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霖然飄乎
佛陀,這是古代印度梵文的音譯。
佛陀,含有自己覺悟、覺悟他人、覺悟一切而無所不知無時不覺的意思,所以,又被稱為一切智人或正遍覺。
佛教不以佛陀是獨一無二的,佛教承認過去、現在、未來,有著無量無數的佛陀,乃至相信所有的人,所有的有情眾生(動物)不論信佛與否,將來都有其成為佛陀的可能,因為佛教相信:佛陀是以覺悟的眾生,眾生是尚未覺悟的佛陀。在境界上,凡聖雖有不同,在本質上,佛性一律平等,所以,佛教不將佛陀當唯一的甚來崇拜,也不承認另一個宇宙的創造神的存在。
所以,佛教徒是無神論者(佛教的無神論,指不承認主宰神,而不是唯物)。
菩薩的本義,和民間的觀念不大相同,菩薩是信佛學佛之後發願自度度人乃至捨己救人的人。所以,泥塑木雕的土地城隍,絕對不能稱為菩薩。
菩薩是眾生成佛的必經身份,眾生要成佛,必須先發大願心,最主要的有四條,稱為四巨集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們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可見,要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菩薩,並不容易。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
遍看全世界各個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沒有一個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格自居的。這個神能夠呼風喚雨,點石成金;他主宰著人類的吉凶禍福,它操縱著萬物的生死榮辱。人類只有匍匐在他的面前,讚美與謳歌,把一切成功與榮耀歸於萬能的神,信仰他的才能上天堂,反對他的只有墮入地獄,絕無抗辯申訴的餘地。
而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他來到人間的第一句話就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裡要請讀者們注意的是:
‘唯我獨尊’的‘我’字,並不是單指的釋迦牟尼本身,而是指的全體人類的每一個人。這句話的正確解釋應該是:人在宇宙中是頂天立地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決定著自己的命運,而不必聽命於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
釋迦牟尼將他的覺悟、成就及造詣,完全歸功於人自己的努力與才智。釋迦牟尼認為,一個人的吉凶禍福、成敗榮辱,決定於自己的行為之善惡與努力與否。沒有一個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沒有一個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獄。
讚美與謳歌不能離苦得樂,只有腳踏實地去修心養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淨化、昇華,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樂。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對佛教有興趣,可看我簡介中我推薦的佛教資料。
2樓:莫極
佛陀是人,菩薩是人。
沒有先後,沒有大小。
眾生平等,方才佛教。
《西遊記》不值得去當成佛教典籍。
9樓答案很完備,樓主應當參考。
3樓:匿名使用者
六根非如來,元神方如來,離得六根垢,無人亦無神。
諸法無所造,妄動所顯現,唯迷痴人眼,無生亦無滅。
參考阿含經 97.誰先見佛陀
4樓:匿名使用者
佛是已經修得正果的人,菩薩也是修行到一定階段的人,不過比佛差一點,但是菩薩已經是有成就的人了,他們主要的任務是去渡其他的有緣人,當然自身也得修行~肯定是現有佛了,應該是不分大小的,佛教裡不講究誰大誰小的,只能說誰的智慧多,誰修行的好
5樓:匿名使用者
lz,我們現在所知道的一切菩薩都是古佛再來,他們比釋迦牟尼要早太多太多太多萬年了,好比觀世音菩薩就是古佛中的古佛。只不過,他為了繼續普度眾生,顯菩薩身罷了
6樓:匿名使用者
菩薩是巴利文 bodhisatto 的音譯“菩提薩埵(拼音:duǒ)”的簡稱, 梵文是 bodhisattva, “菩提”漢譯是“覺悟”,“薩埵”漢譯是“眾生” 或 “有情”(一切有感情的眾生),全譯是“覺有情”,它包括自覺和覺他兩層意思,就是說,菩薩既是已經“覺悟的眾生”,又是以覺悟他人為己任的有情。除了一般菩薩外,還有像觀音、地藏、文殊、普賢一類的”大菩薩“ ,梵文是 mahāsattva,中文譯音是摩訶薩,又意譯為“大士、聖士、開士”等名稱。
據顯示,在小乘佛法時就有了菩薩一說《專指悉達多》。後來有了佛一說。《產生於大乘佛法時期》。可見,菩薩在前,佛在後。等級不同,也就無法比較了。
7樓:匿名使用者
佛是覺悟者,到了大乘佛教時期出現了眾多佛,菩薩,阿羅漢,這其實相當於學位,比方說佛是博士,菩薩是碩士,阿羅漢是學士,是對佛學這門學科學習深度的區別而定論的.
8樓:匿名使用者
佛'菩薩'上帝 都是神...就是高階生命...
你把執著都放下~那你也是高階生命...
很科學的~宇宙中每件事都是科學~包括神佛(&上帝)...
9樓:匿名使用者
「認識佛教」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17&web_rel_index=207
10樓:匿名使用者
佛是菩薩的師傅 當然佛大了 佛先了 看看西遊記不就知道了
11樓:多傑空行
你先了解佛教 瞭解基本的佛教知識 再來提問吧 不然不知從何答起 回答完的話 也就構成一本佛教書籍了 直接看書好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本沒有菩薩,菩薩是方便說。
13樓:強盜的霸道
不分先後,不分大小。
萬物皆善,萬物皆菩薩。
萬物皆善,萬物皆佛。
佛和菩薩有什麼區別,屬於神還是人?
14樓:晚詞i桑桑
佛與菩薩有什麼區別呢?
15樓:匿名使用者
從本性上講,佛菩薩與我們眾生,乃至螞蟻蛆蟲都沒有任何一點點的區別,乃至於細菌這種微生物和無情眾生也有一天能成佛。佛就是指覺悟者,達到覺行圓滿的眾生。菩薩是還沒有達到覺行圓滿的聖人。
從物質相上來看,佛、菩薩如果示現在我們人道,大概就現出我們人類的模樣,若在其他道就現那一道眾生的模樣的方便來度眾生,這些都是從相上來看的。比如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人道時,就以人類最莊嚴的三十二相出現在我們眼前,來度化我們。佛是梵語,譯成中文是大概是 覺 的意思,像釋迦牟尼佛是覺行圓滿、徹徹底底覺悟的聖人。
我們也有與佛一樣的清淨自性,本來各種智慧、神通也具足的,只是因為被我們的貪心嗔心愚痴所矇蔽了,導致我們喪失了這些能力罷了,所以我們要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觀念、想法、認知和行為,去除矇蔽我們自性的貪、嗔、痴三毒,我們就能成就,恢復本來不生不滅的佛性。
說一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學佛修行,一定要持戒修行,要是失去了戒律裡的這些準則,我們就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容易修偏了,修行要是入了魔道,是很可惜的事情。
(以上是個人觀點)
16樓:匿名使用者
神 佛 菩薩
很多人都在說學佛,但是,要真正瞭解佛法是不容易的。我們拜觀世音菩薩,也有人拜各種各樣的神、仙,還有的人拜玉皇大帝、天后、媽祖,也有人把關帝菩薩作為神來拜,他們以為這也是佛教,其實是不一樣的。觀世音菩薩是佛菩薩,有的拜其它神明均是神、仙,神和仙都有五通,社會上有拜“觀音娘娘”的,就是把觀世音菩薩變成了神,我們學佛人不能稱“觀世音菩薩”為“觀音娘娘”。
為什麼我們會拜天上的神呢?他們有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還有他心通、宿命通,**過去把這些神通都跟大家講過了,但是他們很多隻有五通,沒有漏盡通,只有佛菩薩才有六通,才是圓滿的。
什麼叫漏盡通?就是你有本事把煩惱全部消除,諸漏已盡,所有的漏你全部沒有了,你就不會被煩惱和瞋罣所糾纏。人為什麼會有煩惱?
就是想求神、拜仙,你們要記住,佛菩薩和神、仙是不一樣的,佛菩薩不需要回報,而你拜神、拜仙等都是需要回報的,在民間有個還願的說法,就是叫還神。你今天跟神說了:“你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好了,等問題解決了,你就必須去還神。神有五通,他們能看見過去、預知未來,也能知道宇宙的一切,但是就是不能改變事實,還有一點就是他們不能脫離生死,所以再大的神力都沒有用。
當你修菩薩道了,哪怕你只修初地菩薩,只要你堅持,你也能夠得五通。如果我們能修到阿羅漢和初地以上的法身菩薩,超脫六道,我們很快地就會得六通,因為佛菩薩實際上是能夠完全徹悟、了悟這個世界的,他們已經沒有了煩惱,無明已經盡了,不好的東西全部漏掉了、沒有了。所以,修佛、學佛要轉識成智,就是要把你的意識轉換成智慧。
比方說,你們今天對這個事物不理解,你們就開始去理解它,理解了之後,再用自己的意識來改變它,使之成為一種智慧。
我們理解人生吵架,吵到最後不歡而散,不了了之,沒有一個事情可以說得清楚是對還是錯,我們知道了人間的這個意識之後,就能夠把它轉換成一種智慧,那就是不要再吵了。佛是一個開悟者,不受生死的束縛,而神雖然在自己所在的領域裡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是不能開悟,這就是佛與神的區別。
佛教認為世間一切法都是唯心所造,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只要你開始想某件事情了,你就生出來了這個意念,你後來想想這件事情沒希望了,意念滅掉了,你這個法也就滅掉了。比方說,你想做生意,心想著自己可以把這個生意做得很大,你的心生出了這個念頭,你想著可以做進出口**,可以把生意做得很大,可是人家告訴你,不跟你合夥做這個生意了,你立馬覺得沒機會了,心滅了,你想象的東西全部都沒有了。佛菩薩就是讓我們知道,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我們的心所產生的,
隨順外境,就是順著社會上的境界走,隨它去,不去跟它擰著幹。我自如如不動,就跟飆車一樣,你不停地按喇叭,你心裡產生了恨心,生氣了,你就會不舒服。隨順外境,就是順著別人的速度,別人按你的喇叭,你愛怎麼開車就怎麼開,我還是這樣,在這條路上,總有我這個汽車的一塊空間,我跟你爭什麼?
所以,丈夫在家裡要給自己的太太留一塊空間,順著她;要給孩子一塊空間,不要去逼著孩子做什麼;妻子也不要去逼著自己的老公做什麼,如果你逆向反行,就是逆著時代的脈搏去做事情,時間長了,肯定會出事情的,你一定會被丟擲人間的軌道。
不觀內心,心外求法,就會出偏差。不管你做什麼事情,如果你不從自己的內心來看,而是心外求法,你的修行就會出現偏差。心外求法是什麼?
比方說,今天看見這個廟很大,這個肯定好,我們一起去拜拜,這就是心外求法。很多人想著:“我們家這麼小,菩薩會來嗎?
”天天看佛燈上有沒有結蓮花,一看沒有蓮花,想著菩薩不來了,要知道,菩薩會像你們一樣小氣嗎?
看見香打捲了,想著菩薩來了,菩薩會跟我們人一樣,一會兒好一會兒不好嗎?如果你用人間的眼光去看菩薩,你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菩薩跟人是一樣的。所以,心外求法,就是修心看外表,一定會出偏差。
有些學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雙手合十,可是回到家裡,想罵就罵,想吵就吵,這種人怎麼能不出偏差呢?偏差主要在於知見不正確,就是你看到的和見到的不正確。
妄執因果論,就是我以為是對的,我就是這樣,很多人就是妄執,認為這個因一定會產生這個果。學佛人要明白,因果也是在變化之中的,果會隨著因的變化而轉變。舉個簡單例子,一個人傷害到別人了,他種下了不好的因,很多人說他一定會倒黴,但是你沒有這樣去想,他在念誦《禮 佛大懺 悔文》,天天懺悔,結果果報很小,甚至可能沒有了。
有人會說:“他怎麼沒有果報啊?天地宇宙間的因果定律難道錯了?
”實際上,果是隨著因的轉變而轉變的。有的人認為無因果,有的人認為有因果,實際上這都叫偏執。
真正的佛教是什麼呢?就是要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大家知道,宇宙有三千大千世界,佛教就是要證悟整個宇宙三千大千世界的人生真理。
**這次在新加坡法會講到,愛因斯坦接待朋友放的這個糖果,放的這個茶杯,“誰放的啊?”記者說:“你放的啊!
”想想看,整個宇宙當中這麼多的星球飛來行去,怎麼不相撞啊?誰安排的?是不是有一個萬能的神啊?
就是我們學佛人說的萬能的佛在安排啊?為什麼三千個星球在宇宙中飛來飛去而不相撞呢?難道沒有人安排嗎?
就像愛因斯坦這種超級的科學家也只能知道這些。
當一個人明白道理之後,他就能夠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懂得宇宙真理的人能仁(仁慈)、能忍、能寂(能定)、能滿(圓滿),什麼事情都能夠做得很圓滿,不跟別人爭鬥的人就是圓滿。隨緣的人是不會抱怨的,我們的佛友飛機延誤一個小時,他就在那裡坐著唸經,一點想法都沒有,這種人就叫有修、能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這種人永遠是笑嘻嘻的,你罵他,他也是笑嘻嘻的:“菩薩又找了一個人來鍛鍊我的心力了,看我能否熬得住,不和別人爭鬥。”
這種人怎麼會生氣呢?摔了一跤,心想著:“菩薩又懲罰我了,我一定是做錯了什麼事情。”這種人的心智就是非常圓滿。
佛,菩薩,羅漢,的意思是什麼,佛,菩薩,羅漢,尊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晚詞i桑桑 佛與菩薩有什麼區別呢? 莫極 佛既是覺悟真理者之意。也叫 正遍知 是知道世間一切事情的人。菩薩既是已經 覺悟的眾生 又是以覺悟他人為己任的有情。但是在覺行上稍微遜於佛。也叫法王子,既是 即將成佛的人 之意。羅漢在意譯上有三層解釋 一說可以幫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煩惱 二說可以接受天地間人天供養...
轉佛菩薩為什麼只度有緣人,佛菩薩大慈大悲,卻為什麼只度有緣人
潛川如斯 這就好比我們去救落水的人一樣,你若不願意伸手出來,不願意上岸,寧可泡在水裡,那就誰也救不上來,這就是與佛法無緣的緣故,自然無法得度了 8萬4千法門 我們這個世間人遇到有緣的人就很歡喜,沒有緣的人就不想跟他見面,緣也是光。從這個地方來看,我們就知道,阿彌陀佛與十法界所有一切眾生的緣最深,為什...
為什麼佛菩薩和眾生是一體的,佛菩薩為什麼要度眾生?
所謂即非是名 這個問題其實是沒了解過楞嚴經導致的疑惑,很多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楞嚴經,華嚴經,心經等中都有解答,只是有些是顯而易見的有些要更深的智慧更真的體會才瞭解得了。什麼是一體?有一個偈子說 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 這是教導修行者要以同體觀來修行以此斷除分別心,只有斷除分別心才算離大道前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