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什麼稱上品中品下品下生,佛教中說的上品 中品 下品,這三品在世間人是什麼位置?

時間 2021-10-14 22:54:30

1樓:匿名使用者

1、上品上生:一生即開。0小時。

2、上品中生:經宿即開。12小時。(一夜)3、上品下生:一日一夜。24小時。

4、中品上生:蓮華尋開。24小時後。疑為三天。

5、中品中生:經於七日。疑為6日。

6、中品下生:經七日已。7日。

7、下品上生:經七七日。49天。

8、下品中生:經於六劫。6大劫。80.64億年。

9、下品下生:十二大劫。12大劫。161.28億年。

2樓:aaa**王

《佛說觀無量壽經》 裡說過 可以先去九品往生 下品下生12大劫後 也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不用必須成佛 也可以的 這個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殊勝之處··

**原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

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生輩想,名第十六觀。

3樓:匿名使用者

上品上生至下品下生共九品,合稱為九品度生

佛教中說的上品、中品、下品,這三品在世間人是什麼位置?

4樓:荒誕不經

九品是佛教名詞,極樂世界之四土,每一土中各分九品,九品之中每一品中又各分九品,九品之中每一品中又各分九品,如是層層無盡,品位亦無盡也。

以下所說九品之相,是將四土九品合而論之,非指一土中之九品也。

下品下生

若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後乃改悔,發心念佛。若信願具足,念佛之時心多散亂,妄念紛飛,謂之散心念佛,是下品下生之相,以五逆惡障故,不能攝心為戒,障於禪定,故心多散亂。

對治散亂之法,可用印光大師十念記數法。

下品中生

若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雖已破戒,卻不生慚愧,遮掩破戒,不淨說法。說法是善,破戒是惡,故成雜毒之善。

後乃改悔,發露懺悔,發心念佛,念佛之時,若干句中,不夾雜妄念,謂之成片念佛。此時散亂漸少,定力漸增,正在念佛之時,時而散亂,時而成片,是下品中生之相。《文鈔·復馬契西居士書四》雲:

「成片者,純一無雜之謂也。」 純一無雜是定,此人以破戒故,障於禪定,故僅能成片。以說法故,集積善功,故高於下品下生中人。

若欲更高品位,當嚴持淨戒,極力懺悔。

念佛之人,貴在持戒,律淨雙修最為穩當,如比丘犯四根本戒,是波羅夷罪,不通懺悔,人天無分,何況涅槃。唯淨土法門有勝義方便,因念佛故,得生西方,可下品中生,如《觀無量壽佛經》曰:「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

」偷僧祇物是破盜戒,不淨說法是指破淫戒人而為他人演說佛法教義。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但是此人修念佛法門,故得下品中生,此是淨土勝義方便也。

若修餘門,則不通懺悔,必墮地獄矣。

下品上生

若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後善根成熟,自省改悔,發心念佛。若信願具足,正在念佛之時,從頭至尾毫無散亂,心存 正念,除佛號外所有妄念皆不生起,不念佛時則心仍散亂,如是念佛謂之成段念佛,是下品上生之相。

總而論之,下三品中皆是不善眾生,是謂下根凡夫。下根之中又分三根:

一、下下根,造上品五逆十惡者是下下根人,下下根念佛時,從始至終皆有妄想,是謂散心念佛,屬下品下生;

二、下中根,造中品十惡者為下中根人,下中根念佛時,時而散 亂,時而成片,是謂成片念佛,屬下品中生;

三、下上根,造下品十惡者為下上根人,下上根人正念佛時,便全無妄想,不念佛時,妄想又起,是謂成段念佛,屬下品上生。祈勉勵。

中品下生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下品十善,行世仁慈,恪守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性調柔善,不簡自他是非人我,見物遭苦慈心救之,雖不曾聞佛法,但其心其行暗合佛教五戒,屬世俗善。此人若遇善知識教以念佛,信願具足,念佛之時貪心不起,是中品下生。

中品中生

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此位中人,能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但僅以一日一夜持戒功德,戒香薰修,由戒生定,念佛之時嗔心不起,是中品中生。

中品上生

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惡,以此善根,回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此位中人,能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無論重戒輕戒,嚴持不犯,畢命為期,非僅一日一夜。若不慎犯戒,立即懺悔,不使罪業超過一日一夜,如是戒香功德,薰修禪定,故念佛之時痴心不起,是中品上生。

結而論之,中三品中皆是善人,與《佛說無量壽經》中下輩齊,此中分三根:

一、中下根,合於五戒世間八德者,是中下根人,又名世間善人,中下根人念佛之時貪心不起,可中品下生。

二、中中根,若一日一夜不犯諸戒者,是中中根,又名小乘下善凡夫。中中根人念佛之時嗔心不起,可中品中生。

三、中上根,若一生不犯諸戒者是中上根人,又名小乘上善凡夫。中上根人念佛之時痴心不起,可中品上生。

復次,中三品中,僅是伏住貪嗔痴,而絲毫未斷,是名相似事一心,以四土論,屬凡聖同居土,以圓教論,屬五品觀行位,為外凡位也。以三昧論,屬凡夫念佛三昧。

上品下生

若有眾生,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自利利他之無上菩提心。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雖是大乘下善凡夫,但是,唸到斷見惑,是圓教初信、別教初住位。

唸到斷思惑是圓教七信、別教七住位,此時證入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者,已斷見思二惑,故不為見思二惑所擾亂耳,是為上品下生,以三昧論,屬二乘念佛三昧。以四土論,屬方便有餘土。若僅斷見惑,思惑未斷,則仍屬凡聖同居土。

上品中生

若有眾生,發菩提心,深信因果,或讀誦大乘方等經典,或不誦大乘方等經典,但是善解義趣,於第一義空之理,深信不疑,心不驚動,不謗大乘。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雖是大乘中善凡夫,能念到斷塵沙惑伏無明惑者,是上品中生,在圓教八信、九信、十信位,假觀現前,見俗諦理,開法眼,成道種智。

八信斷三界內塵沙,九信斷界外塵沙,十信伏無明,仍屬方便有餘土,仍屬事一心不亂,亦可名相似理一心不亂。以五位論,屬資糧、加行二道。仍是內凡位。

上品上生

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

具三心者,即是發菩提心,又能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則淨業三福具足。雖是大乘上善凡夫,但念佛之行,能念到豁破無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者是上品上生,是名理一心不亂。

以三昧論,屬菩薩念佛三昧。在圓教初住至等覺位,計四十一位次也。以四土論,屬實報莊嚴土。

以五位論:屬見修二道。初住為見道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計四十一位次為修道位也。

總而論之

上三品中,也有三根:

一、上下根,發菩提心,半信因果者是;

二、上中根,發菩提心,深信因果,或讀誦大乘,或不誦大乘者是;

三、上上根,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者是。仁者善思之。

理一心不亂,若言悟入,即大勢至法王子所雲:「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之謂,若言證入,即是上品上生。凡夫之心(圓教十信位以下皆名凡夫,其中五品觀行位以下為外凡,初信至十信為內凡),因無明復蔽,不得開顯如來秘藏。

念佛功德,從真心起,真心如日,無明如暗,是日出,群暗消,稱洪名,無明滅,故念佛能豁破無明,開顯如來藏心,此如來藏心,乃法身、般若、解脫三德秘藏,破一品無明,證一分三德,無明斷盡,證入常寂光土,究竟成佛。謂之究竟位。

《要解》雲:「事一心不為見思所亂,理一心不為二邊所亂,即修慧也。」「二邊」指空有二邊,理一心不亂,不為空有二邊所擾亂,全歸中道,念念流入薩婆若海,(如來一切種智海),《疏鈔》雲:

「若言其有,則能念之心,本體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無,則能念之心,靈靈不昧,所念之佛,歷歷分明,若言亦有亦無,則有念無念俱泯,若言非有非無,則有念無念俱存。」是理一心不亂境界也。亦即正念佛時,內無我相,外無人相眾生相,中無壽者相,雖離四相,但是,一句佛號歷歷分明,句句清楚,念念不斷,心心無間,是名理一心不亂也。

《疏鈔》雲:「理一心者,念而無念,即實相也。」《文鈔·復馬契西居士書五》雲: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者,乃唸到相應時,雖常念佛,了無起心動念之相,(未相應前,不起心動念念則不念矣),雖不起心動念,而一句佛號,常常稱念,或憶念,故云:『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也,無念,不可認做不念,無念而念,謂無起心動念之念相,而復念念無間。」《華嚴經》雲:

「若常念佛心不動,則常睹見無量佛,若常睹見無量佛,則見如來體常住。」正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之理一心不亂境界也,以三昧論,是菩薩念佛三昧也。

或曰:「四禪八定,次第分明」,吾則曰:「九品四土,位次炳然」,四禪八定,不了生死,九品四土,一生成佛,上之則等覺菩薩,如文殊,普賢尚發願求生淨土,下之則五逆十惡,亦可立登九品,故《要解》雲:

「上上根不能逾其閫,下下根亦能臻其域。」矧彌陀接引,釋迦勸進,吾輩凡夫,何甘落後?當勤精進,踵文殊普賢賢之芳蹤,秉釋迦彌陀之遺教,信願持名,依教奉行,堪稱如來第一**,眾生第二導師也,祈上求。

在佛教中,何為“自性”,在佛教中,什麼是自性

念憶 何其自性.本來清靜。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五祖大師給六祖講 金剛經 講到你不要著住到情上,也不要著住到愛上,也不要著住到空上,也不要著住到有上,你要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佛教中“圓寂”是指什麼,佛教中“圓寂”是指什麼? 5

尖牙 梵語parinirva n a 之意譯。舊譯滅度 入滅。音譯般涅盤。謂圓滿諸德,寂滅諸惡。佛陀之死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圓滿諸德,寂滅諸惡,故稱圓寂,後世轉而稱僧徒之死。又作歸寂 示寂 入寂。與涅盤 遷化 順世 歸真同義。即捨去有漏雜染之境,歸入無漏寂靜涅盤界之謂。亦指離生死之苦,全靜妙...

佛教中身材很高的佛是什麼佛,佛教中什麼佛最大

是什麼佛不是由身材高低來判斷的,而是由外貌特徵 手印 法物 坐姿等來判斷。在寺廟裡一般塑得最高的佛是釋迦摩尼佛。常見的佛像 菩薩像 羅漢像以及明王像各自不同的特點。佛像特點小乘認為佛只有釋迦牟尼一個,大乘則認為,十方三世有無量的佛。在無量的佛中,經常描繪供觀禮拜的有 現世的釋迦牟尼佛 未來世的彌勒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