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 1 2啊,為什麼1 1 2

時間 2021-08-11 17:08:16

1樓:薔祀

1+1=2 是初等數學範圍內的數值計算等式。

當某個原始人第一個意識到1+1=2,進而認識到兩個數相加得到另一個確定的數時,這一刻是人類文明的偉大時刻,因為他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性質——可加性。這個性質及其推廣正是數學的全部根基,它甚至說出數學為什麼用途廣泛的同時,告訴我們數學的侷限性。

人們知道,世界上存在三類不同的事物。一類是完全滿足可加性的量。比如質量,容器裡的氣體總質量總是等於每個氣體分子質量之和。對於這些量,1+1=2是完全成立的。

擴充套件資料

皮亞諾公理,也稱皮亞諾公設,是數學家皮亞諾(皮阿羅)提出的關於自然數的五條公理系統。根據這五條公理可以建立起一階算術系統,也稱皮亞諾算術系統。

皮亞諾的這五條公理用非形式化的方法敘述如下:

①0是自然數;

②每一個確定的自然數 a,都有一個確定的後繼數x' ,x' 也是自然數(一個數的後繼數就是緊接在這個數後面的數,例如,1的後繼數是2,2的後繼數是3等等);

③如果b、c都是自然數a的後繼數,那麼b = c;

④0不是任何自然數的後繼數;

⑤設s是自然數集的一個子集,且(1)0屬於s;(2)如果n屬於s,那麼n'也屬於s。

(這條公理也叫歸納公理,保證了數學歸納法的正確性)

更正式的定義如下:  一個戴德金-皮亞諾結構是這樣的一個三元組(x, x, f),其中x是一個集合,x為x中一個元素,f是x到自身的對映,且符合以下條件:

x不在f的值域內;

f為一個單射;

若x∈a 且 " a∈a 蘊涵 f(a)∈a",則a=x。

2樓:斂琰琬

1+1為什麼等於2?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又奇妙無比。在現代的精密科學中,特別在數學和數理邏輯中,廣泛地運用著公理法。

什麼叫公理法呢?從某一科學的許多原理中,分出一部分最基本的概念和命題,對這些基本概念不下定義,而這一學科的所有其它概念都必須直接或間接由它們下定義;對這些基本命題(也叫公理)也不給予論證,而這一學科中的所有其它命題卻必須直接或間接由它們中推出。這樣構成的理論體系就叫公理體系,構成這種公理體系的方法就叫公理法。

1+1=2就是數學當中的公理,在數學中是不需要證明的。又因為1+1=2是一切數學定理的基礎,所以它也是無法用數學的方法證明的。至於“1+1為什麼等於2?

”作為一個問題,沒要求大家必須用數學的方法證明,其實只要說明為什麼1+1=2就可以了,可以說這是定義,也可以說這是公理。不過用反證法還是可以證明的:假設1+1不等於2,則數學就是一鍋粥,凡是用到數學的地方都是一鍋粥,人類社會就亂了套了,所以1+1必須等於2。

1+1=2看似簡單,卻對於人類認識世界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就像一個小孩滾雪球的過程:第一步,小孩先要用雙手捧一捧雪,這一捧雪就相當於人類對世界的感性認識。

第二步,小孩把手裡的雪捏緊,成為一個小雪球,這個小雪球就相當於人類對感性認識進行加工,形成了概念。於是就有了1。第三步,小孩把雪球放在地上,發現雪球可以粘地上的雪,這就相當於人類的理性認識。

雪可以粘雪,相當於1+1=2。第四步,小孩把粘了雪的雪球在雪地上滾一下,發現雪球粘雪後越來越大,這就相當於人類認識世界的高階階段,可以進入良性迴圈了。相當於2+1=3。

1,2,3可以排成一個最簡單的數列,但是可以演繹至無窮。有了1只是有了概念,有了1+1=2才有了數學,有了2+1=3才開始了數學的無窮變化。物理學與1+1=2的關係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有已知到未知的過程。

在數學當中已知1、2、3,則可以至於無窮,什麼是物理學當中的1、2、3呢?我認為:質量、長度、時間等基本物理概念相當於1,它們是組成物理學巨集偉大廈的磚和瓦;牛頓運動定律相當於2,它使我們有了真正的物理學和科學的物理分析方法;力學的相對性原理相當於3,使牛頓運動定律可以廣泛應用。

在經典物理學中一切都是確定無疑的,有了已知條件,我們就可以推出未知。等到相對論的出現,一切都變了。現在相對論已經深入人心,即便是那些反對相對論的人,也基本上是認可相對論的結論的,什麼時間可變、長度可變、質量可變、時空彎曲……經典物理學認為光速對於不同的觀測者是不同的(雖然牛頓是個唯心主義者)。

相對論則認為光速對於不同的觀測者是不變的(雖然我們是唯物主義者)。我們丟掉了經典物理學所有不變的東西,換來的是相對論唯一不變的東西----光速。我覺得就象是用許多西瓜換來了一個芝麻一樣,而且這個芝麻是很抽象的,它在真空中,速度最快,讓你根本捉不到、摸不到。

我認為牛頓三條運動定律是真理,是完美的,是不容置疑的。質疑牛頓運動定律的人開口閉口說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物體,也不存在絕對不受外力的物體,卻忘了上學時用的物理教材,開頭都有緒論,緒論中都說:一切物質都在永恆不息地運動著,自然界一切現象就是物質運動的表現。

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的固有屬性……還提到:抽象方法是根據問題的內容和性質,抓住主要因素,撇開次要的、區域性的和偶然的因素,建立一個與實際情況差距不大的理想模型來研究。例如,“質點”和“剛體”都是物體的理想模型。

把物體看作質點時,質量和點是主要因素,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時可以忽略不計的次要因素。把物體看作剛體——形狀和大小保持不變的物體時,物體的形狀、大小和質量分佈時主要因素,物體的變形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次要因素。在物理學研究中,這種理想模型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機械運動的規律時,就是從質點運動的規律入手,再研究剛體運動的規律而逐步深入的。有人在故意混淆視聽,有人在人云亦云,但聽的人自己要想一想,牛頓用抽象的方法來分析問題,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分析問題抓主要矛盾的指導思想的,否定了牛頓運動定律,我們拿什麼來分析相對靜止狀態、勻速直線運動、自由落體運動……?看來相對論不但搞亂了我們的基本概念,還搞亂了我們的分析方法,這才是最危險的,長此以往,物理學將不再是物理學,而是一鍋粥,一鍋發黴的粥!

我認為物理學發展的正確思路是先要從質量、長度、時間、能量、速度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上著手,在物理學界開展一場正名運動,然後討論牛頓運動定律是否錯了,錯的話錯在**,最後相對論的對錯也就不言自明瞭,也容易接受了

3樓:進雲德葷卯

一加一等於多少,不是一句話能解釋的有些數學家一生都在研究這個問題,所以一加一等於多少,要看情況而定

4樓:鄧飛翔麥卉

這是數學界仍在討論的問題,至今無人證明,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也只證明出1+2=3

.1+1=2只是數學上的一個假設!數學也只是建立在1+1=2的基礎上的!

5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數學公理系統規定的基本公理。不需要證明。

另外,1+1=2 (十進位制運算)

1+1=10(二進位制運算)

1+1=1(邏輯運算)

一加一等於田、王(智力遊戲)

6樓:

一個人和另一個生活在一起 雖然成為一家人 但兩人生活多有意思

7樓:

你這個問題太難了,數學界超級難題,哥德**猜想,陳景潤證明了1+2=3,這個還沒有人能證明的了。

8樓:潛揚律巧春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難,關鍵是看對什麼事務而言了,就像是哥德**猜想一樣的,道路很漫長!

9樓:匿名使用者

1+1=2是約定俗成的數學計算方式。

10樓:十二爺吃貨

在算對的情況下 1+1=2 ,在算錯的情況下 1+1=3 ,在算錯的情況下 還等於 6 。

11樓:金小芽

這個好像不需要知道為什麼,就像1+2=3

為什麼1+1=2

12樓:哇哎西西

所謂的“1+1”或“1+2”都只是個簡稱。

有一個非常有名的

“(1+1)”,它就是著名的哥德**猜想。儘管聽起來很神祕,但它的題面並不費解,只要具備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水平就就能理解其含義。原來,這是18世紀時,德國數學家哥德**偶然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奇素數之和。

例如3+3=6; 11+13=24。他試圖證明自己的發現,卻屢戰屢敗。2023年,無可奈何的哥德**只好求助當時世界上最有權威的瑞士數學家尤拉,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尤拉很快回信說,這個猜想肯定成立,但他無法證明。

有人立即對一個個大於6的偶數進行了驗算,一直算到了330000000,結果都表明哥德**猜想是對的,但就是不能證明。於是這道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素數之和[簡稱(1+1)]的猜想,就被稱為“哥德**猜想”,成為數學皇冠上一顆可望不可即的“明珠”。

2023年底,已先後寫了四十多篇**的數學家陳景潤調到科學院,開始在華羅庚教授指導下專心研究數論。2023年5月,他象一顆璀璨的明星升上了數學的天空,宣佈他已經證明了(1+2),即“充分大的偶數都能表示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積之和”。

2023年,關於(1+2)的簡化證明發表了,他的**轟動了全世界數學界。他的成果被國際公認為“陳景潤定理”,也叫“陳氏定理”。

擴充套件資料:

1+1除了等於2外,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答案:

1、在二進位制時。1+1=10;

2、布林代數時。1+1=1;

3、作為代表時。如哥德**猜想;

4、單位不同時。如1小時加1分等於61分;

5、在急轉彎時。如1加1,答案是11;

6、特殊情況下。如一個男人加如一個孕婦等於三個人;

7、實際需要時。如一尺布加一斤米等於一袋米;

8、智力測驗時。如一滴水加一滴水等於一滴水;

9、在猜字謎時。如一加一,答案是王;一加一等於,答案是田、由、甲、申等;

13樓:捷梓維虢靜

以下是我的答案,希望能解決你的問題......

(*^__^*)

嘻嘻……希望採納~

1+1=2

在現代的精密科學中,特別在數學和數理邏輯中,廣泛地運用著公理法。

1+1=2

就是數學當中的公理,在數學中是不需要證明的。

又因為1+1=2是一切數學定理的基礎,所以它也是無法用數學的方法證明的。

至於“1+1為什麼等於2?”

作為一個問題,沒要求大家必須用數學的方法證明,其實只要說明為什麼1+1=2就可以了,可以說這是定義,也可以說這是公理。

不過用反證法還是可以證明的:

假設1+1不等於2,則數學就是一鍋粥,凡是用到數學的地方都是一鍋粥,人類社會就亂了套了,所以1+1必須等於2。1+1=2看似簡單,卻對於人類認識世界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就像一個小孩滾雪球的過程:

第一步,小孩先要用雙手捧一捧雪,這一捧雪就相當於人類對世界的感性認識。

第二步,小孩把手裡的雪捏緊,成為一個小雪球,這個小雪球就相當於人類對感性認識進行加工,形成了概念。於是就有了1。

第三步,小孩把雪球放在地上,發現雪球可以粘地上的雪,這就相當於人類的理性認識。雪可以粘雪,相當於1+1=2。

第四步,小孩把粘了雪的雪球在雪地上滾一下,發現雪球粘雪後越來越大,這就相當於人類認識世界的高階階段,可以進入良性迴圈了。

相當於2+1=3。1,2,3可以排成一個最簡單的數列,但是可以演繹至無窮。

有了1只是有了概念,有了1+1=2才有了數學,有了2+1=3才開始了數學的無窮變化。

物理學與1+1=2的關係

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有已知到未知的過程。

如果能夠證明

1+1=?不就是等於二嗎?是的,的確是這樣。

但是這個二卻不可小覬。2可以分解成1+1、0.1+1.

9、0.5+1.5……1裡面的成分是:

0.5+0.5、0.

1+0.9、0.56+0.

44…換個角度1+1雖然等於二但是卻有許多含義。

譬如說1+1=2分解後就是:0.5+0.5+1=2

其中0.5+0.5=天生+後天培養;1=汗水。

這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一個公式。

當然要是換個角度,聰明的人就知道凡事無絕對。

答案不可能只有1個,含義亦是如此。

1+1從腦筋急轉來說也可以等於一個數字“王”、田、甲。

1 1 2為什麼,為什麼1 1 2

1 1為什麼等於2?1 1 2,幼兒園裡的小孩都知道,就是這麼簡單的東西,卻耗費了大數學家陳景潤一生的心血,雖大有斬獲,卻臨終也不敢說1 1就是等於2。為什麼?是不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這裡面的奧妙呢?先來點兒基礎知識 偶數 能被2整除的數,如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等等。質數...

1 1 2為什麼?1 1 2 為什麼

1 1等於2是因為人為的在數學的領域裡規定為等於2,就像現在剛出生的小孩子,姓名都是別人起的,大家都這麼叫,以後叫這個名字就是指這個小孩子。如果以前規定1 1等於3或其他什麼的,那麼現在1 1就不等於2了,而是其他了,1 1等於什麼目前用2代替,大家都這麼認同,所以現在1 1等於2 這個問題世界上還...

為什麼1 1 2呢?為什麼1 1 2?

皮亞諾公理 皮亞諾 peano,1858 1932 系義大利數學家,他提出五條自然數的性質,通常把這五條性質叫做自然數的皮亞諾公理。1 1 是自然數 2 每乙個確定的自然數a,都有乙個確定的後繼數a a 也是自然數 乙個數的後繼數就是緊接在這個數後面的數,例如,1的後繼數是2,2的後繼數是3等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