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愛生活
以理論理性的限度揭示出過往形上學探索的虛妄,並從實踐出發為形上學重新奠基。康德哲學的歷史貢獻,就是為乙個時代的人類精神開闢了一座可以暫時安歇的冰山。
康德在以下三個方面論述了形上學的範圍與任務:人生中絕對、無條件的東西是什麼?現實存在中無條件、絕對的東西是什麼?普遍、絕對的東西是什麼?
人生中,有沒有超越這種有限、有條件的生存方式的東西呢?也就是說,有沒有超越死亡的東西存在,這個問題涉及靈魂不朽這個哲學命題;
現實存在只是有條件的鏈條,還是在其中間也有無條件行為存在的空間?這牽扯的是自由這個哲學問題;最後,是否有某種東西存在,它是所有有條件存在之總和,特別是世界與人最終也是依它而存在?這就是上帝命題。
因此,康德認為,**「上帝、自由與靈魂不朽」是形上學「無法避免的任務」。
康德要搞清楚這些問題。但恰恰在這個領域,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懷疑的。在漫長的形上學史上,哲學家們對這些問題的研究都是些「單純的摸索」,「未能觸及問題本身」。
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能直接從某個形上學方面的假設開始,而必須首先提問產生這種懷疑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對這類問題搞不清楚?這就是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給自己提出的任務。
這本書如同乙個舞台,所要表現的如同一場人們為了獲得形上學方面的認識而上演的戲劇。演員就是哲學上的種種根本問題,劇情便是人們千方百計地試圖得到準確的答案,而這些努力卻毫無例外地一一遭到了失敗。
最終康德發現,在這一領域,人根本不可能得到正確的答案,其原因便在於人的理性的本質之中。也就是說,人的理性不可能深入到可見的現實存在的背後而發現它的根本原因這一點,可以非常清楚地從「自由」這個問題上看出來:
我們可以舉出很多具有說服力的理由來證明人是自由的,同時又可以提出一系列同樣具有說服力的理由證明人是不自由的。關於「靈魂不朽」以及「上帝」的爭論也是如此。這類問題無法借助純粹的理論理性得到解答。
2樓:匿名使用者
康德哲學是從知識的普遍必然性開始的,不同的是他並不懷疑普遍必然性原則存在,他認為自己要做的是為已有的科學知識尋求其可能性條件,並劃定科學知識的範圍,從而為科學重新奠定牢固的基礎。
為了說明這一點,康德主張「調和」經驗論和唯理論。他一方面贊同經驗論的觀點,即世人的一切知識都是經驗知識,離開經驗世人沒有任何知識;另一方面,也贊同唯理論對經驗論的批評:對科學知識來說僅有經驗是不夠的,它們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是先天的。
他的問題是:**於經驗的知識是如何獲得普遍必然性的。康德分析了世人現有的知識的結構。
他認為,按時間先後說,先於經驗世人沒有知識,世人的一切知識都從經驗開始,但並不能說一切知識都來自經驗,因為在經驗中就已經有先天知識的成分了,否則經驗本身也不能形成。
康德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3樓:兔
1.先驗論。
2.二律背反,確定知識界限,影響很大。
3.不可知論(不完全可知),第二條的推論。
4.道德先驗論(絕對主義),道德取決於其動機,而且有人類普遍認同的道德(即先驗的道德)
5.觀念論。包含在第一條裡面,和柏拉圖理念論相對。
4樓:窩窩煮蛋殼
頭頂萬丈星空,道德在我心中。
康德主張的是什麼?主要思想
5樓:穠華
康德主張將經驗轉化為知識的理性是人與生俱來的,沒有先天的範疇我們就無法理解世界。
主要思想: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經驗對知識的產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經驗轉換為知識,就需要理性,而理性則是天賦的。
人類通過範疇的框架來獲得外界的經驗,沒有範疇就無法感知世界。因此範疇與經驗一樣,是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但事物本身與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遠無法確知事物的真正面貌。
叔本華的主要思想:意志是世界的本質。人的軀體也是自我意志的表現,動物的各種活動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理性及表現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慾望的表現,知識也是意志的工具。
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
6樓:為誰為誰為
德哲學理論的乙個基本出發點是:將經驗轉化為知識的理性(即範疇)是人與生俱來的,沒有先天的範疇我們就無法理解世界。
他的這個理論結合了英國經驗主義與歐陸的理性主義,對德國古典哲學與浪漫主義影響深遠。康德的道德哲學理論也十分著名。此外他還曾針對太陽系的形成提出第乙個現代的理論解釋,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設。
在宗教問題上,康德承認無論是經驗還是理性都無法證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認為,為了維護道德的緣故,我們必須假設上帝與靈魂的存在。他把這些信仰稱為實踐的設準,即乙個無法證明的假設,但為了實踐的緣故該假設必須成立。
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義者,他支援法國大革命以及共和政體,2023年出版的《論永久和平》應該是康德為人類貢獻的最後一部有深遠影響的著作,書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聯邦、不干涉內政的主權國家原則等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的構想。
7樓:匿名使用者
康德哲學思想綜述
在康德所處的時代,歐洲哲學思想主要有兩種重要理論:由洛克、休謨等人發展出來的經驗主義,以及笛卡兒等人的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者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於人的經驗,而理性主義者則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於人自身的理性。
而康德則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兩者的觀點。康德認為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經驗對知識的產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
把經驗轉換為知識,就需要理性(康德與亞里斯多德一樣,將這種理性稱為「範疇」),而理性則是天賦的。人類通過範疇的框架來獲得外界的經驗,沒有範疇就無法感知世界。因此範疇與經驗一樣,是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
但人類的範疇中也有一些可以改變人類對世界的觀念的因素,他意識到,事物本身與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遠無法確知事物的真正面貌。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康德指出,沒有人可以相象乙個存在於沒有時間與空間的世界中的物體,因此他強調沒有時間與空間,經驗就是不可能的,這兩者先於一切。此外康德也認為經驗必需來自於心靈以外。
也就是說,乙個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圍的世界,但永遠無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為知識的產生需要時間、空間與範疇三個要件。
在因果律方面,康德也推翻了休謨的觀點。休謨認為因果律並不存在,人類只是由於習慣才認為兩個現象之間有關聯。也就是說,我們只能感知白球與黑球的運動,但卻無法感知白球導致黑球移動的肇因。
正是因為我們無法感知因果律本身,所以休謨認為我們無法證明因果律的存在。但是康德認為因果律是人類理性的結果,康德贊同休謨認為因果律不來自於經驗,但他相信可以證明自然法則,因為自然法則就是人類認知的法則。因果律其實就是人類理性的表現。
倫理學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說法,而是認為意志為自己立法,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這套自然法則是無上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性的道德準則。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某乙個個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
因此康德認為,乙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範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採取該行為的動機。康德還認為,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準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
8樓:向陽處春暖花開
康德認為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經驗對知識的產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經驗轉換為知識,就需要理性(康德與亞里斯多德一樣,將這種理性稱為「範疇」),而理性則是天賦的。
人類通過範疇的框架來獲得外界的經驗,沒有範疇就無法感知世界。因此範疇與經驗一樣,是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但人類的範疇中也有一些可以改變人類對世界的觀念的因素,他意識到,事物本身與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遠無法確知事物的真正面貌。
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康德指出,沒有人可以相象乙個存在於沒有時間與空間的世界中的物體,因此他強調沒有時間與空間,經驗就是不可能的,這兩者先於一切。此外康德也認為經驗必需來自於心靈以外。也就是說,乙個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圍的世界,但永遠無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為知識的產生需要時間、空間與範疇三個要件。
9樓:匿名使用者
康德(1724~1804),德國大哲學家。此文內的康德著作摘句共十二條,據查均出自康德所著《道德形上學原理》一書。此書有唐鉞譯本,名《道德形上學探本》(商務版)。
因此,此處所說「康德思想要點」,實為就康德的道德學說而言。又,這些摘句與唐譯本對照,似為作者參照了唐譯而自己又重譯的。——輯錄者
履行個人一切義務的人具有一種尊嚴與偉大。雖則就他服從道德律這一點說,他並不見得偉大,但是因為他對於這個道德律,他就是立法者,並以此之故他才服從它,那麼,他就是偉大與尊嚴了。——在上文我們已經指明,也不是恐懼,也不是愛好,只有尊重定律才使行為在道德上可貴。
人的尊嚴就在於這個能夠作普遍律的立法者的資格,而自己就服從這個定律。
形式的哲學叫做邏輯。實質的哲學關於某些一定的物件而這些物件所依從的定律者又有兩種:一是關於自然界nature的定律,二是關於自由freedom的定律。
研討自然律的叫做自然學或自然哲學;研討自由律的叫做倫理學,或道德哲學。
邏輯不能有什麼經驗的empirical部分(中略);反之,自然哲學和道德哲學卻各有其經驗的部分。因為前者是要把自然界認為一種經驗物件而決定它的定律,後者是要在人類意志受自然界勢力左右的範圍之內決定人類意志的定律。可是前一定律是一切事物實際怎樣出現的定律;而後者則是一切事情理應怎樣出現的定律。
至於倫理學呢,那麼它一定要兼顧到理應發生的事情常常不發生的情形。
道德律是人人得要承認的責務obligation,其根據一定不要從人性或是從人所處的世間環境去尋求,一定要超乎經驗地單單求之於純粹理性的概念。例如「你不應說謊」或任何其他訓誡根據純乎經驗的原理的,也許在某些方面是普遍性的,可是只要這個訓誡有一點點依於經驗的根據,即令是極少一點點,也許只是關於其動機,那麼,此一訓誡或許是個實用上的規則,卻總不可以稱為道德律。
這樣行為無論多麼正當,多麼可愛,總沒有真正道德的價值,只不過是與其他愛好居於同等地位——這類愛好例如好榮譽,假如恰巧目的在於有益公眾並合乎義務因而是榮譽的事情,是值得讚美鼓勵,但不值得敬重。因道德的意義就在於這種行為應該出於義務心,不是出於愛好,所以它便沒有道德價值。
雖然敬重或尊重是情感,但它不是受自外來影響的情感,乃是由個純理的概念自己養成的,所以與前類可以歸於愛好或恐怖的一切情感性質不同。
我們要考究的不是我們能看見的行為,而是我們看不見的那些發生行為的內心原則。好意志像寶珠似的,會自己發光,其自身具有金粒的價值。它有用,或是無結果,對於這個價值既不能增加分毫,也不能減少分毫。
人自身實在有個使他與萬物有別,並且與他受外物影響那方面有別的能力;這個能力就是理性。理性是純粹自動,所以比悟性都還高,為的是:悟性雖然也是自動,不像感官那樣只含著我們被動地受外物影響而後起的感覺,但是悟性只能產生那些把感覺規則化並把它聯合在乙個意識之內的概念,此外不能產生什麼;並且倘若沒有這樣利用感官,悟性就絕不能有思想作用。
反之,理性在所謂理念ideas(即理想的概念)這方面那麼純乎自動,弄到它高於一切感官所能貢獻的東西;並且理性最重要的功能,就在把感覺世界與悟性世界分別開,因而規定悟性的限界。
要知道,到了自然律的決定終止的地方,一切解釋(explanation)也要終止。我們雖不了解道德令式在實踐上的絕對必然性,但是我們卻了解了它的不可了解的性質。
漱按:康德哲學之特徵,即在其與英國人之功利主義,美國人之實用主義正好相反處。人們的思想意識由於時間(古今)空間(中外)種種條件之不同,可能有種種數說不盡的相反。
此數說不盡的互相背反,可以構成乙個大圓輪。凡怪訝於某一思想主張者皆少見多怪之人也。
康德的理論是什麼,康德主張的是什麼?主要思想
康德哲學框架分析命題是主語包含謂詞的命題 綜合命題是主詞不包含謂詞的命題分析命題都是先驗命題 綜合命題多是後驗命題 但存在先驗綜合命題,這論證了數學的可能康德認為這可以推演到形而上學領域,即在物自體和現象界存在這樣的調和性概念 也就是他所謂的純粹理性將之類推在實踐中則是實踐理性 將之類推在審美中則為...
康德的哲學觀點,康德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什麼
燕燕知識百科 伊曼努爾 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 純粹理性批判 實踐理性批判 和 判斷力批判 純粹理性批判 要回答的問題是 我們能知道什麼?康德的回答是 我們只能知道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到的東西,哲學除了能幫助我們澄清使知識成為可能的必要條件,就沒有什麼更多的用處了,自從柏拉圖以來的康德把這個問題徹底給...
伏爾泰 孟德斯鳩 盧梭 康德的觀點
伏爾泰信奉自然權利說,認為 人們本質上是平等的 要求人人享有 自然權利 他主張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認為財產權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理想化了,認為最理想的是由 開明 的君主按哲學家的意見來治理國家。在哲學上,他承認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肯定認識採源於感覺經驗,但他又認為神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