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教」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3-06-09 19:09:03

1樓:開發自性

第一句:習性造就命運、定數,習性不改就逃不脫命運的安排。

第二句:能夠伏住習性、引導習性即是道。

第三句:伏住習性的過程就是「教學」,是以身作則,是「身教」,是做出樣子給眾生做示範,使眾生覺悟。

2樓:法華三昧

中庸第一章。

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

後面還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那麼「中」就是本,其用就是「性」,完全合於性就是得道,就是「和」。一般人需要教育和培養,就是修道,就是教,佛教的教,本義恐怕也是這個意思。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意思是什麼?

3樓:蘇嘉愛娛樂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意思是:天所賦予人的東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來修養自身就是教。

出自《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翻譯:天所賦予人的東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來修養自身就是教。道是片刻不能離開的,可離開的就不是道。

因此,君子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也要小心謹慎,在無人聽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懼敬畏。隱蔽時也會被人發現,細微處也會昭著,因此君子在獨處時要慎重。

教育論述。《中庸》是一篇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論著,它涉及的教育論述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1、關於教育的本質與作用。

中庸》開頭便說修道即為教育,而教育的作用則在於「率性」,順著先天的善性發展,盡量把天賦的道德觀念、道德意識體現出來。這是思孟學派「性善論」的思想。

2、關於教育教學過程和步驟。

博學」就是廣泛的學習;「審問」即對博學中的內容詳細地問其真偽;「慎思」即對審問的內容進行分析、思考;「明辨」即明確分辨存在的問題,明確努力的方向;「篤行」即切實的實行,使觀念和行為得到統一。

3、關於教育途徑。

發掘人的內在天性,達到對外部世界的體認;是通過對外部世界的求知,以達到人的內在本性的發揚。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中庸。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什麼意思?

4樓:寸言踐道

歷史上,佛教根據三本偽經,問了道教三個問題,道教說不知道,說了三遍,然後就去當和尚了,道教書籍被毀。這儒教的經書,我是不敢輕易解讀的,他說是啥,就是啥。

5樓:正達美

這是 【中庸】裡的話 。

中庸》裡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意思是: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

6樓:匿名使用者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這是儒家經典《中庸》的第一章。

性,是指自然本性,是天命所生成,故說天命謂性,比如求生慾望等。

道,是指天性的體驗和認知,由自性自然而發,由自然而成規矩原則,比如說就是大家都有私利之心故而有彼此的**交換,比如大家都有自我求生的慾望故而為了自己更好生存而與他人建立起相互聯絡、相互的規定秩序,以圖互補互助(西方國家的契約理論即是如此,比如盧梭的《社會契約論》)。

教,是指主動及被動性的讓自己去理解和適應社會規則(所謂「道」),包括做人做事的各種倫理道德等,因此說修道,修即是修自身的心性,所以是為教。

7樓:壽同天地道人家

儒家《中庸》一書就是講道的,中庸所表現的就是道的含義,「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大自然的使命就是繁衍與生育,率領生命繁衍的就是道,向道學習的就是真正的教育。

8樓:桓康伯

上天所賦矛人的稱之為天姓,順著性行事稱之為道,聖人修並推行正道稱之為教化。

9樓:婁方咎怡璐

這是《中庸》開篇的一句話。

本段]注釋。

1、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劉氏《正義》引《漢書董仲舒傳對策》曰:「天令之謂命。」按照朱熹的說法:「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猶命令也。」(中庸章句》)

是說天所賦予的氣與理的時候,也必然賦予了與之相符的使命。

2、古語「之謂」不同於「謂之」。甲「謂之」乙,甲就叫做乙,甲是對乙的解釋,乙是甲的稱謂。甲「之謂」乙,是甲也可以稱作乙,就像女子也可以稱作人,是一種隸屬關係。

清代學者戴震曾明確提出過:「古人言辭,『之謂』『謂之』有異:凡曰『之謂』,以上所稱解下,如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凡曰『謂之』者,以下所稱之名辨上之實。」(孟子字義疏證》)

本段]翻譯。

1、聶文濤譯:

上天的指令也是人性的內容。

2、常見的其他翻譯及分析。

1)天命就是本性(性本善)。

2)上天所給予人的氣質叫做性。

分析:先秦「性」的概念很大。性命、心性、物性、人性、生性都是由此概念發展出來的。

天命就是本性,可以理解成天命屬於本性,也可以理解成天命等於本性。所以,聶文濤認為等於本性是孟子的觀點而不是中庸的觀點。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是什麼意思

歐陽永芬亢秋 這是 中庸 開篇的一句話.1 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劉氏 正義 引 漢書董仲舒傳對策 曰 天令之謂命.按照朱熹的說法 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猶命令也.中庸章句 是說天所賦予的氣與理的時候,也必然賦予了與之相符的使命.2 古語 之謂 不同於 謂之 甲 謂之 乙,甲就...

「天命之謂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是什麼意思

意思天所賦予人的東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來修養自身就是教。這是 中庸 開篇的一句話 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劉氏 正義 引 漢書董仲舒傳對策 曰 天令之謂命 按照朱熹的說法 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猶命令也 中庸章句 是說天所賦予的氣與理的時候,也必然賦予了與之相符的使命...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是什麼意思

呼阿優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意思是大學不是樓的稱呼,而是有才能的人的地方。出自梅貽琦,出任清華校長。梅校長說 乙個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全在於有沒有好教授。孟子說 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 我現在可以仿照說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教育思想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