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中國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飲酒。五戒,是佛門四眾**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須受持。
五戒是遠離一切惡法,生長一切善法的基礎,嚴持五戒,即為得一切戒的根本,證得一切無漏功德和聖果的所依處。戒是佛陀從大悲心中流露出來淨化人身心的甘露,是佛**求得出離的根本保障。聖嚴法師在
《戒律學綱要》中,以五戒通往人天的護照。五戒是做人的準則,若能受持五戒,則能保住人身不失。戒在修學佛法中有著殊勝的功德,所謂戒為一切諸善功德住處。
人必止惡才能行善,有了向善之心,才能進一步希求解脫。故《瓔珞本業經》雲:「一切眾生,初入三寶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
」世間上最大的利益,莫過於學佛了生死,成就菩提,我們要想成就這樣善法,就必須要持戒。
2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五戒是五條戒律或行為準則。中國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飲酒。
「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這是配合中國固有文化而說。
3樓:青竹遺風
五戒是佛教在家居士,所受持的戒律。具體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4樓:之驪端木俊悟
五戒是佛教或道教的行為準則。佛教的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飲酒。
5樓:特別大的蘋果
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飲酒。這五戒,是佛門四眾**的基本戒,
6樓:無盡意
佛教戒律歸納起來都不出這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雖然有此大戒,但不是死板教條的,他有開,遮,持,犯。有很深的義理。
不管有多少戒律,都不出他的精神,那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7樓:土匪也瘋狂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出家人為不**)、不妄語(含不兩舌、不惡口、不琦語)、不飲酒。
8樓:
1、佛教的五戒:是五條戒律或行為準則。
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飲酒。
這五戒,是佛門四眾**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須遵守。
2、道教五戒:即老君五戒,托稱太上老君演說之戒:第一戒殺,第二戒盜,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語,第五戒酒。
9樓:匿名使用者
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
10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 五戒
今天的白話佛 法節目,台長給大家講講,當人在學佛時,為什麼有的人,你一勸,他就會相信,為什麼有的人,你勸了半天,他還是不相信。這涉及到乙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乙個人的根基問題。台長今天跟大家談一談根基。
簡單地講,根基就是你的學佛基礎。乙個人到人間來,你投胎做人了,你前世的根基和你今世所投的胎很有講究。你的根基好、根基正,你前世是乙個有修為的人,那麼這輩子,你會做得更好,就是生活中會比較順利。
所以當你有機會接 觸到佛教或者其它一些宗 教方面的事情,你馬上就明白了,你馬上願意接受,這是前期根基,就是說你前世給你帶來的這個時期的根基。很多人前期根基很好,但是到了人間之後,他天天吃喝玩樂,享受榮華富貴,他的前期根基就會慢慢地被抹掉。這樣的人屬於後期根基不正。
就是說當他不能夠理解他前期根基所修正的東西,他就不能夠理解為什麼要學習佛法。後期根基不穩定的人,對佛法就會不屑一顧,有人勸導,也不當回事。這就是為什麼要講究根基。
五戒十善之人,是天成,就是說乙個人做到五戒和十善了,這個人是乙個比較完整的人,甚至可以往天上去,而且可以把自己在人間的惡劣的東西毀滅掉。這樣的人已經是超凡入聖了,而且是了脫生死之前的方便法 門了。五戒十善已經可以超凡入聖、了脫生死,在到達佛菩薩的境界之前,我們必須懂得做人修心要有五戒十善。
因為時間關係,台長把五戒十善簡單地給大家講一講。
五戒包括,
第一,戒殺生。人不能殺生,乙個人一旦殺生的話,他是超過不了凡塵的。
第二,不能有妄語。就是說不能吹牛、說 謊、口是心非等。
第三,不能夠喝酒。酒喝多了,真的是犯罪。連政 府都會掛牌,上面寫喝酒駕駛,是犯罪,因為酒能亂 性。
還有,不能邪淫。就是說不能經常動女人的腦筋,自己家裡有太太,在外面再有女人就叫 邪 淫。第五,就是不偷盜。
乙個人要明白,我們學佛、做乙個正直的人都不能夠偷盜,更何況是要超凡入聖呢?
台長跟大家講的五戒,不是針對和尚尼姑的,實際上,超凡入聖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我們每個人活著做人,難道就可以殺生嗎?難道可以偷盜嗎?
難道可以亂喝酒嗎?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要控 制住自己在人間不能做惡。十善業是你走向菩薩界的很重要的一步。
十善業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喝酒,不貪,不嗔恨,不愚痴。
首先,不殺生。殺 害生命是不對的,不要殺 害眾生的命,打仗就是殺 害眾生的命。祈求和平是全世界人的共同理想。因為佛教 主張佛性平等,慈悲救世,所以不能殺生。
第二,不偷盜。偷盜也是強擄豪奪,偷人家的東西是不好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主 權轉移的,無功而取都是偷盜的行為。
就是說沒有做任何的善事,沒有去幫助人家,卻說我幫你去做了,你應該給我錢,這個也是偷盜。盜版,不是你做的,你卻把它占為己有,這個也叫偷盜。很多中介收了別人的錢,卻沒有幫人家辦事,這個也叫偷盜。
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把欲 望稱為利,利人才能利己。如果每個人都只知道不為利人,只為利己,實際上這和偷盜也差不多。
第三,不邪淫。除了正式夫 妻外,在外面的男女之事就叫邪淫。很多男女之間的欲情,叫貞良守禮。
現在的夫 妻經常不遵守這些規則,這也叫淫 亂行為。在現代社 會中,完全做到也很不容易,所以最好要遵守。
第四,不妄語,誠實無欺。妄語就是用慣用的伎倆愚弄人家、欺詐人家、說 謊 話,明明是的,他說不是的,明明不是的,他說是的。不妄語就是要誠實。我們做人要遠離妄語,便能誠實不欺。
第五,不兩舌而無是非。什麼叫兩舌呢?人的舌 頭本來是乙個,兩舌就是叫搬弄是非,離間他人的感情。
我們很多人不懂得修口業,常有兩舌之患,很多的禍福都是由嘴巴引起的,很多人無風生浪,這種浪都是它自己造出來的,而且是非的煩惱擾亂人家的身心,因為看不見的舌 頭天天在搬弄是非,甚至造成雙方動武傷人,實為殺 人不見血之罪魁,所以挑 撥離間的人要醒 悟啊。
第六,不惡口。學佛的人不能用粗 魯的語言罵人和侮辱人家。很多人都患著惡口罵人,有些人罵人時傷到人家祖 宗三代,是謂大惡口。
你們想想看,如果是他做錯了,你已經罵到他的爸爸媽媽,你已經罵到他的爺爺奶奶,這個是不是惡口啊。大家要記住,經常詛咒他人、惡 言惡 語、而且傷及人家祖 宗8代,佛 經上講,犯惡口者,當受畜 生果報。
第七,不綺語。綺語就是花言巧語、輕浮無禮,說一些不正經的話,看見人家很正經的女人,看見人家很正經的男人,他胡亂開口,跟人家說下 流的笑話,讓人生出邪念,這就是綺語。有些人經常說黃 色笑話,這也會有惡業果報。
取 悅自己,傷害人家,這種說下 流笑話的人,遭到人家的輕賤,難道不是嗎?乙個人規規矩矩,這種人不會被人家輕視和覺得下 賤。嘴巴裡經常說下 流話的人,人家不會看得起他的。
做人要懂得禮儀。我們要說有為真 實的正經話,我們要遠離綺語,要心正,要言順,要莊嚴,要威儀,所以台長勸導聽眾笑聲不要過頭。很多女人笑的聲音過頭之後,就被人家說有綺語,有淫 蕩之聲。
第八,不貪。貪就是拼命地去追求財、色、名、食、睡等五欲,造出種種罪惡。我們做人要知足常樂。
該你的就是你的,不該你的,就不要去追求。如果不該你的,你拼命地想去追求,那就是貪。你們知道菩薩怎麼說的嗎?
貪多業亦多,取少業亦少,萬般苦惱事,除貪一時了。菩薩告訴我們,貪得越多,所造的罪孽越多,取得少,你的業越少。生活中的苦惱事情,如果把自己的貪心丟掉,苦惱馬上就會消失。
所以我們勸人不要因為貪而受苦。貪心會促使人違法亂紀,貪心會危害他人和社 會。當乙個人貪心太多的時候,他已經在心靈上犯罪了。
很多人最後 進監獄,最後被 判死刑,都是因為他們貪得無厭。台長告訴大家,不要去貪。要記住,能捨能施的人,他已經得到心靈的富貴了。
第九,不要嗔恨。遇到事情不順利時,不要把恨埋在心中,甚至大發脾氣,爆發災 禍。我們經常說,火燒功德林。
就是說,乙個人不管你做多少善事,如果你嗔火一發,動怒於人,甚至動手打鬥,發生種種不幸,你的善事功德便會被燒得精光啊。台長在這裡告訴大家,因為很多聽眾對「火燒功德林」這句話心有餘悸,因為我們是凡人,即便修 煉了很久,是不是因為一時發生嗔怒,所有的功德就沒有了呢?台長也給大家安慰一句,如果你是因為身上有靈性,如果你是做了很多善事,而只做了這麼一點錯事,雖然火燒你的功德,火燒你的善事,但是只燒掉了一部分,並不是燒掉了你的全部。
但是這一部分對於你來講,也許是你半年的功德就被你這麼一嗔怒給燒掉了。所以我們要忍耐。學佛的人要懂得忍耐。
忍字心上一把刀。
我們人為什麼不能忍禍自招呢?退一步海闊天空,能忍得住片時,過後方知忍為高。要知道,修慈悲、忍辱那是美德啊。
台長曾經和大家說過一句笑話,說男人怕老婆,是做男人的美德。實際上,大家相互地尊重和愛護,那也是我們做人和學佛的美德啊。所以乙個人不要去嗔恨啊。
嗔恨是既害人又害己。
第十,不愚痴。十惡業反過來就是十善業。乙個人最可怕的是愚痴。
愚痴就是不明白、沒有智慧型。對什麼事情都不明白,不能辨別是非,而且不信因果。比如你對他說,你不要做壞事啊,你會遭報應的,等等,他不相信。
固執、邪見,因為他認為他是對的。無正見、無正信,胡 作 非 為,這種人就叫愚痴。所以我們要修般若。
般若就是佛法中的智慧型。只有有智慧型的人,才能夠遠離邪見,才能夠明不愚痴。
佛教說的三皈五戒是什麼?
11樓:
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教的五戒,是在家優婆塞、優婆夷的受戒條。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出家為不淫戒)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三皈五戒是佛陀所製的戒律。為了教導**如律受持,是約束心身,斷惡行善的靈丹妙藥。戒規雖對出家的沙彌、沙彌尼、比丘、比丘尼四眾**制定的,其實對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二眾**,同樣是應該遵守的。
但在受五戒之前,一定要先受三皈法,就是皈依三寶,為佛**,積累善根,趨向佛道。然後更進一步受持五戒,為入道的根本行門,有了五戒,方才植下人天福因,打下成佛初步基礎。
佛教的三皈五戒指哪些,什麼是三皈五戒?
三皈五戒 佛陀所制的戒律 是為了教導 如律受持,約束心身 斷惡行善的靈丹妙藥。戒規雖對出家的沙彌 沙彌尼 比丘 比丘尼四眾 制定的,其實對在家的優婆塞 優婆夷二眾 同樣是應該遵守的。但在受五戒之前,一定要先受三皈法,就是皈依三寶,為佛 積累善根,趨向佛道。然後更進一步受持五戒,為入道的根本行門,有了...
什麼是三皈五戒
三皈五戒的含義如下 1 三皈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2 五戒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 出家為不淫戒 不妄語 不飲酒。三皈五戒是佛陀所制的戒律,目的是為了教導 如律受持,是約束心身,斷惡行善的靈丹妙藥。 三皈就是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佛教的五戒,是在家優婆塞 優婆夷的受戒條。一 不殺生,二 不偷盜...
佛門五戒原文是什麼,佛教的五戒是什麼
可以看看 優婆塞戒經 佛教的五戒是什麼 佛門五戒是哪五戒?佛門五戒中有一條不允許飲酒,這是為什麼?喝酒會使得人的頭腦昏沉,破壞智慧型,人們在清醒的時候做事會有規矩,但是喝酒多了的話,總是會做一些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所以要重視戒酒這一方面。不 這是因為喝酒以後會神志不清,做出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切莫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