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韓非生於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75),卒於秦王政十四年(前233)戰國時南韓人(今河南省新鄭),為南韓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韓非口吃(結巴),不善言談,而善於著述。
韓非與李斯同是荀卿的學生,他博學多能,才學超人,思維敏捷,李斯自以為不如。他寫起文章來氣勢逼人,堪稱當時的大手筆。凡是讀過他的文章的人,幾乎沒有不佩服他的才學的。
韓非師從荀卿,但思想觀念卻與荀卿大不相同,他沒有承襲儒家的思想,卻「喜刑名法術之學」(申不害主張君主當執術無刑,因循以督責臣下,其責深刻,所以申不害的理論稱為「術」。商鞅的理論稱為「法」。這兩種理論統稱「刑名」,所以稱為「刑名法術之學」),「歸本於黃老」(指韓非的理論與黃老之法相似,都不尚繁華,清簡無為,君臣自正),繼承並發展了法家思想,成為戰國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南韓在戰國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國家,韓非身為南韓公子,目睹南韓日趨衰弱,曾多次向韓王上書進諫,希望韓王安勵精圖治,變法圖強,但韓王置若罔聞,始終都未採納。這使他非常悲憤和失望。他從「觀往者得失之變」之中探索變弱為強的道路,寫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十餘萬言的著作,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發了憂憤孤直而不容於時的憤懣。
後來這些著作流傳到秦國,秦王政讀了《孤憤》、《五蠹》之後,大加讚賞,發出「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的感嘆。可謂推崇備至,仰慕已極。
秦王政不知這兩篇文章是誰所寫,於是便問李斯,李斯告訴他是韓非的著作。秦始皇為了見到韓非,便馬上下令攻打南韓。韓王安原本不重用韓非,但此時形勢緊迫,於是便派韓非出使秦國。
秦王政見到韓非,非常高興,然而卻未被信任和重用。韓非曾上書勸秦始皇先伐趙緩伐韓,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賈的讒害,他們詆毀地說:「韓非,韓之諸公子也。
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政認可了他們的說法,下令將韓非入獄審訊。
李斯派人給韓非送去毒藥,讓他自殺。韓非想向秦始皇自陳心跡,卻又不能進見。秦王政在韓非入獄之後後悔了,便下令人赦免韓非,然而為時已晚。
(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韓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後,後人輯集而成的。據《漢書·藝文志》著錄《韓子》五十五篇,《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十卷,張守節《史記正義》引阮孝緒《七錄》(或以為劉向《七錄》)也說「《韓子》二十卷。」篇數、卷數皆與今本相符,可見今本並無殘缺。
自漢而後,《韓非子》版本漸多,其中陳奇猷《韓非子集釋》尤為校注詳贍,考訂精確,取捨嚴謹;梁啟超的《韓子淺解》尤為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功力深厚。
[編輯本段]韓非子與《韓非子》
韓非子有兩個解釋,一指人物戰國末期南韓的哲學家、法家代表韓非;二指一本書,是韓非死後,後人蒐集其遺著,並加入他人論述韓非學說的文章編成的。
韓非注意研究歷史,認為歷史是不斷發展進步的。他認為如果當今之世還讚美「堯、舜、湯、武之道」「必為新聖笑矣」。因此他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子·五蠹》),要根據今天的實際來制定政策。
他的歷史觀,為當時地主階級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根據。
韓非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集權的理論。他主張「事在四方,要在**;聖人執要,四方來效」(《韓非子·物權》),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君主(「聖人」)一人手裡,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徵諸侯者,以其威勢也」(《韓非子·人主》)。為此,君主應該使用各種手段清除世襲的奴隸主貴族,「散其黨」「奪其輔」(《韓非子·主道》);同時,選拔一批經過實踐鍛鍊的封建官吏來取代他們,「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韓非子·顯學》)。
韓非還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韓非子·問田》),「以法為教」(《韓非子·五蠹》)。他強調制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他還認為只有實行嚴刑重罰,人民才會順從,社會才能安定,封建統治才能鞏固。
韓非的這些主張,反映了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為結束諸侯割據,建立統一的**集權的封建國家,提供了理論依據。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的許多政治措施,就是韓非理論的應用和發展。
《韓非子》是戰國末期南韓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
《韓非子》一書,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為秦統一六國提供了理論**,同時,也為以後的封建**制度提供了理論根據。
韓非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也比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學說,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說明「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韓非子》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等等。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深雋的哲理,憑著它們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型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韓非的文章說理精密,文鋒犀利,議論透闢,推證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徵》一篇,分析國家可亡之道達47條之多,實屬罕見。《難言》、《說難》二篇,無微不至地揣摩所說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趨避投合,周密細緻,無以復加。
韓非的主要著作《韓非子》是先秦法家學說集大成者的著作。這部書現存五十五篇,約十餘萬言,大部分為韓非自己的作品。當時,在中國思想界以儒家、墨家為顯學,崇尚「法先王」和「復古」,韓非子的觀點是反對復古,主張因時制宜。
韓非子根據當時的形勢情況,主張法治,提出重賞、重罰、重農、重戰四個政策。韓非子提倡君權神授,自秦以後,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治國理念都頗受韓非子學說的影響。
2樓:天地誅紅名
剛對了乙個「妖女」的「絕」對,你又來。。。。。。說兩句歇歇腦吧。
禮者,他的外在表現全在聖人的日常言行上,忠義之士的文章裡,君臣父子靠他理順關係,貴、賤、賢、不肖因他而讓你輕易bian別啊。。。。。。太晚、太累,明其意旨便好,不必深究。櫻木頭疼,明晚沒人答全我再來。
sorry!!
給你這個吧,我研究好玩的去了
韓非子名詞解釋
3樓:是嘛
韓非(約西元前280年—公
元前233年),又稱韓非子,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人 。戰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韓桓惠王之子,荀子學生,先秦七子之一。
韓非出身南韓宗室,約西元前280年出生於戰國末期南韓的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鄭韓故城)。
當時六國戰亂紛飛,為了躲避戰亂,韓非一家只好逃到了駐馬店的乙個村落中。作為貴族子弟的韓非從小立志要幹一番大事業,振興家族,富強南韓,因此,小小年紀就單獨一人周遊列國,一路上努力的學習各家的思想。
擴充套件資料
韓非的思想中有不少辯證法的因素。看到事物不斷地變化著,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後衰者,不可為常。
」(《解老》)他在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論」的概念。
韓非子所講的矛與盾的故事,對人們分析問題 表達思想至今仍有著深刻的啟發作用。韓非的政治思想為中國封建統一事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對立統一的矛盾論問題的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包含了相互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開拓了人們的思路。
4樓:平常心新號
韓非子hán fēi zǐ
書名。戰國時韓非撰,二十卷,五十五篇;清王先慎作集解。是書大旨尚法術,明賞罰,厲刑名,非難儒者,而歸本於道家虛靜無為之說。
5樓:史萊姆物語
韓非子,原名韓非,春秋時期人,法家思想創始人。
6樓:匿名使用者
i don not know
韓非子簡介
韓非子。說林下解釋,韓非子。說林下 解釋
伯樂教他所憎惡的人識別千里馬,教他所喜愛的人識別普通馬。千里馬偶爾才有一個,識別這種馬得利慢,普通馬每天都有人 識別這種馬得利快。這就是 周書 上說的 把特殊條件下說的話當作普遍法則來引用,是一種迷惑 桓赫說 雕刻的原則是,鼻子不如先刻大一些,眼睛不如先刻小一些。鼻子大了可以修小,小了就不能修大 眼...
韓非子和韓非是不是同人,韓非子和韓非是不是同一個人
林顧姝 是同一個人的 韓非子 約前280 前233 是中國戰國時期 前275 前221 著名的哲學家 法家學說集大成者 散文家。戰國時期韓國都城陽翟 今河南省禹州市 人,漢族。原為韓國貴族,與李斯同師苟卿。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術思想,同時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學說,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多次上書韓王變法...
韓非子的主要思想
戰神國度 韓非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 集權的理論。他主張 事在四方,要在 聖人執要,四方來效 韓非子 物權 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君主 聖人 一人手裡,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徵諸侯者,以其威勢也 韓非子 人主 為此,君主應該使用各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