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上善若水
shàng shàn ruò shuǐ
【解釋】: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裡實際說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應如水,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樣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處】: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 老子《道德經》
2樓:匿名使用者
問那麼簡單的問題
樓上幾位至於複製那麼多東西嗎??????????、
是上善若水
3樓:
原文寫的是「上善若水」可能「上善如水」也可以用吧
4樓:華勝天成
**電視台有個廣告其中說到這句「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所以應該是「上善若水」.
上善如水是什麼意思?
5樓:涼風涼雨時秋分
上善如水是乙個多義詞。
一、上善如水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恩澤萬物而不爭名利。
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出處是這樣的:一日,孔子和老子出遊,看到一條小溪,都是一番感慨。老子便說出了這一番話: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而孔子說了這樣的一句話:「逝者如斯夫!
」表現出兩個不同學派對同一事物發出的不同感想。
二、譚詠麟演唱歌曲
《上善如水》是由大街作詞,譚詠麟作曲,john laudon of city beat編曲,譚詠麟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於**《mr.tam再度感動》中,發行於2023年06月18日。
6樓:
上善如水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朝代:春秋
白話釋義:上善:至善,最完美;水:這裡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了。
出 處: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7樓:冷事百科
「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
8樓:覺心齋主
上善如水語出《道德經》第八篇,上善如水的意思就是:至上完美的善行就像是水一樣。
老子在此為學人解釋了謙讓不爭的優秀品格,就像是水的本性那樣,甘居卑下而接近於大道之理。上善如水可以說是老子對大道最簡明的一種描述,水之性雖然可以利於萬物生成,卻是不與萬物相爭,而只是保持自我平靜的本性,此正是聖人所應具備的、謙讓不爭的美德。正和佛法教化眾生,欲得證悟需要去除貢高我慢的教誨是一樣的。
此處上善我們不能簡單理解成是和惡對應的那個善良、善行,老子雖然開示了學人各種對立的名相的概念,但那是流傳已久的一種俗智的觀念,老子就是要我們從這些對立的名相中去發現真相,不要被這些對立名相所擾亂,所以這裡的上善是一種質樸純真的、不是刻意尋求的、本來就是如此的自然行為,任何的矯揉造作都是違背這種大道之理的行為。就如同水的本性,它向低處流,可以滋養萬物,這是自然如此的,不是誰強迫規定的。觀水之性,大道之理即在其中了。
9樓:匿名使用者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10樓:匿名使用者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
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11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上善若水⊙﹏⊙b汗
上善如水是什麼意思,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涼風涼雨時秋分 上善如水是一個多義詞。一 上善如水 上善若水 語出 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恩澤萬物而不爭名利。出自老子的 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人性天生是善還是惡,人性到底是惡還是善
大道教育 惡都是後天的情緒 慾望和觀念產生的,並非是天生的 善是天生的,人不受惡的影響的時候就是善。 我覺得是本 惡 這裡的惡是指的慾望。生物最本能的慾望就是生存,為了生存會不顧一切,在人的眼中就是自私這樣的詞語。人剛出生的時候,顯然是生物本能為主,可以理解為惡是本質。善則是後來經過教育能夠抑制和控...
人的一天,是噁多過善?還是善多過惡呢?
一切因緣生 萬般不由人。不一定。看是什麼人。什麼情況了。口說善惡易,定義善惡難。善惡就在一念之間,看自己怎樣去定義善惡?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常人怎麼看待 摘要。您好,親,這個回報就是善事所感的結果,這個結果就是 報 因是善事所感,所以稱善報。反之,做壞 惡 事也會招感惡報。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常人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