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光陰的筆尖
設有x只鴨子,則雞有2x+3只,兔子有3x-5只。
x+(2x+3)+(3x-5)=100
整理,得:
6x-2=100
6x=102
x=17
3x-5=3×17-5=51-5=46
兔子有46只。
2樓:星辰一染
設鴨有ⅹ只,那麼雞有2x+3只,兔有3x-5只
所以x+2ⅹ+3+3x-5=100只
x=17 免有2×17+3=37
3樓:春花秋月季
設兔子有x只
鴨子有(x+5)/3
雞有2(x+5)/3-3
所以x+(x+5)/3+2(x+5)/3-3=1002x+5-3=100
x=49只
所以兔子有隻
4樓:
雞 x 鴨 y 兔 z
x+y+z = 100
x = 2y +3
z = 3y - 5
先求y : 2y + 3 + y + 3y - 5 = 100 y = 17
x = 2y+3 = 37
z =3y -5 = 46
5樓:愛米妮卡布奇諾
設鴨子數量為✘只,則雞數量為2✘+3只,兔子數量為3✘-5只。
則有✘+(2✘+3)+(3✘-5)=100✘+2✘+3+3✘-5=100
6✘=100+5-3
6✘=102
✘=17
所以鴨子17只,雞37只,兔子46只。望採納
6樓:九方新月
不知道。我反正是不知道的。你滾到十萬八千里吧。
雞鴨兔一共22只,共46條腿,鴨是雞的2倍,求雞鴨兔各幾隻?
7樓:南瓜蘋果
這屬於雞兔同籠問題,設鴨的數
量為x,則雞的數量為2x,兔的數量為(22-3x)。
設方程為2x+4x+4(22-3x)=46
6x+88-12x=46
6x=42
x=7所以鴨的數量為7,則雞的數量為14,兔的數量為1。
擴充套件資料
雞兔同籠是中國古代的數學名題之一。
大約在2023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
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裡,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問籠中各有多少隻雞和兔?
下面是較為簡單的計算方式:
(總腳數-總頭數×雞的腳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兔的只數
(94-35×2)÷2=12(兔子數) 總頭數(35)-兔子數(12)=雞數(23)
解釋:讓兔子和雞同時抬起兩隻腳,這樣籠子裡的腳就減少了總頭數×2只,由於雞隻有2只腳,所以籠子裡只剩下兔子的兩隻腳,再÷2就是兔子數。
8樓:dani海格
雞7只,鴨4只,兔1只。
解題思路:設雞為x,兔子為y,根據題設可得鴨=2x,根據題設建立方程式:
x+2x+y=22
x*2+2x*2+y*4=46
解二元一次方程可得:x=7,y=1,即2x=14.因此雞7只,鴨4只,兔1只。
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所有二元一次方程都可化為ax+by+c=0(a、b≠0)的一般式與ax+by=c(a、b≠0)的標準式,否則不為二元一次方程。
擴充套件資料:
二元一次方程一般解法為消元:將方程組中的未知數個數由多化少,逐一解決。
消元的方法有兩種:
1、代入消元
例:解方程組x+y=5① 6x+13y=89②
解:由①得x=5-y③ 把③帶入②,得6(5-y)+13y=89,解得y=59/7
把y=59/7帶入③,得x=5-59/7,即x=-24/7
∴x=-24/7,y=59/7
這種解法就是代入消元法。
2、加減消元
例:解方程組x+y=9① x-y=5②
解:①+②,得2x=14,即x=7
把x=7帶入①,得7+y=9,解得y=2
∴x=7,y=2
這種解法就是加減消元法。
雞和兔共120只,雞的腳數比兔多60只,雞兔各有多少隻
我ai小學數學 雞的腳數比兔多60只,這60只腳對應的是60 2 30只雞1只兔的腳是1只雞的腳只數的4 2 2倍 因此在另外的120 30 90只雞和兔中,雞的只數是兔的2倍因此兔有90 1 2 30只 雞有120 30 90只 設雞是x只,則免是120 x 有 2x 4 120 x 60 2x ...
雞與兔共有100只雞的腳比兔的腳多80只問雞兔各多少隻
答 兔子有70只 雞有30只 一隻兔比一隻雞多2只腳 80 2 40 兔子比雞多40只 雞和兔共100只 100 40 140 140 2 70 100 70 30 兔子有70只 雞有30只 擴充套件資料 方程法一元一次方程 解 設兔有x只,則雞有 35 x 只。雞 35 12 23 只 解 設雞有...
雞與兔共有100只,雞的腳比兔的腳多80只,問雞與兔各多少只
設雞為x只,得兔為100 x。根據雞的腳比兔的腳多80只列方程 2x 4 100 x 80 x 80 得出雞的數量為80只,兔的數量為20只。或者分析 雞的腳比兔的腳多80只,多出的腳相當於 80 2 40 只 雞。把40隻雞去除,其餘的雞和兔共100 40 60 只 在這60只中,雞的腳數 兔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