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六和敬是什麼意思,佛教六和敬是什麼?

時間 2021-10-14 23:48:54

1樓:超級大蟒蟒

六和敬屬於佛教術語,其本意是“依存而止住”,或以某種事物為所而止住。在佛教寺院裡,新學沙彌必須依止於教授師和羯磨(行為規範)師,系統學習教誡和教理,也是團結與合作的基礎。

1、佛陀住世時,領導的僧團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塞、優婆夷等七眾**,以佛陀身旁的常隨眾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龐大的僧團,佛陀如何統理,使其和樂清淨,發揮住持正法,度化眾生的集體力量?“六和敬”即是佛陀攝眾的方法之一。

2、要真正地瞭解“六和敬”的實質內涵,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和敬”的概念。“和敬”是之於自己和他人兩個方面來說的。所謂“和”,就是“外同他善”;而所謂“敬”,則是“內自謙卑”。

3、佛教中為了維護長遠的共住與和諧,組織要有一個機制來做兩件事:一、宣揚核心,保持組織的核心凝聚力;二、捋順管理關係,以保持管理的暢通。這兩件事可以分成三個方面的內容:

佛教的世界觀、共住的道德規範以及“六和敬”思想。

佛教六和敬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六和敬”即是佛陀攝眾的方法之一

佛陀住世時,領導的僧團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塞、優婆夷等七眾**,以佛陀身旁的常隨眾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龐大的僧團,佛陀如何統理,使其和樂清淨,發揮住持正法,度化眾生的集體力量?

第一和:見和同解

第二和:戒和同修

第三和,“身和同住”

第四和:口和無諍

原則(1)仔細聆聽,三思而後言;

(2)語音清楚,言辭得體;

(3)語氣溫和,出言誠懇;

(4)精練有度,避免晦澀;

(5)善巧方便,講究方法;

(6)不揚他過,嚴守祕密;

(7)有嗔名諍,無嗔名辯;

(8)法不應機,不如不說。

第五和:意和同悅

第六和:利和同均

擴充套件資料在寺廟中,為了維護長遠的共住與和諧,組織要有一個機制來做兩件事:

一、宣揚核心,保持組織的核心凝聚力;

二、捋順管理關係,以保持管理的暢通。

這兩件事可以分成三個方面的內容:佛教的世界觀、共住的道德規範以及“六和敬”思想。

“六和敬”思想,是世界三大語系——巴利語、漢語、藏語系佛教的共同依止依止:佛教術語,其本意是“依存而止住”,或以某種事物為所而止住。在佛教寺院裡,新學沙彌必須依止於教授師和羯磨(行為規範)師,系統學習教誡和教理,也是團結與合作的基礎。

3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六種規則,能使大家過的生活是清一色的,互相敬重,和諧合聚,清淨快樂。

一、身和同住: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須要做到身業清淨,和睦相處,不發生磨擦,打架等粗暴野蠻的舉動。

二、語和無諍: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須要做到語業清淨,即說話的語氣,要謙和禮貌,悅耳可愛,不宜惡口粗聲,引人不快,以致發生爭吵的事件。

三、意和同悅:大家同住一起,必須要做到意業清淨,即要有善良的用意,坦白的胸懷,有值得歡心快意的事,要大家一起和悅,不要為求個人的歡樂而不顧大眾的歡樂,或把個人的快樂建築在大眾的痛苦之上。

四、戒和同修:佛教七眾,各有戒律,但在每一家中都有著共同遵守藉以修持的戒法。如以比丘僧團為例,比丘就有共同受持的二百五十條的戒法。

應該大家怎麼做,就該怎麼做,才顯出大家共同守法的精神。

五、利和同均:利就是大家所獲得的利益,包括財利和法利。不論是經濟上的財利,或知識上的法利,必須要大家平均分配,平等享受,不因厚此薄彼,使之發生利害衝突,或養成營私肥己的惡習,不能使教財成為公產,致引起爭權奪利的糾紛,會影響到教團的破產。

六、見和同解:見即是意見、見地或見解。大家同為教徒,在見解思想上,必須要相同統一,教團的力量才不會分化,否則,每個份子思想多、意見多,各持成見,自以為勝,那麼這個團體一定不能清淨,也必精神散漫,不能振作有作為了。

這六和雖有六種,亦可攝為兩種,即理和與事和。如見和同解,即指大家所證悟的真如理性,也就是對宇宙人生所認識的真理,是隻有一個,沒有兩樣的,故在思想方面,不消說自然能趨於一致;其他的五和都是屬於事相方面的。思想既然統一,行動自然也趨於一律,這也是必然的道理。

所以,佛教徒的六和生活,不但可為佛教團體的生活準則,也可為普通社會一切團體的生活準則。

4樓:超級大蟒蟒

六和敬屬於佛教術語,其本意是“依存而止住”,或以某種事物為所而止住。在佛教寺院裡,新學沙彌必須依止於教授師和羯磨(行為規範)師,系統學習教誡和教理,也是團結與合作的基礎。

1、佛陀住世時,領導的僧團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塞、優婆夷等七眾**,以佛陀身旁的常隨眾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龐大的僧團,佛陀如何統理,使其和樂清淨,發揮住持正法,度化眾生的集體力量?“六和敬”即是佛陀攝眾的方法之一。

2、要真正地瞭解“六和敬”的實質內涵,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和敬”的概念。“和敬”是之於自己和他人兩個方面來說的。所謂“和”,就是“外同他善”;而所謂“敬”,則是“內自謙卑”。

3、佛教中為了維護長遠的共住與和諧,組織要有一個機制來做兩件事:

一、宣揚核心,保持組織的核心凝聚力;

二、捋順管理關係,以保持管理的暢通。這兩件事可以分成三個方面的內容:佛教的世界觀、共住的道德規範以及“六和敬”思想。

5樓:匿名使用者

一、身和同住: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須要做到身業清淨,和睦相處,不發生磨擦,打架等粗暴野蠻的舉動。

二、語和無諍: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須要做到語業清淨,即說話的語氣,要謙和禮貌,悅耳可愛,不宜惡口粗聲,引人不快,以致發生爭吵的事件。

三、意和同悅:大家同住一起,必須要做到意業清淨,即要有善良的用意,坦白的胸懷,有值得歡心快意的事,要大家一起和悅,不要為求個人的歡樂而不顧大眾的歡樂,或把個人的快樂建築在大眾的痛苦之上。

四、戒和同修:佛教七眾,各有戒律,但在每一家中都有著共同遵守藉以修持的戒法。如以比丘僧團為例,比丘就有共同受持的二百五十條的戒法。

應該大家怎麼做,就該怎麼做,才顯出大家共同守法的精神。

五、利和同均:利就是大家所獲得的利益,包括財利和法利。不論是經濟上的財利,或知識上的法利,必須要大家平均分配,平等享受,不因厚此薄彼,使之發生利害衝突,或養成營私肥己的惡習,不能使教財成為公產,致引起爭權奪利的糾紛,會影響到教團的破產。

六、見和同解:見即是意見、見地或見解。大家同為教徒,在見解思想上,必須要相同統一,教團的力量才不會分化,否則,每個份子思想多、意見多,各持成見,自以為勝,那麼這個團體一定不能清淨,也必精神散漫,不能振作有作為了。

佛法六和是什麼意思

6樓:love生活

六和:又稱為六和敬“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其意思如下:

一、身和同住:在行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處的和樂。

二、口和無諍:在言語上,和諧無諍,就是語言的親切。

三、意和同悅: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就是心意的開展。

四、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就是法制的平等。

五、見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識,就是思想的統一。

六、利和同均:在經濟上,均衡分配,就是經濟的均衡。

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僧團的六和精神是指:

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

身和同住(在行為上,不侵犯人)

口和無諍(在言語上,和諧無諍)

意和同悅(在精神上,志同道合)

見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識)

利和同均(在經濟上,均衡分配)

7樓:為江山放棄了愛

佛法六和是指六和敬,分別是: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在寺廟中,為了維護長遠的共住與和諧,組織要有一個機制來做兩件事:

一、宣揚核心,保持組織的核心凝聚力;

二、捋順管理關係,以保持管理的暢通。這兩件事可以分成三個方面的內容:佛教的世界觀、共住的道德規範以及“六和敬”思想。

“六和敬”思想,是世界三大語系——巴利語、漢語、藏語系佛教的共同依止依止:佛教術語,其本意是“依存而止住”,或以某種事物為所而止住。在佛教寺院裡,新學沙彌必須依止於教授師和羯磨(行為規範)師,系統學習教誡和教理,也是團結與合作的基礎。

擴充套件資料

古人說“君子動口不動手”,但佛教認為這還不夠。所謂“口和無諍”不是講不要爭論,而是說不要做無益的辯論。有嗔名諍,無嗔名辯,法不應機不如不說!

20世紀中期,著名的藏學家更敦群培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贊同某一個觀點,你會尋找到成千上萬個論據支援它;如果你反對一個觀點,你也同樣可以找出成千上萬個論據來佐證它。”

如果僧團無法做到口和無諍,而且每個人都會從自己的角度找出若干條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正確,而否定他人的看法,進而導致無益的爭辯。如此,大家也就無法在語言上尋找到共同的方式。除了不做無意義的爭論之外,口和無諍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不能因為一己之私利而去爭訟。

林則徐將“慎獨”掛在書房裡作為自我警策的座右銘。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修正口業、修行語言行為的重要。在佛教叢林規約裡,為了避免常住的是非和紛爭,在“六和思想”裡將“口和無諍”放在第二位,要求大眾同住,必須要做到語業清淨,即在說話時,語氣要謙和禮貌,要和顏悅色,不要因惡口粗聲而引人不快;更不能因此而發生激烈的爭吵,以至於肢體的衝突。

口和無諍的理念**和註解是四攝當中的“愛語攝”,在佛制戒律中的規定則是: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要說愛語、柔軟語、正語、真實語、實義語。

這樣的語言標準,大致包含有八個:

(1)仔細聆聽,三思而後言;

(2)語音清楚,言辭得體;

(3)語氣溫和,出言誠懇;

(4)精練有度,避免晦澀;

(5)善巧方便,講究方法;

(6)不揚他過,嚴守祕密;

(7)有嗔名諍,無嗔名辯;

(8)法不應機,不如不說。

8樓:

佛教:謂身和(共住)﹑口和(無諍)﹑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 也是“六和敬”,即是佛陀攝眾的方法之一。略述如下:

一、身和同住:在行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處的和樂。僧團大眾,同作佛事,必須做到身業清淨,講求和諧快樂,彼此互相幫助、尊重、包容;遇有疾病,相互照顧,平等共居,和合共住。

二、口和無諍:在言語上,和諧無諍,就是語言的親切。僧團大眾,共同信佛、贊法、敬僧,必須做到語業清淨,說話懇切,言語柔和,和平共處。

三、意和同悅: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就是心意的開展。僧團大眾,同一信心,共同追求佛法真理,必須做到意業清淨。

日常生活中,不違不犯,不比較人我得失,不計較是非利害,心意的和悅才是當下的淨土。

四、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就是法制的平等。僧團大眾受持戒法,進退有節,儀禮有據,行住坐臥之中,威儀莊嚴。

五、見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識,就是思想的統一。僧團大眾對於出世聖道,能如理通達,捨去分別執著,彼此見解一致,達成共識,此乃共同成就之前提。

六、利和同均:在經濟上,均衡分配,就是經濟的均衡。僧團大眾,不論是經濟上的財利,或知識上的法利,大家受用均等。

六和敬之中,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質;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是和合的表現。身業的實踐,如法共住;語業的談吐,和雅高尚;意業的動念,清淨無染。和樂清淨的僧團,便是正法久住的基礎,因此,經典中以破和合僧與弒父、弒母、弒阿羅漢、出佛身血,同為“五逆重罪”。

屬相中的六合是什麼意思,生肖六和是什麼意思

就是屬相之間的和睦相處,比如羊和馬在一起就非常好,無論是生意上還是感情上都很融洽,都是對方的貴人。子醜 屬鼠與屬牛,為一組貴人 寅亥 屬虎與屬豬,為一組貴人。 古代以年月日時十二地支,選擇吉日良時,考慮月和日的 衝 不利 或 合 有利 合 指子與醜合,寅與亥合,卯與戌合,辰與酉合,巳與申合,午與未合...

佛教中六道輪迴中的天是什麼意思,佛教的六道輪迴中的天道和道教的天道他們是有什麼區別?

此人已死 天道 雖然佛法常強調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所以得生人間已是相當殊勝的因緣,有機會修學佛法。可是大多數的人,仍然企望過著 神仙 的生活,嚮往羨慕生在天界。即使在人間,也有人要去歌頌 天上人間 的生活型態。而佛經裡也說道,所謂的 天人 其實就有三種,一種叫做 假名天 也就是過著人王等帝王之家的...

佛教六度是什麼意思,佛教的六度萬行是什麼?

那麼反 佛教六度分別是 施度 戒度 忍度 精進度 禪度 慧度。1 施度。有財施 法施和無畏施三種。謂菩薩由修佈施,能對治慳吝貪愛煩惱,能施與眾生利樂。看見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 人溺己溺,人飢己飢 精神,佈施所能,使苦人得樂,迷者受益。2 戒度。包括出家 在家 大乘 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謂菩薩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