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要斬首的時候監斬官會扔下一塊牌子,落地之後斬首,內牌子叫什麼啊

時間 2021-08-11 18:08:05

1樓:讓棠

那個牌子叫火籤令或籤令牌,裝火籤的盒子叫籤令筒,相當於令箭,令箭到處,立即執行。令箭落地,代表立即執行的意思,即時生效,古人等級制度很嚴肅,對言行也很注重,令出必行,即使錯的指令,只要令牌落地,也必須立即執行(當然,如果令牌沒有落地,尚有轉還的餘地)!

2樓:匿名使用者

那個牌子叫火籤或籤牌,裝火籤的盒子叫籤筒。

3樓:天青色

劊子手看見令牌就斬人了嘛,法場人那麼多,聲音嘈雜,用令牌發號令吧

還有就是擺官架子,呵呵

古代執行斬首的人叫什麼

4樓:最強大腦花

古代執行斬首的人叫劊子手。

劊子手或行刑者是古代對於從事直接處決犯人的職業的人的一種稱呼。現在世界各國大多以法警或是憲兵作為處決犯人者。

5樓:陽城幹部

見莫言‘’檀香刑‘’最高一級叫:姥姥。

6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執行斬首的人叫劊子手或行刑者。

劊子手或行刑者是古代對於從事直接處決犯人的職業的人的一種稱呼。現在世界各國大多以法警或是憲兵作為處決犯人者。

斬首,原理是割斷脖子,也就是說將頭和軀幹分離。這種極刑並不是要造成受刑人肢體殘缺,而是因為被截去部分相當重要,能導致立即死亡。縱觀各種極刑的多樣性和殘酷性,斬首刑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簡單”的死刑。

古代斬首是把犯人的頭壓在哪

7樓:鐵拳

斬首是古代執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先秦時的死刑有車裂、斬、殺等名目,但那時的斬不是斬首,而是斬腰。執行時,囚犯的身體伏在“椹質”上,劊子手用巨斧砍斷其腰(參見本書《腰斬》)。

所以,“斬”字用“車”作部首,是取和車裂同樣將人處死的意思,偏旁為“斤”,即斧斤的斤,指行刑時用斧不用刀。秦以前也有人把割頭處死的做法,那叫“殺”。秦以後,逐漸把“斬”引申為廣義的殺,殺頭的刑罰便叫做斬首。

秦漢時的死刑有斬、梟首和棄市,其實都是沾手。區別是,梟首是斬首後把人頭懸掛在高竿上示眾,棄市是指將囚犯在鬧市處死;執行其他死刑(如絞、車裂等)後再把頭割下來懸掛示眾也叫梟首,在鬧市執行其他死刑也叫棄市(如三國時曹魏的死刑中,棄市為絞刑)。漢和三國時使用得較多的是斬首,如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就是斬首。

後魏時死刑叫做“大辟”(這是沿用先秦時的名詞),包括腰斬、殊死和棄市三種,其中的殊死就是斬首。後隋代起直到明清,都正式把斬首列為五刑(笞、杖、徒、流、死)中的死刑之一,處罰的程度在凌遲和絞刑之間。斬首作為一種官方正式執行的死刑,在清亡後才被槍斃所代替。

古代被判為斬首的犯人,除了重要罰犯(如欽定要犯)或在非常時期(如戰爭中)應立即處決之外,一般經有司備案審理並報請朝廷批准判為斬罪的犯人都要在獄中關押,到一定的時候才能處決。執行死刑的時間,從古至清都定在秋後。《左傳》中就有“賞以冬夏,刑以秋冬”的說法。

原因是,秋季草木凋零,呈現一派肅殺之氣,此時行刑,正是順應天道肅殺之威,所以《禮記·月令》篇說:“孟秋之月,命有司,修法治,繕囹圄,具桎梏,……戮有罪,嚴斷刑,天地始肅,不可以贏。”歷史上,除了秦時一年四季都可以執行死刑之外,其他各代處決犯人都在入秋以後,這就是古時常說的“秋決”。

行刑的具體月份,各代的規定稍有差別。西漢時規定***以至臘月間,一到立春就決不能再執行死刑。明代規定執行死刑在秋分以後、立春以前,若有在立春以後至秋分以前處死刑者,杖八十。

唐代也曾規定,若不是在秋分至立春之間處決死刑者,要判一年徒刑。

執行死刑的具體日期也有一定的限制。如唐代規定,在大祭日、致齊日、朔日、望日、上弦日、下弦日斷屠日月、二十四節氣、假日以及下雨為未晴的日子,都不得執行死刑。明代規定的有禁刑日子,即每月的初

一、初八、十

四、十五、十

八、二十

三、二十

四、二十

八、二十

九、三十日的,加上二十四節氣日、雨未霽,天未晴及大祭享日和閏月的全月。這樣的除來除去,一年中能執行死刑的日子是屈指可數的。

在可以行刑的日子,行刑的具體時辰也有規定。若白天行刑必須等到午時,若夜間行刑必須等到天明,這在各代是通例。古代史籍記載及**戲曲中的描寫都是這樣。

如清初朱素臣的傳奇《未央天》寫書生米新圖被屈打成招,判成死罪,定下來的行刑日子是十一月七日,時辰是寅時三刻,這是符合明代刑法規定的,因此監斬官必須等到天亮才能行刑。由於米新圖冤情重大感動了上天,這天夜裡天一直不亮,直到打過九更,朝廷派來複查此案的**趕到,救了米新圖的性命。京劇《九更天》就是根據這個傳奇改編的,劇中情節反映了古代關於行刑時間的規定。

斬首的地點和執行其他死刑一樣,一般都在市朝。從春秋時起大多如此。凡將王公大臣或名士大夫斬首,就在朝門外,如北宋時在汴京(今開封)五朝門,明清時在北京午門;凡將普通死囚斬首,就在街市進行,這即是《禮記·王制》篇所說的“刑人於市,興眾棄之”的意思。

對某一城市來說,行刑的地點有時是固定的,有時是不固定的。清代北京斬人,常在菜市口。有據傳說,清代蘇州斬人常在五故天亮時,在平時較繁華的街道上執行。

市民得知要在這街上殺人,都事先出錢賄賂劊子手,如果誰家不出錢或出錢教少,劊子手就有意在他家店鋪前面行刑,這家人就會覺得十分晦氣。

執行斬首必須有監斬官,這也是自春秋時就有的成規。《周禮·大司寇》所說的“蒞戮”,就是後世所說的監斬。《左傳·隱公四年》所記“衛人使右宰醜蒞殺州籲於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蒞殺石厚於陳”這右宰醜和獳羊肩充當的就是監斬官的角色。

監斬官可以由原審理此案的**擔任,也可以由朝廷或上司委派的別的**擔任。監斬官在規定的時間之前,把囚犯從監中提出來,帶往刑場,監押的方式也有一定之規定。如南北朝陳時規定,死囚將被處決,押送時要乘露車(車上不能施用遮蔽,如同現在所謂的敞篷車),戴三械(即項械、手械、足械),加壺手,到達刑場後去掉手械及壺手,時辰一到即行刑。

古時還規定,犯人的姓名和主要罪行要書寫在手械上,讓人們一目瞭然,周朝時就有這規矩,叫做“明梏”4,後世一直沿用。明清時時是把一塊寫有犯人姓名及罪行的木牌插在犯人背後,俗稱“亡命牌”,這和“明梏”的意義相同。

把犯人押到刑場後,按規定要給犯人吃一頓酒飯,這時不準將犯人塞口堵耳,不準遮蒙犯人面目,要允許犯人的家屬和他訣別。監斬官要親自觀察犯人的家屬會見情形,判斷這犯人的真假,由此“驗明正身”,否則容易出現差錯。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曾發生兩起幾乎把人錯斬的事情。

撫州獄中,犯人陳四應該斬首,陳四閒應該釋放;泉州獄中,陳翁金應該斬首,陳進哥應該受杖。結果這兩地都因為犯人的姓名只有一字之差而看錯了,分別把陳四閒和陳進哥綁赴刑場斬首,臨刑之前親屬與死者訣別時發現弄錯了,監斬官才急忙加以糾正。著名傳統劇本《三女搶板》(又名《生死牌》)有這樣的情節:

衡陽知縣黃伯賢為搭救被誣陷而將被斬首的朋友之女王玉環,讓自己的親生女兒黃秀蘭去冒名替死,臨刑時王玉環的父親王志堅趕到刑場與女兒訣別,發現不是玉環,感到驚奇。監斬的賀總兵看出破綻,又要把黃伯賢逮捕,欲加殺害。這件事說明,在處決死刑犯人時也會發生人為地更換犯人的現象。

為了杜絕此類事件,所以後世在執行死刑之前將罪犯“驗明正身”這一道程式決不可缺少。

有的犯人因為不肯屈服或者冤枉,臨刑前要高聲叫罵。為了不讓他叫出聲,就給他的嘴裡塞一個木丸。這個辦法是唐代武則天發明的。

垂拱年間,太子通事舍人郝象賢因得罪武則天,將被處斬,臨刑大罵,就用木丸塞其口,然後行刑。後來法司殺人時都這樣做。唐代以後,一般死刑犯人不再用木丸。

斬首時,通常都是由劊子手把囚犯反綁在木椿上,囚犯雙腿跪地,頭自然向前伸出,劊子手揮刀從囚犯領後向前下方猛砍。但在非正常情況下,也會附加其他殘酷手段。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甘露之禍時,宰相王涯等數人被宦官仇士良逮捕,將被處斬,臨刑時,劊子手把他們的頭髮解開,反系在木柱上,又把他們的手和腳分別綁在木柱上,用鐵釘釘牢,然後開刀。

著名詩人盧仝本來沒有參與反對仇士良的政治活動,因逮捕王涯時,他正在王涯家中,於是同時**,同時赴難。盧仝是禿頂,沒有頭髮可往柱子上綁,劊子手就用一顆尖釘把他的後腦勺釘在木柱上。盧仝有個兒子,起名為“添丁”,本意是為國家增添一名男丁,韓愈曾作詩祝賀他說:

“去歲生兒名添丁,意令與國充耘耕。”後人說,盧仝如此慘死,使“添丁”成了讖語,死時竟然在頭上添了一顆鐵釘。

被斬首的犯人在臨刑時一般都難免表現出對死亡的畏懼。有的嚇得面無人色,有的癱軟得抬不起頭來,有的拉屎拉尿,滿身汙穢。但是,也有不少的氣節之士或剛強硬漢死前慷慨從容,神態自若,甚至讓劊子手也感到膽寒。

這樣的受刑者常常是具有某種堅定的政治信念、豁達的人生態度或傲岸不俗的性格特徵的人,因此他們的生命在最後一刻猶能迸出明亮的火花,噴吐出一股壯烈的豪情。嵇康臨刑時索琴彈奏一曲《廣陵散》,成為千古佳話。三國時,魏國夏侯玄蔘與曹爽之謀,被司馬懿斬首,臨刑面色不變,舉動自若。

南朝時,庾巨集遠仕齊為江州長史,賢明有聲望,刺史陳顯達舉兵叛齊,庾巨集遠被俘,在朱雀航處斬,他向人要來帽子戴好,說“子路臨死結纓,我不能不戴帽子就去死。”南宋文天祥在大都(今北京)柴市英勇就義,臨刑從容對吏卒說:“吾事畢矣。

”然後南向再拜而死。他的表現成為後世忠義之士效法的榜樣。明末黃道周在清兵攻破南京後被俘,拒絕投降,開始絕食數日不死,後來清朝決定把他斬首。

他臨刑立而不跪,劊子手見他身材高大,風骨凜凜,舉刀時兩手發抖,一刀砍下,黃道周仍然昂首不屈。劊子手嚇得連忙跪在他面前說:“請先生坐下。

”這時黃道周已捱了一刀,腰部鮮血淋漓,他還能點點頭說:“可以。”於是坐在凳子上,劊子手第二刀才把他殺死。

清代著名文學家金聖嘆在康熙朝因哭廟案而受牽連,被判死刑。臨斬前也要酒暢飲,神色自若,一邊飲酒一邊說:“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

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他的兒子到刑場與父親訣別,哭得淚人似的,金聖嘆說:“別哭了,我給你出個對你來對,上聯是:

蓮子心中苦。”兒子正在痛哭,哽咽未定,哪有心思對對聯,他好大一會兒沒有回答,金聖嘆說:“傻孩子,**值得這麼悲傷呢?

我替你對吧,下聯可接‘梨兒腹內酸’。”這聯是對得極其工穩的,上聯的“蓮”與“憐”諧音,意思是見兒子悲痛感到可憐;下聯的“梨”與“離”同音,指他的將要骨肉的孩兒。金聖嘆在死前如此從容不驚,竟然還有巧妙的文思,真不容易。

所以採蘅子《蟲鳴漫錄》卷二記述這段故事後,稱讚他“志氣早定,故臨難不迷”。據說金聖嘆在受刑前還對劊子手說:“我有一封家書,請轉交給家裡的人。

”劊子手在行刑後不敢隱瞞,把信送給了監斬官,那官兒疑心信中寫有反對朝廷的言語,拆開查閱,只見信上寫著:“字付大兒看: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

此法一傳,我無遺憾矣。”那官兒討了一場沒趣,自嘲地說:“金先生臨死還這樣捉弄人。”

去西班牙留學辦簽證的時候簽證官會問什麼問題

橙子的大世界觀 去西班牙留學,辦簽證的時候簽證官會問的問題如下 問1 為什麼去西班牙?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說明,比如你父母是公司或企業的高階管理人員,去過西班牙,他們認為國際教育是最好的選擇。再例如,你本人去過西班牙,自己對西班牙的瞭解使得今天選擇出國深造。問2 為什麼選擇這個大學?進入學校和院系的...

面試的時候,顏值會影響面試官對你的判斷嗎

是菜頭啦 嗨,您好啊,我是菜頭。顏值肯定會影響面試官對你的判斷,至於影響程度就要看你面試工作的性質,顏值是否能成為你業績的要素所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始於顏,敬於才,合於性,久於善,終於人品。你和面試官都是初次見面,彼此不了解,你的顏值會給他留下最初印象。其一如果你面試的工作傾向於技術或者研發類的,對...

古代的會稽是現在的什麼地方,古時候的會稽是現在的哪裡

魏旎貝炫 古時候的 會稽 是指現在的浙江紹興。會稽郡 會,拼音 ku i,讀若快 中國古代郡名,位於長江下游江南一帶。秦朝置,郡治在吳縣 今江蘇蘇州城區 轄春秋時長江以南的吳國 越國故地。西漢初曾先後為楚王韓信 荊王劉賈 吳王劉濞的領地。七國之亂後復置,又名吳郡。西漢末年,會稽郡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