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古蹟其五詩人從哪方面來寫的,詠懷古蹟其五杜甫,這首詩在表達上突出手法是什麼

時間 2021-10-28 01:19:27

1樓:北靜秋梵

《詠懷古蹟·其五》由杜甫創作,作者進謁武侯祠而追懷諸葛亮有感而發寫的詩。全詩以議論為主,從諸葛亮的功績入手來寫,稱頌諸葛亮的英才挺出,惋惜其志不成。句句含情,讓人感慨!

2樓:

《詠懷古蹟.其五》,當時詩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發而為詩。作品以激情昂揚的筆觸,對其雄才大略進行了熱烈的頌揚,對其壯志未遂嘆惋不已!

「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曰宙,「垂於宙」,將時間空間共說,給人以「名滿寰宇,萬世不朽」的具體形象之感。首句如異峰突起,筆力雄放。次句「宗臣遺像肅清高」,進入祠堂,瞻望諸葛遺像,不由肅然起敬,遙想一代宗臣,高風亮節,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總領全詩。

接下去進一步具體寫諸葛亮的才能、功績。從藝術構思講,它緊承首聯的進廟、瞻像,到看了各種文物後,自然地對其豐功偉績作出高度的評價:「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紆,屈也。紆策而成三國鼎立之勢,此好比鸞鳳高翔,獨步青雲,奇功偉業,歷代敬仰。然而詩人用詞精微,一「紆」字,突出諸葛亮屈處偏隅,經世懷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業,亦隻雄鳳一羽罷了。

「萬古雲霄」句形象有力,議論達情,情託於形,自是議論中高於人之處。

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膽略,使人如見其羽扇綸巾,一掃千軍萬馬的瀟灑風度。感情所至,詩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的讚語。伊尹是商代開國君主湯的大臣,呂尚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有功,蕭何和曹參,都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初的名相,詩人盛讚諸葛亮的人品與伊尹、呂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從容鎮定的指揮才能卻使蕭何、曹參為之黯然失色。

這,一則表現了對武侯的極度崇尚之情,同時也表現了作者不以事業成敗持評的高人之見。劉克莊曰:「臥龍沒已千載,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許之。

此詩儕之伊呂伯仲間,而以蕭曹為不足道,此論皆自子美髮之。」黃生曰:此論出,「區區以成敗持評者,皆可廢矣。

」可見詩人這一論斷的深遠影響。

最後,「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詩人抱恨漢朝「氣數」已終,長嘆儘管有武侯這樣稀世傑出的人物,下決心恢復漢朝大業,但竟未成功,反而因軍務繁忙,積勞成疾而死於征途。這既是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高尚品節的讚歌,也是對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嘆惋。

這首詩,由於詩人以自身肝膽情志弔古,故能滌腸蕩心,浩氣熾情動人肺腑,成為詠古名篇。詩中除了「遺像」是詠古蹟外,其餘均是議論,不僅議論高妙,而且寫得極有情韻。三分霸業,在後人看來已是赫赫功績了,而對諸葛亮來說,輕若一羽耳;「蕭曹」尚不足道,那區區「三分」就更不值掛齒。

如此曲折回宕,處處都是抬高了諸葛亮。全詩議而不空,句句含情,層層推選:如果把首聯比作一雷乍起,傾盆而下的暴雨,那麼,頷聯、頸聯則如江河奔注,波濤翻捲,愈漲愈高,至尾聯蓄勢已足,突遇萬丈絕壁,瀑布而下,空谷傳響──「志決身殲軍務勞」──全詩就結於這動人心弦的最強音上。

詠懷古蹟其五杜甫,這首詩在表達上突出手法是什麼?

3樓:9點說史

從藝術構思講,它緊承首聯的進廟、瞻像,到看了各種文物後,自然地對其豐功偉績作出高度的評價:「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紆,屈也。紆策而成三國鼎立之勢,此好比鸞鳳高翔,獨步青雲,奇功偉業,歷代敬仰。然而詩人用詞精微,一「紆」字,突出諸葛亮屈處偏隅,經世懷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業,亦隻雄鳳一羽罷了。

「萬古雲霄」句形象有力,議論達情,情託於形,自是議論中高於人之處。

《詠懷古蹟五首(其五)》

唐代: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譯文: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萬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無比敬仰。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籌畫的結果,他猶如展翅高翔在雲霄的鸞鳳。

才華超絕與伊尹呂尚難分高下,指揮千軍萬馬非曹參蕭何能比。漢朝的氣運已經衰落難以恢復,他意志堅決終因軍務繁忙殉職。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詩,由於詩人以自身肝膽情志弔古,所以能滌腸蕩心,浩氣熾情動人肺腑,成為詠古名篇。詩中除了「遺像」是詠古蹟外,其餘均是議論,不僅議論高妙,而且寫得極有情韻。

三分霸業,在後人看來已是赫赫功績,而對諸葛亮來說輕若一羽,「蕭曹」尚不足道,那區區「三分」就更不值得掛齒。詩句寫得這樣曲折跌宕,處處都是抬高了諸葛亮。

這首詩通篇議論但不空泛,句句含情,層層蓄勢,到詩的尾聯達到高潮:「志決身殲軍務勞。」全詩就結束於這裡的最強音上。

這組詩是詠古蹟懷古人進而感懷自己的作品。作者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從夔州出三峽,到江陵,先後遊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蹟,對於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蹟五首》,以抒情懷。

4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詠懷古蹟五首》中的最末一篇。當時詩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發而為詩。作品以激情昂揚的筆觸,對其雄才大略進行了熱烈的頌揚,對其壯志未遂嘆惋不已!

"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曰宙,"垂於宙",將時間空間共說,給人以"名滿寰宇,萬世不朽"的具體形象之感。首句如異峰突起,筆力雄放。次句"宗臣遺像肅清高",進入祠堂,瞻望諸葛遺像,不由肅然起敬,遙想一代宗臣,高風亮節,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總領全詩。

接下去進一步具體寫諸葛亮的才能、功績。從藝術構思講,它緊承首聯的進廟、瞻像,到看了各種文物後,自然地對其豐功偉績作出高度的評價:"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紆,屈也。紆策而成三國鼎立之勢,此好比鸞鳳高翔,獨步青雲,奇功偉業,歷代敬仰。然而詩人用詞精微,一"紆"字,突出諸葛亮屈處偏隅,經世懷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業,亦隻雄鳳一羽罷了。

"萬古雲霄"句形象有力,議論達情,情託於形,自是議論中高於人之處。

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膽略,使人如見其羽扇綸巾,一掃千軍萬馬的瀟灑風度。感情所至,詩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的讚語。伊尹是商代開國君主湯的大臣,呂尚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有功,蕭何和曹參,都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初的名相,詩人盛讚諸葛亮的人品與伊尹、呂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從容鎮定的指揮才能卻使蕭何、曹參為之黯然失色。

這,一則表現了對武侯的極度崇尚之情,同時也表現了作者不以事業成敗持評的高人之見。劉克莊曰:"臥龍沒已千載,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許之。

此詩儕之伊呂伯仲間,而以蕭曹為不足道,此論皆自子美髮之。"黃生曰:此論出,"區區以成敗持評者,皆可廢矣。

"可見詩人這一論斷的深遠影響。

最後,"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詩人抱恨漢朝"氣數"已終,長嘆儘管有武侯這樣稀世傑出的人物,下決心恢復漢朝大業,但竟未成功,反而因軍務繁忙,積勞成疾而死於征途。這既是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高尚品節的讚歌,也是對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嘆惋。

這首詩,由於詩人以自身肝膽情志弔古,故能滌腸蕩心,浩氣熾情動人肺腑,成為詠古名篇。詩中除了"遺像"是詠古蹟外,其餘均是議論,不僅議論高妙,而且寫得極有情韻。三分霸業,在後人看來已是赫赫功績了,而對諸葛亮來說,輕若一羽耳;"蕭曹"尚不足道,那區區"三分"就更不值掛齒。

如此曲折回宕,處處都是抬高了諸葛亮。全詩議而不空,句句含情,層層推選:如果把首聯比作一雷乍起,傾盆而下的暴雨,那麼,頷聯、頸聯則如江河奔注,波濤翻捲,愈漲愈高,至尾聯蓄勢已足,突遇萬丈絕壁,瀑布而下,空谷傳響──"志決身殲軍務勞"──全詩就結於這動人心弦的最強音上。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表達詩人什麼思想感情

5樓:可愛的康康哥

詩人有感於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時表現了昭君對故國的思念與怨恨,並讚美了昭君雖死,魂魄還要歸來的精神,從中寄託了詩人自己身世及愛國之情。

《詠懷古蹟五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慶奉節)寫成的組詩。全詩語言凝練,氣勢渾厚,意境深遠。

全詩(節選)如下: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夜月 一作:月夜 環佩 一作:環佩)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譯文如下:

千山萬嶺好像波濤奔赴荊門,王昭君生長的鄉村至今留存。

從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獨留的青墳對著黃昏。

只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裡環佩叮噹是昭君歸魂。

千載琵琶一直彈奏胡地音調,曲中抒發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6樓:檾茗蔏菏荼

此詩吟詠王昭君,並對王昭君淒涼的身世、壯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並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顛沛流離的身世之感,抒發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詠懷古蹟·群山萬壑赴荊門》是唐代詩人杜甫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慶奉節)寫成的組詩《詠懷古蹟五首》的第三首。在寫作手法上,語言凝練,氣勢渾厚,意境深遠。

詠懷古蹟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

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

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7樓:岸裡何以顧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 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 獨留青塚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 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

這是《詠懷古蹟五首》中的第三首,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

詠懷古蹟其五頸聯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8樓:千世絕殤

運用典故,表達對諸葛亮的敬佩之情,希望自己能像孔

明一樣,為國家盡忠,保國家安定(愛國之情)。

杜甫,中唐時期的詩人,恰逢安史之亂,一生鬱鬱不得志。都城被破後,過著飄泊不定的生活,看著國家每況愈下,杜甫心急如焚卻又無可奈何,希望驅敵於國門外,可惜無人用他,空有一腔壯志。看到諸葛亮的遺像,想到他的雄才偉略,想到他的赫赫功績,自然會聯想到自己的悲哀境遇。

所以說會羨慕諸葛亮,羨慕他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愛國之情。

描寫王昭君的詩及鑑賞,除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小生這廂有禮啊 王昭君 李白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 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明妃曲 王安石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溼春風鬢腳垂.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

詠懷古蹟其三詩中獨留用的好,好在哪

檾茗蔏菏荼 獨留 一詞寫出了王昭君為國和親後的悽慘命運。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前兩句寫昭君村,這兩句才寫到昭君本人。詩人只用這樣簡短而雄渾有力的兩句詩,就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從這兩句詩的構思和詞語說,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 恨賦 裡的話 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台稍遠,關山無極。望君王兮...

跪求阮籍《詠懷詩》(其六十七)的古今異義詞和解釋

魅雨蝶 古今異義 自己整理的 被服 古義 穿衣服 今義 被子和衣服。制度 古義 指儒家的禮樂制度 今義 制定的法度 規範。稻粱 古義 指祭祀用的糧食 今義 五穀雜糧。顏色 古義 容顏臉色 今義 色彩。委曲 古義 曲折婉轉 今義 虧待。 齊東人也 注 洪生 鴻儒,有名望的儒生。資 憑藉。制度 指儒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