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陳展倩
你好你的老師讀錯了
「一食或盡粟一石」,一頓可以吃光一石粟。這裡,「石」是粟的計量單位,讀dàn。
石,這裡是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說苑·辨物》
現在糧食都稱重量,古代是用斗量的。
「石」還是重量單位。一百二十市斤為一石。"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漢書·律曆志上》
擔,也是重量單位。但是擔和石(dàn)是不同的。還有個「司馬擔」。你要到香港買金首飾,說的兩、錢、分,就是司馬制的兩錢分。謝謝
2樓:小海愛科學
讀音:dàn
釋義:中國市製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筆畫數:5,部首:石,筆順編號:13251原句: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注釋:一匹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十斗食。
3樓:幽海精靈
「石」讀做dàn是現代漢字的讀法,是從古漢語演化而來的;「石」讀做shi二聲才應該是正確的讀法。相信我吧,我們才考得這題,不會錯!!
4樓:大魏
《現代漢語詞典》中:石「dan」四聲,容量單位,10鬥等於1石(在古書中讀「shi」二聲,如「兩千石;萬石」等)。不過馬說裡好像就是讀dan。
5樓:9百合
在古時候,石是用作計量單位。
內容是指:最多可以吃一石(dan四聲)的糧食
石可讀dan(第四聲)
6樓:匿名使用者
是dan第四聲,可以查漢典,意思對應是dan第四聲
7樓:昔祺俟柔懷
dan第四聲,是容量單位
其實你不必深究的,這種題目有歧義,正式考試不會考
8樓:候桂冼高昂
石dan,和「蛋」同音
1.容量單位。10斗為1石。
2.質量單位
在宋代,一石=97kg
在唐朝,一石=53kg
在清代,一石=28kg
在秦代,一石=109kg
9樓:楚今萬絲娜
dan,第二聲,量詞
10樓:星霧
在古代讀shí,古漢語字典中可以查到
11樓:飄忽的小尾巴
在古漢語中就讀shi現代漢語有讀dan是錯誤的
12樓:池慧費淩寒
但,dan
古代重量單位
13樓:呂蕤張簡曉凡
dan一種容積單位
你可以通"擔"
韓愈《馬說》中的「一食或盡黍一石」中的「石」的讀音該怎樣定性?並說明理由和相關出處!謝謝
14樓:匿名使用者
念 dan ,第四聲,石這樣念指的是古代計量單位,一般用於糧食
十公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在唐朝大約為97kg
希望樓主滿意
15樓:
讀dan,四音,「石」是一種單位,就象千克一樣
《馬說》中「一食或盡粟一石」的「石」字準確讀音是什麼
16樓:匿名使用者
「一食或盡粟一石」,一頓可以吃光一石粟。這裡,「石」是粟的計量單位,讀dàn。
石,這裡是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說苑·辨物》
現在糧食都稱重量,古代是用斗量的。
「石」還是重量單位。一百二十市斤為一石。"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漢書·律曆志上》
擔,也是重量單位。但是擔和石(dàn)是不同的。還有個「司馬擔」。你要到香港買金首飾,說的兩、錢、分,就是司馬制的兩錢分。
17樓:盧志偉
這個字以前說是讀dan這是古今弄混了,今天的容積單位讀作dan,但是古文中讀作shi,這個新華字典和現在漢語詞典都有說明。
18樓:貫俊藺易槐
dàn①[量]中國市製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②[量]重量單位,一百二十市斤為一石
③[量]地積單位,具體數量各地不一,有以十畝為一石的,也有以一畝為一石的。
19樓:談古聊今朝
韓愈《馬說》課文朗讀
20樓:
不會吧?!~
當然是讀 dan 四聲
21樓:
是量詞 讀 dan 四聲
22樓:
音「擔」
量詞。具體換算方式檢視參考資料
在《馬說》**現的「石」字讀什麼音
23樓:有趣的**達人
《馬說》中,"石"是量詞,讀作"dàn"
石是中國市製容量單位,十公升為一斗,五斗為一斛(hú);一石等於2斛
馬說中的也的幾種意思 5 個,馬說中「其真不知馬也」中的「其」是什麼意思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句尾語氣助詞 表判斷,不譯出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句尾語氣助詞 表判斷,不譯出 是馬也 句尾語氣助詞 表停頓,不譯出 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
馬說中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能夠表現統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 執策而臨之,曰 天下無馬 1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2 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 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3 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 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
《馬說》中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馬說 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18 馬說 的主旨是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摘自初三古文部分知識點 精品 吳田田 馬說 一文主旨是 其真不知馬也。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是說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 真與真空 點名主旨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