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古詩沒有14個字一句這樣的格式——
古詩詞稍長17句,每句5到7個字
每句九個字的古詩
2樓:匿名使用者
《歌白帝》
百川如鏡天地爽且明,雲衝氣舉德盛在素精。
木葉初下洞庭始揚波,夜光徹地翻霜照懸河。
庶類收成歲功行欲寧,浹地奉渥罄宇承秋靈。
《九字梅花》:
昨夜西風吹折中林梢,渡口小艇滾入沙灘坳。
野樹古梅獨臥寒屋角,疏影橫斜暗上書窗敲。
半枯半活幾個擫蓓蕾,欲開未開數點含香苞。
縱使畫工奇妙也縮手,我愛清香故把新詩嘲。
3樓:
《梅花詩》
明 楊昇庵
玄冬小春十月微陽回,
綠萼梅蕊早傍南枝開。
折贈未寄陸凱隴頭去,
相思忽到盧全窗下來。
歌戲《水調》沉珠明月浦,
舞破山香碎玉凌風臺。
錯恨高樓《三弄》叫六笛,
無奈二十四番花信催。
4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超過你?::?!
5樓:匿名使用者
其五十九
惻惻泣路歧。哀哀悲素絲。
路歧有南北。素絲易變移。
萬事固如此。人生無定期。
田竇相傾奪。賓客互盈虧。
世途多翻覆。交道方險 。
斗酒強然諾。寸心終自疑。
張陳竟火滅。蕭朱亦星離。
眾鳥集榮柯。窮魚守枯池。
嗟嗟失權客。勤問何所規。
十二句的古詩詞,每句七個字。 拜託了。
6樓:雨夜de幸福
田家行bai
王建男聲欣欣女顏du
悅,人家不怨言語別。zhi
五月dao雖熱麥風清,
簷頭索專索繰車鳴。
野蠶作繭人不屬取,
葉間撲撲秋蛾生。
麥收上場絹在軸,
的知輸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復上身,
且免向城賣黃犢。
田家衣食無厚薄,
不見縣門身即樂。[
7樓:南宮雨揚
關山月陸 遊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8樓:匿名使用者
田家行王建
男聲欣欣女顏悅,
人家不怨言語別。
五月雖熱麥風清,
簷頭索索繰車鳴。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62383563
要17首古詩每首8句每句7字
每句有九個字的古詩有哪些?
9樓:匿名使用者
《歌白帝》
百川如鏡天地爽且明,雲衝氣舉德盛在素精。
木葉初下洞庭始揚波,夜光徹地翻霜照懸河。
庶類收成歲功行欲寧,浹地奉渥罄宇承秋靈。
《九字梅花》:
昨夜西風吹折中林梢,渡口小艇滾入沙灘坳。
野樹古梅獨臥寒屋角,疏影橫斜暗上書窗敲。
半枯半活幾個擫蓓蕾,欲開未開數點含香苞。
縱使畫工奇妙也縮手,我愛清香故把新詩嘲。
10樓:
《梅花詩》
明 楊昇庵
玄冬小春十月微陽回,
綠萼梅蕊早傍南枝開。
折贈未寄陸凱隴頭去,
相思忽到盧全窗下來。
歌戲《水調》沉珠明月浦,
舞破山香碎玉凌風臺。
錯恨高樓《三弄》叫六笛,
無奈二十四番花信催。
古詩的基本要求有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1、押韻
押韻,是指每首詩的2468句,或者12468句的末尾乙個
字要用同一韻部的字。寫格律詩通常用平水韻。首句入韻式,即第一句末尾字押韻;首句不入韻式,即第一句的末尾字不押韻。
2、把握三個字:替,對,粘
替,每句詩中的246位置的字,平仄交替。對,是指上下兩分句中的246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對。粘, 上下兩聯之間的246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同。
3、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
律詩共八句,四聯,通常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有的也稱起句、承句、轉句、合句。其中的頷聯、頸聯,也就是34句,56句。這兩聯要求對仗。
4、忌三平尾,三仄尾
每句詩結尾的三個字,不能都是平聲,也不能都是仄聲。
5、起承轉合的結構
把握以上前五點,你寫的律詩或者絕句,才可以基本算作格律詩。絕句雖然只有四句,但基本規則也如此。
12樓:匿名使用者
怎樣寫古詩詞(初級學習版)
怎樣作古詩詞,是乙個既簡單又不太簡單的問題,筆者在本文中只針對古詩詞的結構進行解說,希望廣大愛好古典詩歌的朋友能從中獲益。
一、 詩體關於詩歌的種類,問題是相當複雜的,這裡只是根據王力先生〈詩詞格律〉書中說法簡要講講。古代詩歌按格律分,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風或古詩;近體詩又稱今體詩,近體詩以外的古典詩歌通稱古體詩。
律詩只能押平韻,古詩則還可以押仄韻。古代詩歌以字數分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都分為五言詩,七言詩。
這是古典詩歌的基本結構,為什麼要這樣分,因為這和古詩的「節奏」有關,至於古詩節奏是什麼,會在以後的章節中講到。古風按字數分為五古、七古。律詩也可分為五律和七律。
律詩中也有長篇,稱為排律。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詩還有雜言體。雜言指長短句雜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難〉就是雜言。
雜言詩歌一般不另立一類,而只歸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沒有七字句,只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這是習慣上的分法,沒有什麼理論根據。
古代詩歌還有一種絕句,過去把絕句算為律詩,但根據北師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傑教授的說法,作為五言四句體的絕句,應該比律詩的起源更早,所以絕句單獨算一類,既包括古絕也包括律絕。為什麼叫絕句,明吳吶〈文章辯體〉引〈詩法源流〉說:「絕句者,截句也。
」也就是說絕句是把詩歌的開頭、結尾或者中間部分擷取後的詩。但是,絕句的本質是一種五言或七言四句詩體。
二、律詩而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產生與初唐,一般認為他們的開創者是初唐人沈詮期和宋之問。為什麼律詩比較難做卻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呢?這是因為此前古代中國的詩歌,從〈詩經〉到樂府詩歌都是合樂的,有**伴奏。
但後來詩歌逐漸脫離**,這樣它只能依靠自身解決**中的節奏和抑揚頓挫之美,這也就只能靠漢語本身的聲調製化來解決了,這是律詩出現最根本的原因。律詩的發展有兩源,一是對仗的盛行,二是聲調的發展。正常情況下,做好律詩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詩,所以,寫古典詩歌都先叢律詩開始。
由於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很多講究。由於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律詩的特點,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
1、 整:每句字數整齊,或五言,或七言。2、儷:
要求在詩歌中使用駢儷,即使用對仗。2、 葉:指奇偶兩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對的。
4、韻:指古詩只能押平聲韻。5、諧:
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較嚴格的規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
實際上,律詩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啟功先生的說法,只有四個關鍵:1、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詩每兩句稱為一聯,其開頭兩句稱為首聯,中間兩句稱為頷聯,下面兩句稱為頸聯,最後一句又稱尾聯。
2、 只能押平聲韻。3、 每句的平仄,包括句與句的平仄,都有嚴格的規定。4、 每篇必須有對仗,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必須對仗。
三、韻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用韻也叫「押韻」。詩詞中所謂「韻」,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的韻母。
學過拼音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拼音包括聲母和韻母兩大類。比如「公」字,拼音為「gong」,其中「g」是聲母,而「ong」是韻母,押韻也就是押韻母相同的字。凡是同韻的字都可押韻,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
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習慣上叫「韻腳」。押韻的目的是為保持詩歌聲律的諧和。同類的樂音在同一位置上重複,這就構成了聲音回環之美。
律詩的韻古人寫律詩,是嚴格依照韻書來壓韻的。例如清代人一般查閱《詩韻整合》、《詩韻合壁》等韻書。過去所指「詩韻」就是指這個來說的。
通行的詩韻共有108韻,因為是南宋江北平水人劉淵所撰寫的《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將過去韻書加以合併簡化後列出107韻,所以這些詩韻也稱「平水韻」。後世略有增加至108韻。「平水韻」包括平聲三十韻,上聲二十九韻,去聲三十韻,入聲十七韻。
律詩只能押平聲韻,由於平聲韻目多,又被分為上平聲十五韻、下平聲十五韻。這等於說平聲上捲,平聲下卷,沒有別的意思。韻有寬有窄,字數多的叫寬韻,字數少的叫窄韻。
前面提到古人押韻是依照韻書的。這種韻書,在唐代和口語還是基本一致,依照韻書押韻也是比較合理。至宋以後,語音變化較大,再照韻書押韻,聲律反而不見得諧和,因此,今人寫古詩,不一定非要依照韻書壓韻。
就律詩而言,現在不但首句可用鄰韻,就是其他的韻腳用鄰韻,只要屬於平聲,也是可以的。
四、四聲、平仄、對仗四聲,指漢語中的四種聲調。聲調,由漢語的語音高低、公升降、長短構成。而高低、公升降則是主要因素。
現在的普通話,就包含陰平聲(乙個高平調,不公升不降叫高),陽平聲(乙個中公升調,不高不低叫中),上聲(乙個低公升調或低平調),去聲(乙個高降調)古漢語中也有四聲,但與今天略有不同:平聲:這個聲調到後代分化為陰平、陽平上聲:
這個聲調到後代部分變為去聲去聲:這個聲調沒有多大變化入聲:這是個發音短促的聲調。
也是與今天差別最大的聲調。在普通話以及大部分地方方言中,平聲分化為陰平與陽平而調,入聲則分化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調之中。但是,現在江、浙、閩、粵、桂等地區方言還保留有入聲。
四聲和韻的關係比較密切,,在韻書中,不同聲調的字不能算是同韻。作詩詞時,不同聲調的字一般不能押韻。四聲是辨別平仄的基礎,下面說說平仄。
平仄律詩起於南北朝,當時有部分詩人認為作詩必須四聲協和,卻造成詞句越用越窄,不能達意的後果。通過隋唐人的總結,認為把四聲分為平聲和不平聲兩大類,這裡的不平聲,就是仄聲。在詩歌中,如果平仄兩類聲調在詩詞中交錯,就能使音調多樣化,不至於單調。
這裡的平聲,就是古漢語中的平聲,而仄聲包括了上聲、去聲和入聲。平仄在詩詞中怎樣交錯呢,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兩句話:1、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錯的。
2、 平仄在對句中是對立的。例如:***《長征》詩第
五、六兩句第五句:「金沙水拍雲崖暖」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句:「大渡橋橫鐵索寒。
」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金沙(平平)後面跟水拍(仄仄),這就是本句中的交替。金沙(平平)對大渡(仄仄),水拍(仄仄)對橋橫(平平)就是對句中的對立。如何辨別平仄:
如果方言中有入聲的(譬如說江浙人、山西人、湖南人、華南人),那麼問題容易解決。其他地方的人主要在於辨別入聲字有難處,一般的,可以查字典或韻書解決。對仗詩詞中的對偶,叫做對仗。
古代的儀仗隊是兩兩相對的,這是「對仗」術語的來歷。對偶,就是把同類的概念或對立的概念並列起來。作為一種修辭手段,她的作用是形成整齊的美。
例如「抗美援朝」,「抗美」和「援朝」形成對偶。一般講對偶,指的是兩句相對。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
對偶的一般規則,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實際上,名詞還可以分為若干類,同類名詞相對被認為是工整的對偶,簡稱工對。律詩的對仗有自己的規則,就是1、 出句和對句的平仄是相對立的;2、 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能重複。
此外,對聯(對子)是從律詩中演化出來的,所以也要適合上述的平仄和對仗標準。
五、律詩的平仄律詩的平仄規則,一直應用到後代的詞曲,也是詞曲的基礎,我們講詩詞的格律,主要是講平仄。(一) 五律的平仄,只有四個型別,而這四個型別可以構成兩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這兩聯的錯綜變化,可以構成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其實只有兩種基本格式,其餘兩種不過是在基本格式基礎上梢有變化罷了。1、仄起第一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括弧字表示可平可仄,下同。)例: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事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勝,平聲,讀如公升,簪字有zan\zen兩讀,這裡押侵韻,讀zen。)仄起第二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從軍行·揚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2、平起第一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魚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平起第二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
答白刑部聞新蟬·劉禹錫蟬聲未發前,已自感流年。一入淒涼耳,如聞斷續弦。晴清依露葉,晚急畏霞天。
何事秋卿詠,逢時亦悄然
40句的古詩,有哪些古詩是40字的?
琵琶行 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
月亮古詩共四句,月亮古詩七字共四句
無效悲傷 詠月名句積累 1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蟾兔 月亮。古詩十九首 孟冬寒氣至 2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三國魏 曹植 怨歌行 3 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 庚肩吾 奉和春夜應令 4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唐 陳子昂 春夜別友人 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 張九齡 望月懷遠 6...
愛國古詩七句有哪些,愛國古詩七句四字有哪些?
秋夕涼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代 王維 使至塞上 譯文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唐代 李白 古朗月行 譯文 蟾蜍把圓月啃食得殘缺不全,皎潔的月兒因此晦暗不明。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唐代 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譯文 向著西北怎麼才能看到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