他的才識才被認可,經過後來朱熹的推崇,學術地位最終確定,被人稱為程朱理學的開山祖。

擴充套件資料:

2、《愛蓮說》寫作背景

據清鄧顯鶴《周子全書》《年譜》記載:「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縣至於都,邀餘杭錢建侯(拓)、四明沈希顏遊巖題石,並有詩刻石。

五月,作《愛蓮說》,沈希顏書,五摶篆額。錢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贛州府志》記有愛蓮書院,雲:「愛蓮書院在城北,其地原為督學試院,有周茂叔蓮池遺跡。」

又有愛蓮亭條目:「濂溪書院舊在東北玉虛觀左······」這些記載充分證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頤任虔州通判時,已建蓮池,並於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揮筆題寫《愛蓮說》。

2、作者軼事:

少年立志

周敦頤從小聰明好學,勤於思考。遇到什麼問題,喜歡尋根究底,不搞明白決不罷休。

他會經常向衡州(今衡陽)舅舅提出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問題,如什麼天上的星星是怎麼來的,太陽為什麼東起西落,月亮為什麼有盈虧圓缺,為什麼會颳風下雨,地上的萬事萬物是怎麼形成的,等等。

對於周敦頤提出的這些問題,周輔成總是不厭其煩,盡自己所知給予解答。當然,這其中的很多問題,周輔成是沒有辦法回答清楚的。一方面,受周輔成的知識所限,另一方面也是受當時的科技水平所限。

而周輔成也非常喜歡周敦頤的這一性格。

隨著年齡的增長,周敦頤的知識也不斷地增長,學業大有進步。到十二三歲時,周敦頤已經讀完了《四子書》(即《四書》)和《書經》《詩經》《禮經》《春秋》等儒家典籍,有的還能背誦得滾瓜爛熟。

同時,周敦頤還能寫出一手好文章,不僅立意新穎,而且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八歲時,其父親已過世。

4樓:匿名使用者

周敦頤(1017.5.5~1073),字茂叔,號濂溪,漢族,宋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人,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

「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餘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於舂陵,乃得聖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於天而性於人者,瞭若指掌。」《宋史·道學傳》將周子創立理學學派提高到了極高的地位。

5樓:匿名使用者

周敦頤(2023年6月1日—202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諡號元公,道州營道樓田保(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後人整編進《周元公集》)。

周敦頤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慾、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後世的理學家反覆討論和發揮,構成理學範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

拓展: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 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6樓:匿名使用者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世稱濂溪先生,漢族,宋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人,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餘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於舂陵,乃得聖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於天而性於人者,瞭若指掌。

」《宋史·道學傳》將周子創立理學學派提高到了極高的地位。   北宋仁宗嘉祐八年(2023年),周敦頤與沈希顏、錢拓共游雩都羅岩(今江西贛州于都縣)時創作的,有詩刻石。   愛蓮說:

出自《周濂溪集(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頤的諡號(死後皇帝所賜的稱號)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北宋哲學家。周敦頤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說:是古代用以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既可以發表議論, 也可以記事,都是為了表明作者的見解,說明寄寓的道理。

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種現象來表述作者對某些事物或問題的見解,篇幅一般不長。跟現在的雜文大體相似。這篇短文,將花的形象比擬為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度的讚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7樓:西風

1017-2023年),字茂叔,晚號濂溪先生,少時喜愛讀書,志趣高遠,博學力行。

朝花夕拾的作者簡介,《朝花夕拾》作者簡介

朝花夕拾 創作於1926年,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性的散文集,原名 舊事重提 後由魯迅改為 朝花夕拾 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魯迅 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 字豫山,後改豫才,浙江紹興會稽縣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周家是大家族,到...

白冰的作者簡介,創客的作者簡介

透過充滿想象力的詩句 原名白玉琢,實際上是內心感情的獨白。詩歌內涵豐富,追求個性發展的心聲。這首詩歌的題目是 寫給雲 主要寫詩,詩歌充分反映了當代少年嚮往自由。譯作有美國童話集 魔語 丟了鼻子的小丑 等。1956年出生。著有詩集 飛翔的童心 作者在作品中對青少年的生命形態進行了深入思考。課文賞析,中...

山中訪友的作者簡介,山中訪友的作者簡介二十字

李漢榮bai,1958年生,著名詩人du 散文家。筆名牧zhi童 林中河,陝西勉縣人dao。其著有內詩集 駛向星空 母容親 想象李白 散文集 與天地精神往來 等。其作品長於想象,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 山中訪友 出自詩人 散文家李漢榮之手,是他發表於1995年第三期 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