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快樂無限
談學習方法的是: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談學習態度的是: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談個人修養的是: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希望能幫到你!
2樓:匿名使用者
①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 學而不厭 敏而好學(用於學習態度)
②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默而識之(用於學習方法)
③人不知而不慍,三人行必有我師(用於思想修養)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譯:孔子說:」學了並時常溫習它,不也很高興嗎?
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譯:有同門師兄弟從遠方來(與我**學問),不也很快樂嗎?
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別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沒什麼不滿,不也算得上君子嗎?」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就可以做教師了.」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譯:孔子說:」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在學業上陷入困境.」
6.〔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譯:子貢問孔子說:「 孔文字(死後)憑什麼被稱作』文』呢?」
7.〔子曰:「敏而 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孔子說:「聰明而且 學習,不認為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可恥,因此被稱作『文』。」
8.〔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孔子說:「暗暗地記住它,學習而不知滿足,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對於我有哪一樣呢?」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譯: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師;
10.〔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選取他們的 的東西加以學習、採納,他們(身上)不 的東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論語》中論述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有哪些?
3樓:潛底呼吸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態度)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學習方法)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我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學習態度)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習態度)5、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學習態度)6、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學習態度)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習方法)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方法)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學習態度)10、思無益, 不如學也。
(學習方法)
4樓:廣琦浮雅琴
①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
學而不厭
敏而好學(用於學習態度)
②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默而識之(用於學習方法)
③人不知而不慍,三人行必有我師(用於思想修養)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譯:孔子說:」學了並時常溫習它,不也很高興嗎?
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譯:有同門師兄弟從遠方來(與我**學問),不也很快樂嗎?
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別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沒什麼不滿,不也算得上君子嗎?」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譯: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就可以做教師了.」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孔子說:」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在學業上陷入困境.」
6.〔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譯:子貢問孔子說:「
孔文字(死後)憑什麼被稱作』文』呢?」
7.〔子曰:「敏而
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孔子說:「聰明而且
學習,不認為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可恥,因此被稱作『文』。」
8.〔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譯:孔子說:「暗暗地記住它,學習而不知滿足,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對於我有哪一樣呢?」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譯: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師;
10.〔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選取他們的
的東西加以學習、採納,他們(身上)不
的東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論語》中談到的有關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修身做人的句子彙總
5樓:語文與生活
一、《論語》中關於「學習態度」的句子:
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二、《論語》中關於「學習方法」的句子: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論語》中關於「修身做人」的句子: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怕別人不理解我,只怕自己沒有能力。)
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憂愁,是肇因於以前沒有深思熟慮的作為;同樣的,今天的作為如果未經長遠的深思熟慮,未來必會嚐到苦果。)
3、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如果我們對自己要求嚴格認真,對別人卻能包容諒解,那就不會招到別人的怨恨了。)
4、君子**之美,不**之惡。小人反是。
5、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6、不遷怒,不貳過。(自己遇到不順心的事,心情不好,不能把情緒發洩在別人身上;同樣的錯誤,不要犯第二次,一定要知錯便改。)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6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方法: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
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態度:
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修身做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4.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5.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中講學習方法的句子和講學習態度的句子有哪些
7樓:匿名使用者
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學習持之以恆)子曰:」學而時習之,版不亦說
權乎。「(學習貴在實踐)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者則殆。」(學習要和思考結合起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習貴在反躬內省)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學習貴在循序漸進)「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學習詩詞章句和生活禮節的重要性)
」與人恭而有禮「(對待別人要恭敬有禮)
論語十則中論述學習方法的句子 是
8樓:
1、關於學習的態度.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孔子讚揚的顏淵就有這種發憤好學的樂觀精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雍也》)其次,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述而》)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專心致志,知難而進.
孔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讀書的人要立志於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 世俗所累.
同時,他還認為追求學問是乙個艱難的過程,要敢於知難而進,「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雍也》)針對冉求在學習問題上認為自己能力不夠的思想,孔子認為所謂能力不夠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來,你現在以能力不夠劃地自限,實際上是沒有堅持到底的緣故.在這裡孔子勉勵冉求要知難而進,只有這樣才能得道.
事實上孔子自己就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述而》).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這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同時,孔子提倡和讚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體現了孔子嚴謹的治學態度. 2、關於學習的方法.
孔子在和**的交談中多處提及學習方法問題,最著名的莫過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學思結合,勇於實踐.
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殆.
要求人們把學習積累和鑽研思考相結合,不能偏廢.另外,孔子還非常重視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對一知半解,淺嘗輒止.
9樓:一葉知秋
學而時習之;溫故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十二章中關於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的句子有哪些?(各3句)。
10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我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11樓:等待的天行健
學習方法: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
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態度:
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修身做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論語中所有關於學習的句子,《論語 》中的關於學習的句子有哪些?
廣元修宋夏 1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述而篇 譯文 孔子說 別人身上總有自己學習地方,對於他人好的地方,不妨加以學習和利用,而對於不好的地方則想辦法改進。不盲目排斥他人,隨時隨地的學習,不成功也難。2 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為政 譯文 孔子說 在...
有關於學習的句子論語的,論語中所有關於學習的句子
金玉潔蓓蓓 論語 中的名句 1 子 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出自 論語 學而 論語 是記錄孔子及其 言行的書。孔子 前551一前479 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 今山東曲阜 人,偉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論語 中 予曰 的 子 ...
論語中的名句,論語中的經典名句有哪些?
1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釋義 這句話出自 論語 雍也篇 志存高遠,樂在其中,即便身居陋巷,衣食簡樸,又有何妨?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格局決定了人生的高度。2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釋義 這句話出自 論語 子罕篇 艱苦的環境,困難的時刻,最能考驗一個人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