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鄂東地區的方言,基本上屬於北方方言,這一點尤其表現在語音方面,所以鄂東人與北方人交談一般沒有多大困難。但由於該地區處在北方方言與吳方言區、贛方言區的交界處,地區方言不免受到影響而發生變異,特別是在詞語方面,鄂東方言就有許多與普通話不同的地方俗語。
在稱謂方面,鄂東方言與普通話差異甚大。例如:有的地方稱小孩兒為“細伢[ya]”,男孩為“男伢”,女孩為“女伢”、“姑娘伢”;廠濟稱男孩為“弟兒”,女孩為“姐[gia]兒”。
鄂東地區一般都稱老頭兒為“爹爹”, 老太婆為“婆婆”。浠水一帶還叫老頭兒為“男老頭”, 老太婆為“女老頭”。對於婦女,廣濟、黃梅稱為“嬤兒”“嬤嬤”。
“嬤嬤”還可以指“妻子”,弄不清這——點,就會鬧出笑話來。有個武漢人出差在廣濟一個農民家吃飯。主人問他有沒有嬤嬤,他回答說有,主人又問他嬤嬤多大年紀,這位同志以為問他媽媽,回答說有五十多歲。
當時他只有三十上下。等他明白了主人的本意以後,非常尷尬,主人也再不好往下問了。
鄂東地區除黃梅叫父親為“爹”外,其他地方叫“爺”、“大”、“伯伯”; 一般叫母親為“姨”,也有叫“大”的。稱祖父為“爹爹”、“公”,稱祖母為“婆”、 “奶”。稱外祖父為“家”“家爹”“家公”,稱外祖母為“家婆”“細家”,對姑母、叔父,都叫“爺爺”。
英山等地叫妹妹為“老妹”。·
對許多具體事物,鄂東方言也有不少與普通話不同的叫法。例如:上衣叫“褂子”,棉衣叫“襖子”,褲衩叫“小衣”.棉鞋叫“靴子”,拖鞋叫“撒子”,水壺叫“吊子”,自行車叫“菸絲車”,自來水筆確“電筆”,墨水叫“電水”,塑料絲叫“電絲”,燈叫“亮兒”;蚯蚓叫“觸蟲”“觸蛇兒”,老鼠叫“細貓”“高客”;還有把上午叫“上晝”,下午叫“下晝”,晚上叫“黑裡”“夜心”,吃晚飯一般叫“過夜”;廣濟把吃中飯叫“喝茶”。
曾有個外縣的學生,在廣濟農村勞動,中午社員叫他回去“喝茶”,他說不喝,結果餓了一頓飯。
鄂東還有一些生動、形象、富於表現力的方言詞語,普通話沒有相當的詞語可代替。如形容數目多得數不清叫“黑糊”、“黑糊黑”,形容精神萎靡頹喪叫“蔫妥妥”;體會一種事物的趣味叫“詠味”等等。
2樓:匿名使用者
湖南人 喊老婆 管叫妹子了 這就是每個地區的方言
3樓:匿名使用者
方言啊,安徽也是叫爹爹。
為何有的地方管老爸叫爹,而有的又把爺爺叫爹?
4樓:kkk雲帆
你現在提到的這個問題呢,其實就是地方的一種風俗習慣而已,無論叫爸叫
專爹意思都是一
屬樣的,也就是說都是自己的父親。比如我們這個地方叫爹,可能在好些地方,當然叫爸舒曼雨呢,應該是叫父親。那這些在叫起來的也都是一樣的,只是某些地方有一種習慣,比如都叫爹呢,那有一個人叫吧,大家聽著就好像不自然,所以我有一句話應該說是入鄉隨俗,一切順其自然,這還是比較習慣的。
5樓:藏檀
方位湖北黃岡,長江中游,屬南方,爹是祖父,稱父親為爺。
南方的稱呼,更接近中國古代漢民族的稱呼,而現在北方的許多稱呼,是受了胡人的影響,並不是漢民族的。
6樓:手機使用者
,家隔三五里,各處一鄉風
武漢人為什麼把爺爺叫爹爹?? 5
7樓:匿名使用者
習慣的一種稱呼,用武漢話說爹爹感覺蠻親切
8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地方的稱呼都有每個地方的特點,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不光湖北,還有好多南方南方省份都不叫“爺爺奶奶”,而是叫“爹爹婆婆”,湖南、廣東也是。
9樓:匿名使用者
沿襲黃陂人的喊法,把祖父喊爹爹,把叔叔喊爺爺。我們這裡也這樣喊。
武漢人為什麼叫紅薯為芍,武漢人所說的地瓜不是紅薯,是什麼啊?學名叫啥?
青燈俗事 紅苕本來就是紅薯的別稱。在湖北方言中有愚蠢之意,常作形容詞或名詞來形容某人 物 苕還有甘薯 蕃薯 山芋 山藥 地瓜 白薯 紅薯之稱,為旋花科一年生植物,魯人稱其地瓜 川鄂人稱紅苕 冀人稱白薯 閩人稱紅薯 鄂興國亦稱其為薯子。苕的品種十分多,形狀有紡錘 圓筒 橢圓 球形 皮色有白 淡黃 紅 ...
為什麼武漢人喜歡吃熱乾麵,為什麼武漢人喜歡吃熱乾麵?而且邊走邊吃?
熱乾麵是武漢的傳統小吃之一。20世紀30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食販,在關帝廟一帶靠賣涼粉和湯麵為生。有一天,天氣異常炎熱,不少剩麵未賣完,他怕麵條發餿變質,便將剩麵煮熟瀝乾,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壺,麻油潑在麵條上。李包見狀,無可奈何,只好將麵條用油拌勻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
死不明白 武漢人為什麼管糯公尺粑粑叫豆皮
現在外面店裡面的豆皮 根本叫不上豆皮了。正宗的豆皮的那個皮 貌似是用綠豆加公尺加雞蛋攤出來的。所以叫豆皮 皮下面是糯公尺加些餡料 一般包括 幹子,香菇,肉,等等。主要是你吃的不正宗 所以產生了誤會 有機會去 戶部巷 首義園吃吃看漢口那邊民生甜食館做的也還行。若到武漢而不去 老通城 就難算得是品嚐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