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有點像康德哲學的結論了。能夠認識的是人類認識能力內的,而不能夠認識的是能力以外的,康德叫做「物自體」。
但是你看這樣的話就出現了另乙個問題,除了能認識的,還有不能認識的。所以康德哲學(也像你的「世界觀」)說到底性質上就叫「不可知論」了。所以後來的哲學家為了突破這一點才做了很多努力。
馬克思也一樣。馬哲所謂的客觀規律無法改變,我們可以通過認識客觀規律改造世界說到底就是乙個形上學的預設而已。也就是說在進行其他理論的前先給這樣乙個認識上的預設(其實任何學問都得預設,不過是我們平常習慣了,只有哲學才會再刨到根上去研究),這個預設是不言自明的大前提。
你反過來想一下,也非得這麼預設,要不然我們先設沒有乙個客觀規律能被我們認識,那還研究什麼?所以馬哲是「可知論」。
最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即使馬哲所說的客觀規律「無法改變」,你不能僵死的認那些文字。馬哲不是這個意思,不能改變是相對的,變化發展才是絕對的。這個叫「辯證法」。
你要只是望文生義,就不符合馬哲的核心思想了。
與疑惑很好,我這麼說你也可能不懂。不要著急,慢慢來。哲學就是這樣。
我教你乙個胡塞爾用的辦法。胡賽爾把它叫「懸擱法」。就是遇到問題我們暫時解決不了的話,不是永遠不解決了,而是像解數學題一樣,不不能解決的那部分先加上括號,先解決能解決的,等能解決的時候再把能解決的部分去掉括號,最後不影響整個式子的結果。
你大可以試試。
2樓:李支唯
首先要理解幾個概念問題,即什麼是客觀,什麼是主觀、什麼是客觀規律。只有理解了幾個概念,才能理解馬克思唯物辯證主義。產生混亂也是正常的,是因為概念的混亂造成的。
客觀規律是經過反覆的驗證的,是不能改變的事實。主觀的是個人的思想行為,即使你個人證明能行,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重複驗證都行的。
3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要理解所謂客觀就是指一種自然力,所謂主觀就是一種人為的力量,規律是客觀的,人不能改變規律,只能利用規律,你後面的理解有一定的道理。
為什麼哲學書一般人都看不懂?
4樓:匿名使用者
1.首先是翻譯問題.現在學的很多哲學的要麼是西方的,都是翻譯文.
所以在內看的時候,難免受到翻譯者本容身的理解限制.如果譯者有些地方理解錯或是受到文化限制翻譯不好那就是沒辦法的事了.而中國哲學又一般指的文言文, 當然也涉及到了翻譯問題, 並且古人與現在人思考問題的方式迥異,他們信奉的什麼道啊,氣啊與我們看來都是相當不現實的東西.
2.時代限制.
每個哲學家的哲學之道必定和他那個時代有著緊密的關係. 就像蘇格拉底前的哲學家的思想和他們生活的年代一樣, 他們那時流行信奉各種神明,自然發表的言論也就是元素論啊一類的神話式言論.
3.經歷限制.
完全理解他人的想法本來就是一種超驗體驗. 世界上也不會有兩個經歷完全一樣的人存在, 而我們的思維很多都是在經歷後形成的. 對於缺乏某些經歷的我們來講,要理解包含這種經驗的言論就更加困難.
5樓:踏花人醉
為什麼哲學家都不copy會好好說話呢?他們是在用「心」說話。
他們是故意的
嗎?他們顯然不是故意的。
難道哲學書不是給大眾看的嗎?有些不是,比如nietzsche自己也這麼認為
在我理解哲學就是讓人活得明白點。如果大家都看不懂,那哲學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可能需要有人解讀給大眾,可能需要時間。這和數學、天體物理學豈不是乙個道理?
6樓:下次約在昨天
因為他們考慮的很深入,而且角度很獨特,如果你沒有從作者那個角度去讀的話,確實很晦澀
7樓:環球不旅遊
為什麼哲學bai書一般人都看不懂?du 這個問題太不確zhi定。 請具體指出那本哲學dao
書,那回個人,怎麼看不懂了? 一些答哲學**或者專業教材自然不是寫給大眾看的,本來就是為了寫給專業人士看,自然有很多專業術語啊(使用專業術語省時省力又精準)。 所有學科的專業知識沒有一定的知識基礎當然不明白啊。
8樓:風鈴是風的聲音
跟和尚念經一樣,別人聽不懂,就他自己明白
這樣才深奧
9樓:匿名使用者
請問你多大了,是做什麼的,什麼學歷,你是個勤奮的人還是個懶惰的人(體力和腦力兼具才算勤奮)? 你回答了這些我試著回答你的提出的問題。
關於哲學的問題,跪求高手指點!不懂的別回答,以免降低你的採納率!
10樓:驀然回首
「宇宙形成之初,還沒有人類,甚至沒有生物,那麼意識從何而來,宇宙不照樣
專發展到了今天,怎麼解釋呢?」很好屬解釋,這恰恰擊中了唯心主義的致命傷。唯心主義看到了意識在認識世界中的作用,但是把這種作用誇大到極致,以至於否定物質的客觀存在。
科學對世界萬物進行分類是一種研究和表達的手段,人們還可以從多種角度來分類。既然世界上存在這兩種不同的哲學觀點,又為什麼不能分為唯物和唯心呢?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沒理解唯心來主義的源真正含義。唯心主義認為bai
意識與存在統du一,意識決定存在。我zhi們所認識的所有外在事dao物都是由我們的感觀經驗而來的,唯心論的極致就強調了感知決定存在,誰也不能證明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是不是真正的世界原有的樣子,我們其實是生活在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中的,我們所有的科學知識都是從感知而來的,這就是唯心主義的立足點,這是有真理意義的,儘管有缺陷,但並不完全錯誤。即使是唯物主義強調有乙個不以我們的意識為轉移的物質存在,但那個所謂的物質仍然是我們意識的產物,是個思維概念!
12樓:匿名使用者
借用笛卡爾的一句話,我思故我在。就像薛丁格的貓,就是在乙個封閉的有毒內氣的盒子
裡面有乙隻貓,在容盒子蓋子揭開之前,貓可能是死的,也可能是活的。也就是一切在你揭開盒子之前是不能證明有沒有的。只有當你揭開盒子後,你才能決定貓是死的還是活的。
唯心主義認為與之類似,在你沒有意識之前,沒有思之前,一切存在與不存在你是不知道,只有當你有意識了,思了,你才知道,故而才說是意識決定物質。書本上的唯心主義講的太膚淺了。真正的事實是,唯物主義是沒有意義的。
我不贊同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劃分,還是欣賞中國古代「樸素」的哲學思想。舉個例子,就拿馬克思的矛盾的觀點說,中國古代的陰陽論比其高明的多,矛盾只道明對立統一,陰陽不僅道明對立統一,還道明其相互演化(注意這個詞)。
13樓:無i心i化i石
告訴你什麼叫唯心。唯心就是不承認任何有形、具體的事物是世界的本原。
14樓:
「宇宙形成之初」指導物質運動的主要是規律,而當人類的出現則是物質發展到一定階段進行自我認識的階段
15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大概知道宇宙是如抄何產生
的,古人根本不知道太陽、地球、月亮是如何產生的,以人為中心來思考問題,很容易產生唯心主義的思想。現在的哲學更注重實際,研究的物件也發生了變化,關注具體的領域。分成唯物唯心還是有必要的,主要是對自己修行有幫助,思考問題還是多從實際出發更好。
為什麼學過哲學的人很多都感到絕望
16樓:神級人氏
這裡所說的絕望要看你怎麼定義了。
一般來說應該有兩種不同的意思。一種是對於哲學問題和哲學功能的絕望,學哲學難免會碰到很多自己看不懂的問題,很多時候一些很有趣的邏輯問題就會讓人的思維陷入死胡同,進而會有一種無能為力的絕望感。對於哲學功能的絕望則是當學習哲學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因為已經了解了足夠多的哲學流派,對於哲學的能力,自己的能力,整個人類族群的能力和極限都有了乙個自己的看法。
可是如果不能在這眾多的世界觀裡面選擇乙個自己滿意的然後堅持下去,就會在不同的哲學觀點之間徘徊,然後就會對哲學的功能產生疑惑,進而會陷入一種思維的絕望。
另一種絕望就是面對生活時的,我估計題主說的也是這一種吧。哲學可以讓人有另外一種不同於現實邏輯的思維方式。可以說是深刻,可以說是「死板」。
其實深刻到一定程度往往也就意味著「死板」。而且很多人剛開始進入哲學的時候都是抱著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態度,可是隨著學習的加深,會發現雖然自己確實變得更加複雜,對外物和自己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可是同時也看到了更多的問題,看到了哲學和自身思考能力的侷限。本來只想著在這條雖然很深卻也能看到底的河水裡洗洗澡,爽快一下;可真正進入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看似平靜的小水窪居然是深不見底,潛藏著種種危機和神秘的大海。
這個時候如果不能在主觀上選擇停止思考的點,或者說是自己打算專一的點,而是被生活的壓力逼迫著逃避思考,試圖想不顧一切回歸生活,便會在根本上沾染一種隨隨便便,了無意義的習氣。就像自己看到了乙個美女,可是因為也許是門不當也許是互相的能力差距大到讓自己不敢去追求,可是又不甘心的時候,人總是會感到無力,甚至絕望。
17樓:匿名使用者
我才是乙個高中生啊,感覺陷入了第二種,被學業壓力所迫啊,我該怎麼辦,真的感覺說的就是我啊!!
18樓:東方持劍者
不對,哲學是為指導生活的元理論,是為人們指明方向的。它的作用是帶來希望和光明,但是在此之前要穿過黑暗和絕望。簡單點,就是透過黑暗帶來光明,透過絕望發現希望。
羅素的哲學問題適合初學哲學的人看嗎,感覺看不懂,太形象反而看不懂
19樓:共形映照
絕不適合。他的數理邏輯和分析哲學已經相當專業了,沒有相關知識體系的支撐,一般是無法理解的。
一般來說,初學哲學的人應該從哲學史開始看起。當然,羅素也寫過《西方哲學史》,也是質量上乘的哲學史著作。
但是哲學的特點是,乙個哲學家都是一步哲學史,因為幾乎每乙個哲學家都會從古希臘時代的哲學問題自己的研究。所以,不讀哲學史,而從個人專著入手,也是方法的一種,但是難度就大了許多,非學術研究,不推薦這種讀法。
如果從個人專著入手,通常建議從德國古典哲學開始,第乙個要讀的,一般是康德。
20樓:快樂科學大師
對於初學者,最好先看看古希臘羅馬哲學家的故事和傳記。或者是古今中外哲學家的傳記故事就好了,別看太多的原著理論、或長篇大論的理論。哲學歷史的主要流派和思想成果都已經不同程度地、分散地包含在各個思想家的傳記故事裡了。
你只要熟悉各個時代、各個國家著名哲學家的生平事蹟,你也就基本上達到北大哲學系四年級畢業的水平了,呵呵!
21樓:姜世平
對於名著,只須把心開啟來看,不必介意期間的反應,那是浪費時間,知識有乙個成熟的過程
哲學關於真理的問題
哲學上有個詞叫 揚棄 揚棄指新事物對舊事物的既拋棄又保留 既克服又繼承的關係。揚棄是黑格爾解釋發展過程的基本概念之一。他認為,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階段對於前一階段來說都是一種否定,但又不是單純的否定或完全拋棄,而是否定中包含著肯定,從而使發展過程體現出對舊質既有拋棄又有儲存的性質。例如黑格爾在 ...
哲學的矛盾問題
島 我是高二的學生,剛剛接觸哲學。自己的一點拙見。經供參考。矛盾就是事物的對立和統一。馬克思把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中提出的矛盾即對立統一的合理思想融入自己的觀點,系統提出了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把矛盾規定為反映事物的對立統一關係的哲學範疇。他認為任何事物都是作為矛盾統一體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發展...
很哲學的問題1 ,一個很哲學的問題 1 1
翼輕寒 要從哲學的角度,我想,整體和部分關係無疑比較適合。1 1 1 2。整體是由部分構成,如果部分最優化配置的話,可以超越各部分功能之和 至於 多少,要看配合的具體效果,此處 也表示超越之意 2 1 1 3或其他具體數值。即整體可能具有部分所沒有的功能 1 1 3,此處1和3分別代表一定的功能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