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帳號已登出
因為當時秦國的實力並不是非常的強,這樣的做法是可以讓趙國更加的安心,更好的去爭奪一些權力。
2樓:春季的風啊
是因為秦國的實力不是很好,需要休養生息的時間,需要用自己的誠意來和對方達到和平的目的。
3樓:史蒂芬斯
那是因為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可能國家都不保,而且這樣做也是為了表示國家的和平。
秦昭襄王未繼位以前,為什麼一直在趙國當質子?
4樓:業餘歷史迷
首先秦昭襄王。
為質的地方是燕國而非趙國,其次他之所以會被派往燕國為質是為了維護秦燕兩國的盟友關係。秦昭襄王名為嬴稷。
是秦惠文王。
與其姬妾羋八子。
的兒子,出生於西元前325年。而就在他出生的第二年,秦惠文王便自立稱王。這一舉動讓其餘諸侯國產生了巨大的危機感,於是魏、趙、韓、燕、楚這五個諸侯國於前317年對秦發起一場聯合進攻,但是秦國成功擋住了它們的進攻。
之後在西元前314年的時候燕國發生內亂,於是趙武靈王。
藉機幫助當時在別國為質的燕國公子職。
登上王位,是為燕昭王。而在這一過程中,秦惠文王曾應公子職之請於前312年出飢仔兵助力燕國趕走齊軍。是以,燕昭王於311年成為燕王之後便與趙、秦成為了盟友。
而秦惠文王為了長期維持這段盟友關係,便將自己兒子嬴稷送往燕國當質子。後來直至西元前307年的時候,嬴稷才因秦武烈王。
的突然閉唯逝世才又重新回到秦國。<>
前307年,身為嬴稷子兄長的秦武烈王因為舉鼎失手而英年早逝。由於他當時還沒有兒子,所以新的秦王人選就只能從他兄弟中爛態汪產生。在這種情況下,嬴稷母親羋八子本想伺機將自己另乙個兒子公子芾擁立為新秦王。
但是一直密切關注秦國形勢的趙武靈王卻派人將當時身在燕國的嬴稷給送回了秦國,並表示要擁立他為新秦王。迫於趙國施加的壓力,羋八子最後只能做出妥協。
最後嬴稷在趙武靈王的支援,外加羋八子及其弟弟的斡旋之下順利登上王位,是為秦昭襄王。不過介於當時秦昭襄王尚且年幼,所以主事的其實是太后羋八子。這一狀態一直持續至西元前304年,秦昭襄王於這一年年滿二十,故而得以開始親自處理朝政。
5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主要是因為他是妾室生的,所以不受重視,皇帝就把他送到了趙國來維護自己國家的地位。
6樓:在那夜裡
他在秦朝的地位並不是特別的高,後來因為秦朝的皇子去世了,只剩他自己了所以才會讓他繼位。
7樓:啥地方
因絕衡廳為他的母親並不是正室,只是呂不韋的妻妾,後攔乎來為了穩定兩國的關係,他被派去趙國當質子,但是並沒有機會將他接回來並隱。
秦武王死後,嬴稷還在燕國當質子,為什麼後來能成為秦昭襄王?
8樓:李洋氣
秦惠文王的王后支援秦武王的弟弟贏壯,秦武王的王后支援誰無法考證,也有可能是秦壯。但是魏陪並謹冉支援嬴稷,力排眾議強行立他為秦昭襄王,嬴稷是秦武王同父異母的蘆基弟弟,此時還在燕國當質子。趙國為了交好秦國,特地派人去燕國接嬴稷,燕國也願意落個人情,就全力配合,於蔽態是嬴稷非常順利返回秦國。
其實這與乙個女人有關,她就是秦惠文王的姬妾羋八子,史稱宣太后。魏冉與宣太后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關係,而嬴稷又是宣太后的兒子,這就是魏冉全力支援嬴稷繼承王位的根本原因。
9樓:原亮天歸配度
是因為秦武王死後他沒有兒子,核數晌只能由他的弟弟來繼承王位,而且改鋒當時的秦昭襄王他的母親和舅舅都有非常敏銳的政治嗅覺和政治才能,他們一路扶持著秦朝,嚮往從燕國回來,並且成畢消功地成為了新一代的秦王。
楚國為什麼然後太子橫做質子
10樓:網友
原因沒有記載,也不奇怪,戰國時期經常有這種事情,比如燕國太子丹就曾經在秦國長期做人質。
熊橫是楚懷王的兒子,楚懷王在位時,將熊橫立為太子。楚懷王二十六年(西元前303年),齊、韓、魏三國因楚國背叛合縱盟約而聯合秦國,於是共同出兵攻打楚國。楚懷王派太子熊橫到秦國作人質請求救援。
秦國就派客卿通(姓氏不詳,名通)率軍救楚,三國退兵離去。
楚懷王二十七年(西元前302年),熊橫與秦國有一大夫私下發生毆鬥,熊橫殺死他而逃回楚國。
楚懷王二十九年(西元前300年),秦國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楚軍陣亡兩萬士兵,秦軍殺死楚國將軍景缺。楚懷王害怕,於是派熊橫作人質到齊國求和。
歷史上嬴政有當過趙國質子嗎
11樓:夢之緣文化
<>1、秦始皇出生在趙國邯鄲,由於出生在正月,秦異人給他起名為政。因為秦異人當時在趙國當人質,趙國給他的待脊拿遇很差,只能勉強地維持生計。嬴政童年就是在飽受街坊欺凌壓榨中長大的,也是這段非常黑暗的童年影響著秦始皇的一生。
2、西元251年的,嬴政和母親趙姬從趙國逃回秦國,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但是雖然回到了秦國,但是也不招父親秦莊襄王的待見。西元前247年,嬴政繼承王位為秦王,拜呂不韋為仲父。開始了秦始皇傳奇的一生。
3、秦始皇最先攻擊的目標是南韓,因為從地理位置來講,南韓是秦國統一道路最大的障礙,從軍事力量來說,南韓是六國中最弱的乙個。閉清秦國對南韓採櫻態搭取的是扶持親秦的勢力來逐步瓦解南韓的抵抗勢力,西元前231年,南韓南陽郡郡守騰,向秦國投降,並獻出他所管轄的地方,被任命為內史,率兵攻打南韓,在西元前230年,俘虜韓王安,南韓滅亡。
歷史戰勝國戰後記恨戰敗國,歷史 戰勝國 戰後 記恨 戰敗國
仇恨戰敗國一般是因為雖然為戰勝國,但是在戰爭期間遭受戰敗國慘無人道的蹂躪,而戰勝國又不是憑一己之力打贏戰爭,多借助他人之力戰勝的,如二次大戰的法國 中國,後來的越戰,第一次阿富汗戰爭,中東戰爭,兩伊戰爭等等 一般都會把 比如英法互相看不上 幾百年了都 美國x墨西哥 不過,朝鮮不算戰勝美國,停戰的時候...
為什么秦國可以戰勝六國,而蜀漢卻搞不定三國
原因一 秦國的60萬軍隊是舉國皆兵的,好像是十六歲到六十歲全徵兵,而蜀國並不是 原因二 秦國當時的後顧之憂為匈奴,但並不十分嚴重,能夠把兵力全壓到與六國對抗的前線,而蜀國不僅需要與魏國對抗,同時還要提防吳國,還要留一部分兵力對抗西南少數民族 原因三 秦國除崤關以外,無險可守,一旦破關,就是亡國,所以...
楚國為什麼打不過秦國,楚國為什麼會被秦國所滅?
楚國與秦國之間的差距在於 楚國的舊的貴族制度使得楚國的百姓征戰的動力不足,而反之秦國的商鞅變法使得秦國的百姓得到鼓勵,都希望可以通過上陣殺敵,加官進爵,而這在秦國也是可以實現的,自然人人征戰熱情高漲 楚國的帝王用人具有侷限性,楚國帝王用人更多是世襲,從貴族中挑選人才,相反秦國就更加開明,更多的引進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