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不亦樂乎是乙個漢語成語,意思是:
1、指喜悅、快樂。
《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醒世姻緣傳》第九十七回:「不堤防被素姐滿滿的一盆連尿帶屎,黃呼呼劈頭帶臉澆了個不亦樂乎!」
清 李寶嘉 《官場現形記》第八回:幾個大人長,大人短,把個陶子堯喜的不亦樂乎。
郭沫若《屈原》第五幕:哎,那罵得可真也是不亦樂乎。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樂的讀音
出處知乎: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篇》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句孔夫子的名言對於國人來說幾乎算是個無人不曉的「常識」了,初中語文課本中甚至拿「說」通「悅」做過考點,我想每個人念書時為了應付考試肯定都背過這個點。
而日常生活中後半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卻常常被單獨拎出來使用,以至於受前半句的影響,很多人不假思索的把後半句中的「樂」誤以為是「說」,然後拍拍胸脯:這個我知道,肯定是讀「yuè」嘛,中學都學過的,通假字通「悅」的嘛。
其實不然。「說」與「悅」確是古今字關係無誤,《說文解字》中只有「說」字沒有「悅」字。後世的「悅」在先秦古籍中都寫作「說」。
保險起見,答主查閱了《古漢語詞典》p363,「樂」字(音yuè)有兩條釋義:**和快樂,並未提及「樂」通「悅」一說,而事實上,「樂」字也並非通假字。
2樓:匿名使用者
不亦樂乎的意思是「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乙個有德的君子嗎?」。
擴充套件資料
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
該句話中一些字的解釋:
一、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二、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三、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3樓:原來是知恩
不亦樂乎 [ bù yì lè hū ]
1、【解釋】: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裡相當於「嗎」。
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現常用來表示事態的發展已達到過甚的程度。含有詼諧味:
忙得~。
2、【出自】:《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3、【示例】:
(1)指喜悅、快樂。
《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醒世姻緣傳》第九十七回:「不堤防被素姐滿滿的一盆連尿帶屎,黃呼呼劈頭帶臉澆了個不亦樂乎!」
清 李寶嘉 《官場現形記》第八回:幾個大人長,大人短,把個陶子堯喜的不亦樂乎。
郭沫若《屈原》第五幕:哎,那罵得可真也是不亦樂乎。
4、【語法】:偏正式;作補語;形容動作、狀態到了極端地步。
「樂」古義:
1、yuè
(1)**。《琵琶行》:「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2)樂器。《周禮·春官》:「掌六律六同之和……以為樂器。」
(3)欣賞**。《莊暴見孟子》:「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2、lè
(1)快樂。《蘭亭集序》:「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又】。以……為樂。《諫太宗十思疏》:「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
(2)樂趣。《岳陽樓記》:「此樂何極。」
(3)喜歡;樂意。《治平篇》:「人未有不樂為治平之民者也。」
【樂方】**的法度。
【樂歲】豐年。
4樓:時華皖
這是個反問句式,"亦"即"也"."乎"譯為"嗎".整句話的意思就是"不也是很高興(快樂)的嗎?"
5樓:調皮小
詞 目 不亦樂乎
發 音 bù yì lè hū
釋 義 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裡相當於「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出 處 《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示 例 哎,那罵得可真也是~。(郭沫若《屈原》第五幕)
6樓:
不也很快樂嗎有自樂之意!
7樓:高樓居士
不亦(也)樂(高興)乎(嗎)
忙得不亦樂乎是什麼意思
8樓:
不亦樂乎
拼音: bù yì lè hū,
詞語釋義:原表達喜悅之意。句中表示該行為讓心情已達到一種酣暢淋漓的意思。
出自《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擴充套件資料關於樂的讀音
《論語學而篇》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對於孔夫子的這句名言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初中語文考試甚至拿「說」通「悅」做為考點,大家讀書時為了應付考試肯定都背過這個點。
在日常生活中後半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常常被單獨拿出來使用,以至於受前半句的影響,很多人誤以為後半句中的「樂」就是「說」,其實不然。「說」與「悅」確是古今字關係無誤,《說文解字》中只有「說」字沒有「悅」字。後世的「悅」在先秦古籍中都寫作「說」。
《古漢語詞典》p363記載,「樂」字(音yuè)有兩條釋義:**和快樂,沒有提及「樂」通「悅」一說,事實上,「樂」字也不是通假字。
9樓:湯初昳
「不亦樂乎」的意思: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的意思。
這是個反問句式,"亦"即"也";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裡相當於「嗎」。
拼音:[bù yì lè hū]
出處:《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示例: 哎,那罵得可真也是不亦樂乎。(郭沫若《屈原》第五幕)
10樓:在玉淵潭煮咖啡的木棉花
就是特別忙,不過忙中有樂。形容一種酣暢淋漓的情感
11樓:在荷園採花的銀杏
雖然很忙,但是忙中有樂
12樓:十點
忙裡偷閒嗎?難道燕子能偷懶?
不亦樂乎的意思,忙得 「不亦樂乎」中的不亦樂乎到底是什麼意思??
不亦樂乎意思是 這不是非常高興的一件事情嗎?形容非常歡迎遠道而來的朋友,現在常用來慶祝高興開心的事情,多用於好心情的感嘆 成語 拼音 b y l h 解釋 乎 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裡相當於 嗎 用來表示極度 非常 淋漓盡致地意思。b y l h 出自咬文嚼字 解釋 亦 也。乎 語氣詞,...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怎麼理解
go不留痕跡123人生如茶細品歲月 解釋 學到待人處世的道理並適時實踐練習,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悅的事嗎?出自 孔子的 論語 原句全文 孔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yu 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白話譯文 孔子說 學習後經常溫習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
誰知道怎麼翻譯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獨孤de俠客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按字面上來解釋就是 看到從遠方來的朋友,也是一件很令人欣喜的事。這句話也可以引申,但小弟以為僅按字面上來解釋即可,過度引申恐離題較遠,亦有失原意。只是我們必須將孔子那個時代的背景,一齊考慮進去。那時科技並不像現在這樣發達,城鎮之間的交通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