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姚照青
中國原始社會時期,逐漸產生了宗教迷信靈魂不死的觀念,過去沒有親人死後埋葬的習慣。自產生發靈魂不死的觀念以後,就有了埋葬親人的習俗。唐杜氏《通典》說太古時代凶禮中規定,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棺槨"。
在半坡遺址墓碑中,埋葬的死人多是頭朝西,表示靈魂寄託西方的意思。這種宗教信仰,對祖先的崇拜觀念,在我國母系氏族就產生了。
夏商周三代時期,殯葬禮儀已向系統化、程式化的方向發展。據記載,當時殯葬禮儀已初具雛形,屬纊、三日大殮、棺槨制度、明器制度等都已出現。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殯葬禮儀已基本具備完形:人初死的時候要舉行復禮,親屬登上屋面向著北方為死者招魂,這叫做「復」。復禮以後便是哭。
哭即是親人對於死者的哀痛悼念,同時也是一種禮節。接著是為死者舉行沐浴禮。沐浴時、脫去死者的衣服,用盆盛水,用勺子舀水往屍體頭上身上澆灑,再用細葛製成的稀巾洗擦。
沐浴以後便要舉行「斂」的儀式。「斂」,又作「殮」,意思是給屍體穿衣下棺。死者入殮以後,並不立即安葬,往往要停柩待葬一段時間,這就叫做「殯」。
停殯的時間有長有短。把靈柩送到埋葬的地方叫「出殯」,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送葬。春秋戰國的這些殯葬禮儀習俗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的風俗習慣甚至一直流傳至今。
秦漢時期的殯葬禮儀大體上繼承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殯葬禮儀制度,並進一步趨於隆重化。漢代的殯葬時代禮儀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葬前之禮。
這一階段包括招魂、沐浴、飯含、大小殮、哭喪、停屍等項內容;第二階段為葬禮,包括告別祭典、送葬、下棺三個環節;三是葬後服喪之禮。陪葬之物有金錢珠寶、飲食器具、印綬、兵器、樂器、明器等,「凡生人所用之器,無不可為從葬之器。」
魏晉南北朝時殯葬禮儀大體上與漢代相同,只是漢代明器陪葬之風甚盛,至魏晉衰落了。但此時在殯葬禮儀上出現了一種渴葬的新現象。所謂渴葬,就是不按傳統殯葬利益的時間程式而提前埋葬,「朝終夕葬,相尚以速」。
這主要是魏晉南北朝期間,整個社會動盪不安,戰亂不停,庶民百姓生活艱難。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平民百姓自然歡迎從間從速的渴葬方式。
唐代,殯葬禮儀又反而趨於崇尚周禮倡導的那套模式。唐代一代雄主李世民由於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出現了社會安定、天下大治的盛況。「衣食足,然後知禮儀」,只有當天下百姓大眾過上溫飽的日子,才會在生活的各方面更自覺地崇尚禮節儀制。
唐代殯葬禮儀在參照周禮的基礎上更加系統化、程式化了。當時一死者從斷氣到殯葬、奠基完畢,共有六十六道儀式,繁文縟節,不一而足。但另一方面也從乙個特定的角度反映出唐代盛世的面貌。
宋人對殯葬禮儀也十分重視。宋朝**為了整飭禮儀,敦厚風俗,曾多次頒發新的殯葬儀注,嚴立禁約,其中影響最大的當推《政和禮》。北宋許多著名的士大夫也在官修禮書的同時,為整飭禮儀,紛紛著書立說,暢談各自的觀點。
例如北宋司馬光根據《儀禮》而參照當時所可行的殯葬禮儀,撰成《司馬氏書儀》。他所制定的殯葬程式,雖然仍舊基本沿用前代,但已根據當時民間的社會習俗作了一些刪改釐訂,多為當時士大夫所遵奉。此外,南宋儒學大師朱熹又以《司馬氏書禮》為基礎,酌古今之制而有所增削,撰成《朱子家禮》。
明、清兩代的殯葬禮儀,主要依據《儀禮·士喪禮》,另外參考了《朱子家禮》,形成一套隆重而繁瑣的殯葬禮儀。
在古代,埋葬人是怎麼埋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大多棺葬,只有僧侶才用火葬。沒錢直接挖個坑埋了了事,有錢的就會考慮風水、防盜性之類的。有的還會在棺材裡灌鉛水來著呵呵。對了,迷信的還會在棺材裡放塊鎮魂石。
3樓:匿名使用者
要分是什麼時候了,中原一直是入土為安(平民百姓找個風水好的,就埋了。統治階級,就選個好地方造個地宮啊,搞個巨大的墳堆啊就完事了,有些皇帝卻很節儉,陵墓規格小,比如,漢文帝漢景帝)蒙古是把人埋下去,然後讓騎兵來回踐踏,把地踏平,尿上馬尿,大概就是這麼回事,我也不是知道太多,請諒解。
4樓:匿名使用者
跟現在一樣,挖坑賣掉
歷史上哪個皇帝的都城在南京,古代南京是哪幾個朝代的都城六朝古都是哪六個
南京在歷史上是東吳王朝 東晉王朝 劉宋王朝 南齊王朝 樑王朝 陳王朝 南唐王朝 明王朝都城。南京是漢族三次復興的大本營,東晉王朝以南京為都儲存了漢族的文化 明王朝以南京為基地推翻了蒙古人的統治 中華 以南京為都殊死抗戰救亡圖存。不過南京除明王朝作了短暫都城外統治的都是半壁江山。 to丶 北宋滅亡後,...
古代的蒸刑是怎麼行刑的,古代怎樣蒸人過程
宮野美咲 就是弄一口大甕倒滿水,把人放進去,下面加柴燒,直到人燒熟為止 話說這好像不是18酷刑裡的刑法啊。附上18酷刑 01.剝 皮 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 分成兩半.02.腰 斬 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子就死.03.車 裂 即五馬分屍,很簡單,就...
新鄉在古代叫什麼,新鄉在歷史上是哪個省的省會?
合夥人金林 牧野。牧野,河南省新鄉市的別稱,是史上的一個地名,其地在今新鄉市北部,包括新鄉市所轄鳳泉區 衛輝市 輝縣市 獲嘉縣等地。歷史事件 殷朝忠臣比干 西周國師姜尚都出生於此地。殷商末年,八百諸侯會同盟,助周伐紂的牧野之戰,就是在這裡發生的。今有姜太公祠 比干廟 姜太公故里等遺存。擴充套件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