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
老子對水處弱勢而不爭的品格非常讚賞,他說,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保持此種狀態就接近於道。在老子看來,水是有靈性的,也是有德性的。水之“上善”集中表現在不爭,且兼有謙卑、包容的美德。
老子還曾說,聖人有三種極為寶貴的品格,即慈愛、節儉和不爭。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如果違背了自然規律,勉強而為,一味爭先,註定不能成功;驕傲自滿、盲目自信,也同樣沒有好結果。
慈、儉、不爭的品德在婦女身上體現得更為充分,老子對於這三種品質的讚頌,就暗含了對於女性之德的褒揚。
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他認為,唯有擯去**,固守清淨,不為外物**,不為變亂干擾,才能達到心靈的無礙與澈明。
由此可見,老子對於“守靜篤”的品德是持讚賞態度的。那麼,什麼人才擁有靜篤的優良品德呢?老子更傾向於女性。
他說:“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老子認為,雌性趨於靜下,而雄性則居於動上,既然靜能止動,下能止上,則雌也能勝雄。
在他看來,靜篤是女性特有的品性,依靠它,女子是可以超越男子的。聖人如果要保持永久的品德,就應該堅守雌節,身處下位,如此才能讓天下歸服。
對於女性靜篤品德的讚揚,體現了老子對於女性的尊重。
2樓:果果ai媽咪
上善若水”的哲學是這樣的。
水的哲學。
今天仍具有意義。
如何理解老子的哲學中的道與無
3樓:夜亂星辰
一般現代哲學將老子的“道”認為是客觀唯心主義中的類似於絕對意志,認為是決定萬物發展與執行的“精神”存在。也有人從泛神論觀點出發,把“道”認為是非人格化的神,是萬物存在的因。甚至有人認為老子是唯物主義,道是科學規律與自然法則。
“無”是說“無為”嗎,其實就是順應自然,不強求,就是叫人別瞎折騰,但自然與百姓允許,那就可以無所不為了
"上善若水是老子哲學中最有代表性的命題嗎
4樓:哄哄是我呀
不是,老子一生有許多關於哲學的命題,上善若水是老子關於社會理論最具代表性的命題之一。
老子關於社會理論還有一個著名的命題即由此老子提出的“絕智棄詐”“絕巧棄利”,主張“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雖有舟與,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
老子認為,道之本性即是自然無為,自然無為乃支配宇宙萬物的根本規律,也是人類應當信守的基本行為準則。
從無為的原則出發,老子反對人之有為,因為有為破壞了人的原始的自然淳樸,造成了人格的**,帶來了虛偽、狡詐、貪慾、罪惡等種種社會醜惡現象。“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天下有道,一切都自然而然。
不標榜仁義,而自有仁義。等到以仁義相標榜,則意味著仁義已不復存在。由此老子提出“絕智棄詐”“絕巧棄利”,主張“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雖有舟與,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
這是一種復古思想。
與這一社會理想相適應,老子還主張貴柔處弱,認為“堅強處下,柔弱處上,“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進而主張“上善若水”,認為最完善的人格應具有水一樣的心態和行為,“處眾人之所惡”,去別人不願意去的地方,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堅忍負重,居卑忍讓。
5樓:墨海畫苑
《道德經》中“上善若水”原來是這個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語出老子的《道德經》,原文為:"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譯文:迴圈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
註釋:1、反者:迴圈往復。一說意為相反,對立面。
2、弱者:柔弱、渺小。
3、有:這裡指道的有形質,與一章中“有名萬物之母的”的有“相同。但不是有無相生的“有”字。
4、無:與一章中的“無名天地之始”的“無”相同。但不同於“有無相生”的“無”。此處的“無”指超現實世界的形上之道。
評析:老子在《道德經》裡,多次涉及到“事物的矛盾和對立轉化是永恆不變的規律“,概括了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現象與本質,這是十分光輝和精闢的見解。“反者道之動”,歷來解釋者有兩種觀點:
一是說矛盾著的對立物各自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二是說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是迴圈往復。其實這兩種解釋意思是相同的。因為老子承認運動,承認運動迴圈往復、周而復始。
這當然是老子認識上的不足。因為對立面的互相轉化,必須在一定條件下,才得實現,不具備一定條件,是不能轉化的。不經過任何努力,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發生轉化,這就多少帶有宿命論的色彩了。
“弱者道之用”,是說“道”在發揮作用的時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這不完全是消極的,同樣也有積極性的一面,道創造萬物,並不使萬物感到有什麼強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發生和成長。用弱和用強,也就是是“無為”和“有為”的區別。“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有的論者認為這一句可以概括出“無-有-萬物”的公式,並說萬物畢竟是從“無”而來的。其實,老子講“有”和“無”,並不曾把“無’當作第一性的東西,而把“有”當作第二性的東西,他是把有與無當成相互對立的兩個哲學範疇,有與無都是道的屬性,是道產生天地萬物時由無形質落向有形質的活動過程。
評價老子的哲學思想
老子的哲學思想
7樓:戳欣想死
老子是道家始祖,是我國古代的大哲學家大思想家。由於他生活在奴隸制沒落、新興封建勢力成長時期,反映在思想領域中的是重民輕天思想的高漲,作為擔任過周守藏史的老子,雖然一方面篤信天命鬼神,另一方面又以極大的勇氣,廢黜了天帝鬼神的神聖權威,提出了一個新的宇宙本體棗道。在他看來,“道”是“萬物之宗”、“象帝之先”、“為天下母”,是第一性的,宇宙萬物是從它派生出來的,是第二性的,道於是取代了上帝,成了宇宙萬物老祖宗。
在老子看來,道是經常無為的,但它卻能創造一切,統治者只要聽其自然,無所作為,實行較為溫和的政策,人民群眾就會服服貼貼地服從統治,出現“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老子》第三七章。)那樣一種局面。顯然,老子的“無為而治”的實質,就是要維護他所向往的理想社會秩序,不願看到社會的變革和發展。
為了真正做到“無為而治”,老子一方面反對統治階級“有為”而治,以為“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老子》第三章。);奉勸國君“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同上。);反對各大國爭霸和兼併戰爭,認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老子》第三一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老子》第三○章。);另一方面又主張實行“愚民”政策,認為“古之善為道者,非所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老子》第六五章。),只有實行“絕聖棄智”、“絕仁棄義”,才能收到“民利百倍”、“民復孝慈”(《老子》第一九章。
)的效果。他還鼓吹:“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
”(《老子》第三章。)
“善人者”和“不善人者”是相對的,“不貴其師,不愛其資”,復歸於同一,這就無所謂教育不教育了。一方面是“使民無知無慾”,另一方面又“不貴其師”,這個社會“雖智大迷”,卻得其“要妙”了。 老子在“無為而治”的思想指導下,又進一步提出了“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藍圖。
這樣的社會,車、船、軍隊、**、文字等等都被廢止了,人們無知無慾,永不遷徙,老死不相往來,所謂“生而不有”(雖生產而不私有)、“為而不恃(雖勞動而不據有勞動成果)、“長而不宰”(雖有長者卻不擁有權力),一句話,“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老子》第八一章。),完全回到氏族制社會。可見,老子目睹現實,深為紛繁的社會關係所困擾,看不見社會發展的趨勢,最好的辦法還是回到原來結繩記事的時代中去,這與“道法自然”、“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是完全一致的。
應該說,老子不滿當時奴隸主貴族統治的殘暴性與虛偽性,指斥他們為“盜竽”,是有進步性的,但他又看不慣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所作所為,鼓吹向後看開倒車,嚮往人類社會的開端,則是一種沒落的階級意識,完全是行不通的。老子的從“無為而治”到“寡國小民”社會的描繪,是他所處時代與現實環境的產物。除了春秋時代這一大歷史背景給老子思想以深刻的影響外,老子的故鄉陳國,地處中國,一直為楚國北上爭霸及其他中原大國爭奪的焦點,人們深受其害,統治者也惶惶不可終日。
在這一特定環境氛圍下,老子的“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以及厭戰反戰、“寡國小民”思想就不是偶然的了。老子的天道觀雖然是唯心主義的,但卻含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因素。老子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看到客觀世界變化無窮,認識到天地萬物都存在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並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如他所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後相隨。”(《老子》第二章。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正復為奇,善復為妖。”(《老子》第五八章。
)等等。在這一認識的基礎上,老子還進而提出了“柔弱勝剛強”的思想。他說: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老子》第七八章。)又說: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老子》第三六章。)要想**對方,自己則先讓一步,以後發制人。
無疑的,這一弱勝強思想,大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兵家思想,具有積極的意義。
但是,由於時代的限制性,老子對事物的認識是有缺陷的,如他認識到事物的轉化,卻無視事物轉化的條件與質的區別,事物的發展和轉化,只停留在迴圈往復上面,“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反者道之功”,最終導向了形而上學,為相對主義大開方便之門。同時,他還強調“聖人不行而知”,隔絕了實踐與認識的關係,說什麼“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老子》第四七章。),顯然,這是一種唯心主義先驗論。
老子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完整宇宙觀的哲學家,且思想豐富,給後世以深刻的影響,在中外哲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老子與孔子哲學思想的不同(急,孔子與老子的思想差異
摩托羅辣 孔子是儒家的 創始人,老子是道家的創始者 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不同可以概括為儒道兩家的主張不同 我們可以用三個簡單的概念來分辨儒家與道家的不同 第一,儒家以人為中心,強調人的社會性 道家不以人為中心,重視人的自然性 第二,儒家以天為至高存在,凸顯歷史背景 道家以道為至高存在,展現宇宙視野 第三...
描寫春天的詩句並象徵女子的美好品德
描寫春天的詩句 1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2 詠柳 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3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
上善若水是老子哲學中最有代表性的命題嗎
哄哄是我呀 不是,老子一生有許多關於哲學的命題,上善若水是老子關於社會理論最具代表性的命題之一。老子關於社會理論還有一個著名的命題即由此老子提出的 絕智棄詐 絕巧棄利 主張 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雖有舟與,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人復結繩而用之 老子認為,道之本性即是自然無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