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叔
在古代當犯了錯之後,如果能得到皇帝的恩勉,那麼便可以免於死刑。所以有很多有功之臣皇帝為了獎勵他們的功勞,便會賜下免死金牌或者丹書鐵卷,這都代表了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在水滸傳當中,小旋風柴進財大官人就有丹書鐵卷,所謂的丹書鐵卷就是當朝皇帝贈送給柴家祖先的免死金牌。
因為宋朝的江山是從老柴家的手裡奪過去的,為了表達歉意,才會將丹書鐵卷送給柴氏的後人。所以小旋風柴進在江湖上享有很高的名譽,但最後這所謂的免死金牌還是沒有得到太好的用處。因為隨著時間的積累,這所謂的免死金牌失去了意義,畢竟奸臣當道。
所以我覺得在一個混亂的王朝當中,任何物品都不能成為你囂張跋扈的一種態度。因為小旋風柴進這個人,仗著丹書鐵卷結交天下盟友,其實早就被人看不慣,他不明白一點,那就是做人要保持低調。
在清朝的時候雖然沒有免死金牌這種物品,但是皇帝會賜給有功之臣黃馬褂。在清朝黃色的衣物一般人是絕對不可以穿著的,尤其是老百姓穿著黃色的衣物,這就是大不敬。這隻有皇親國戚或者有功之臣皇帝賞賜的黃馬褂才可以。
所以穿著黃馬褂可以說,走到**一般人都會退讓三分,這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而黃馬掛要比丹書鐵卷地位更高一些,畢竟這是當代皇帝所賞賜的含金量,也要高於丹書鐵卷。
2樓:瀟瀟姐姐的百度
“丹書鐵券”,是指古代帝王頒授給功臣的一種特權的憑證,又叫做”丹書鐵契“,在民間叫做”免死牌“、”免死金牌“,可見此”丹書鐵券“是多麼強大,頒授丹書鐵券的制度最早始於漢高祖劉邦,那麼“丹書鐵券”有什麼用處呢?
丹書鐵券"(簡稱"鐵券",民間俗稱"免死牌"),是封建帝王頒發給功臣、重臣的一種帶有獎賞和盟約性質的憑證,類似於現代普遍流行的勳章獎章,只不過其形制稍有不同,內涵較為寬泛。但從其源流、功能、性質等進行考查,可以認為"鐵券"是勳章的雛形。"鐵券"最初時用丹砂填字,合稱"丹書鐵契";樑時以銀填字,即"銀券";隋時用金填字,亦稱"金券"、"金書",所以後世稱"鐵券"為"金書鐵券",又因"鐵券"可以世代相傳,又稱"鐵券"為"世券"。
鐵券鐫刻的內容一般包括四個方面:一、賜券的日期,賜予物件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記載被賜者對朝廷的功勳業績;三、皇帝給被賜者的特權,如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關法律,持有鐵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後代,可以享受皇帝賜予的種種特權。
鐵券上的文字在漢時用丹砂填字,稱做“丹書鐵契”,即“鐵券丹書”。
可見在古代擁有“丹書鐵券”的大臣不是一般人,不是有大功之人就是很有本事之人,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就如同現在的獎盃,是對一個人的肯定。
3樓:
和開國皇帝一起打天下後有的一種保證,有免死一說。
4樓:喬楚筱
丹書鐵券比免死金牌還要厲害,而且可以世襲,像爵位一樣。
5樓:lllljy金魚
算是一種賞賜,具有護身符的效果,可以在免除死刑的一種特權,就像上學開始給你開後門一樣。
6樓:沙丁魚會飛的
這種類似於古代皇帝給人頒發的一種嘉獎令,擁有它等於擁有了一個免死金牌,無論做錯了什麼事情,都可以免去死刑。
7樓:
是古代帝王頒授給功臣重臣的特殊憑證,叫做丹書鐵券,在民間有著免死牌,免死金牌的說法。
8樓:老陳聊文化
“丹書鐵券”就是古代的免死金牌,是皇帝頒發給有功之臣的。
9樓:
“丹書鐵券”是皇帝頒發給有功之臣的一種獎勵,一種免罪的特權。
古代的丹書鐵券是隻有本人可以使用,還是親戚旁族子孫後代都可以使用?
10樓:南國北丶
古代的丹書鐵券是從漢高祖時期延續到清代才被廢止,一開始的丹書鐵券是隻有本人享用,到後來才發展為子孫可以使用。
人們對於丹書鐵券的好奇是出於它所謂的“免死”功效。事實上,在這種東西被漢高祖劉邦首創時,它並不具備這一功能,從韓信被夷滅三族,蕭何被關進牢房都可以看出。因為在那時它僅僅只是一種加官晉爵封侯的憑證。
要說它真正具有“免死”功效,則是發展到南北朝時期,那時擁有它的人可以免死一到三次,但是隻侷限於自己。
在北魏時期,孝文帝經常為宗親、近臣頒授鐵券,甚至有些大臣求著皇帝要鐵券,到隋唐時期,漸漸開始用金填字代替硃砂填字,這也是“免死金牌”的來歷。那時開國功臣被頒授鐵券已幾乎成了一種規定,而免死功效,也逐漸提升,從一開始自己免死1-3次,變為自己9次,子孫還可以再免死3次之多。也就是所謂的錢鏐鐵券,“……卿恕九死,子孫免三死。
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 可謂是是名副其實的"金書鐵券"。到了明代時,為了加強規範,以防假冒,通常把鐵券一分為二,一件授予獲賜者,另一件藏於內府,方便查閱。此時的免死牌,已經不再有那麼多次機會,而且子孫不再享有這個權利。
直到清代,這種丹書鐵券真正意義上被廢除。
11樓:
這個應該是都可以的,只是免死的次數不同而已,就拿唐代的錢鏐來說,他當時得到了一個丹書鐵卷,如果是他本人犯罪,可以免九死,如果自己的子孫犯罪,可以免除三死。這個制度一直從漢高祖劉邦時期開始到清代被廢除。
12樓:欒志用
好像沒啥卵用 柴進不是直接被搞砸了那
13樓:纖秀硬筆
丹書鐵券只要根你有血緣關係的人都可以用,但是隻適用於一個人,也就是說只能保一個人,而不能保整個血統或者說九族。
14樓:快樂的佩奇
丹書鐵劵(dān shū tiě quàn)俗稱“丹書鐵契”,又名“金書鐵券”、“金券”、“銀券”、“世券”等,省稱“鐵券”。丹書:用硃砂寫字;鐵契:
用鐵製的憑證。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文憑用丹書寫鐵板上,故名。
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將鐵卷從中剖開,朝廷和諸侯各存一半。
唐以後鐵卷不是丹書而是嵌金,《輟耕錄》記載唐賜吳越王錢鏐的鐵卷,形狀宛如瓦,高尺餘,闊三尺許,卷詞**鑲嵌。誓詞有所封的爵銜,官職及受封的功績等,另刻有“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
明代鐵卷依照唐制,不過“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後革爵革薪,不許仍故封,但貸其命耳”(明沈德符《野荻編》) [編輯本段]由來典故 丹書鐵劵,是封建帝王頒發給功臣、重臣的一種帶有獎賞和盟約性質的憑證,類似於現代普遍流行的勳章(或獎章),只不過其形制稍有不同內涵較為寬泛。但從其源流、功能、性質等進行考查,鐵券是勳章的雛形。
追溯鐵券制度的形式,最早濫觴於戰國時的銅節。“鐵券”一詞始於見於史籍《漢書·高帝紀》和《祭遵傳》,其曰“丹書鐵契”、“丹書鐵券”。程大昌《演繁露》中雲,鐵券壯如圓筒瓦形,鐵質金字,兩券合而為一整體,左券頒發給受券人儲存,右券藏入皇家內府或宗廟內,遇到特殊情況,將兩券合在一起,以檢驗真假,防止偽造。
不過從現存最早的鐵券來看,至唐代後期,鐵券的分藏制度已有所改變,圓筒瓦形已為覆瓦狀,不再對分收藏。
據史料載,早在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奪取政權後,為鞏固其統治,籠絡功臣,頒給功臣丹書鐵券,作為褒獎。當時的鐵券還無免罪和免死等許諾,僅作為一種封侯的憑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北魏孝文帝頒發給宗室、親近大臣的鐵券是作為護身防家之用。
南朝的宋齊樑陳四代,頒發鐵券已較為普遍。隋唐以後,頒發鐵券已成常制,凡開國元勳、中興功臣以及少數民族首領皆賜給鐵券,也給寵宦、宦官頒發鐵券。到宋元明清時期,鐵券的頒賜逐漸趨於完備。
明代起就規定有整套制度,朝廷根據功臣、重臣爵位的高低分為七個等次,各依品級頒發給鐵券,不得逾越。
鐵券鐫刻的內容一般包括四個方面:一、賜券的日期,賜予物件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記載被賜者對朝廷的功勳業績;三、皇帝給被賜者的特權,如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關法律,持有鐵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後代,可以享受皇帝賜予的種種特權。
鐵券上的文字在漢時用丹砂填字,即“丹書鐵契”;樑時用銀字填字,即“銀券”;隋時用金填字,亦稱“金券”,所以後世稱鐵券為“金書鐵券”,又因鐵券可以世代相傳,又稱鐵券為“世券”。
現存最早的鐵券,是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的五代吳越國王錢繆鐵券,已千餘年曆史,據報道,這道鐵券是公元896年,唐昭宗為嘉獎吳越王錢繆討伐董昌有功,特頒賜於錢繆的。鐵質鑄成,形如覆瓦狀,縱29.8釐米,橫52釐 米,厚2.
41釐 米,重約132兩,上嵌金字350個,正文25行,每行14字,全文端楷甚工,現金字多有剝落。鐵券的主要內容是記載被賜者征討董昌的功績,因其對朝廷有如此功勞,所以“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意即皇帝可免錢九次死罪),是皇帝賜給臣下的一種獎賞和信物。
由此以來,我國古代的鐵券無論其形制如何演變,內容如何豐富,目的始終沒有超出“表德彰義,率世歷俗”的範疇,這與現代的勳章、獎章的涵義是吻合的。 [編輯本段]歷史演變 始於漢高祖,後代沿之。原以丹書於鐵板,故名。
湧進僅為頒發給臣下的一種封侯及榮譽憑證。
南北朝以後,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西魏還密賜予欲歸附者,作為歸附後享有特權的保證,並聽世相傳襲。
唐朝在制度上作了明文規定。形制歷代不一,所世基本上仿唐制。
金朝鐵券狀如卷瓦,刻字畫欄,以金填之,半予功臣,半留內府,以御寶為合。
明洪武二年(1369)封功臣,因唐制有所損益,形亦如瓦,分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廣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廣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廣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廣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廣一尺四寸五分。
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廣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廣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所賜功臣履歷、恩數,中鐫免罪,減祿之數。封號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開國輔運推誠;從成祖起兵者,曰奉天靖難推誠;餘則為奉天翊運推誠和奉天翊衛推誠。
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頒給功臣,右藏內府,有事則合之,以取信。
洪武三年,賜鐵券者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二十五年,改制鐵券,又賜公及故公共八家。永樂初,靖難功臣亦有賜者。
15樓:非洲大酋長坐馬
不同朝代有不同規定,不能一概而論。反正明朝之前大多能給子孫用,但是一向都只能保一人,不能保全家。明朝更是通過修改法律,寫明“謀逆”不在丹書鐵券的保護範圍內
16樓:
直系子孫後代可以使用。
1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丹書鐵卷一般是世襲制,只有得到他的人,才能使用,逃避生死,如果親戚得到的話,也是可以使用的,不過皇上是有權利收回去的
「士」在古代是什麼樣的地位,或什麼樣的身份
中國古代社會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會階層,後演變為對知識分子的泛稱。原來可能指原始社會末期與氏族部落首領和顯貴同族的武士,進入階級社會後,他們成為統治階級的一部分。因古代學在官府,只有士以上的貴冑子弟才有文化知識,故士又成了有一定知識和技能之人的稱呼 春秋時代,各國之間征戰不休,步卒作用增加,車...
古代揚州是什麼樣的,古代的揚州是個什麼樣的城市
擺渡知道大師 揚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前486年,古代有時作楊州 按 漢碑中楊字皆從 木 從 手 系後人所改,王念孫有詳細考證 相當於現在的 省 揚州的名稱最早見於 尚書 禹貢 淮海維揚州 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個廣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 黃海 長江廣大地域內的江蘇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等省。據唐代...
古代戰爭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古代的棍是什麼樣子的?
齊東人也 影視作品都是藝術誇張,實際上古代騎兵交戰非常簡單,特別是兩個人單打獨鬥時,手腳快一點的也就兩三個動作,慢一點的也就一下,一個回合就過去了,這網慢可以計算一下,兩軍對壘時中間的距離為 一箭之地 約合現在75米左右 以雙方最前面的士兵不在對方的弓箭攻擊範圍之內為準 馬的奔跑速度平均為35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