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為什麼要去掉妄念(起心動念)及如何去掉妄念

時間 2021-10-14 23:46:12

1樓:8萬4千法門

我們要想心無異念,首先要懂得,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真心就現前。就像交光大師《楞嚴正脈》裡面所說的,你眼見不是眼識見,我們現在用眼識,眼識是分別,意是執著,要是不起心不動念是見性見。見性見一切色法,這個色法不是色塵,塵是什麼?

染汙,色聲香味觸法染汙。它不染汙了,因為你不起心不動念,所以色塵也變成色性,你看見性見色性,耳聞性聞聲性,這就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事情是有點難,聽都聽不懂,你怎麼個修法?

修法,用這一句「阿彌陀佛」,妙極了!我們要用性宗的法門、禪宗的法門,那真難,你不知道從**下手。如果用淨宗法門,那就太容易了,效果一樣好,甚至於比禪、比性宗還要好、還要高,那這個法門值得稱讚。

那就是我們眼見外面的色,分別、執著才起就趕快把它換下來,用什麼東西換?用阿彌陀佛換它。你看眼見色是阿彌陀佛,耳聽聲也是阿彌陀佛,鼻嗅香也是阿彌陀佛,舌嚐味也是阿彌陀佛,全是阿彌陀佛,淨宗之妙就妙在此地。

換句話說,就是你會不會念?我再講得白一點,你會不會換?念頭才起馬上就換成阿彌陀佛,這叫會念佛。

否則的話,口裡頭還唸阿彌陀佛,眼見外面色相、耳聽聲音,你又想別的東西去了,你就不會念,那是古人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你不會!不會,你念的佛號功夫不得力;要會,功夫得力了。所謂得力就是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止住、換下來了,這叫功夫得力,久而久之養成習慣,自自然然就把煩惱伏住,這是真念佛人,這是真學佛人,與一切經教、與一切法門沒有關係。

真正能夠契入自性,自性就是一心,我們前面講的真實之際、真實智慧型、真實利益,三種真實都在這一句佛號之中,就看你會不會。念佛人最忌諱的,就是見色聞聲你會起分別執著,你會起妄想,把你的功夫完全破壞掉,我們能不能成就、能不能往生、能不能這一生成佛,關鍵就在此地。所以要常常想到,我們念佛目標是在一心不亂,《彌陀經》上說的,要把這個做為我們的標準,我們天天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我今天有沒有功夫?

得不得力?全在這一句。不知道什麼叫一心不亂,你用底下這一句也可以,「心無異念」,心無異念就是一心不亂。

異念是妄想,想什麼都是妄想,只淮想阿彌陀佛,想其他的統統叫妄想,《華嚴經.探玄記》賢首大師說的。

2樓:自省

眾生的本性都是佛,因為妄念所迷,不見本性,去除心中的妄念等迷障才能夠回歸本性。放下名利、放下自我自然就可放下妄念。

3樓:匿名使用者

比如要得到清水為什麼要去掉灰塵。

4樓:匿名使用者

除了真之外都是「妄」。

離妄見真,離非掉。

前五識也是妄,是現量,不因它而生非量比量應該就是離了。

第六識的「覺」也是現量,不再生起非量比量應該就是離了。

不由自主而來的念頭,第乙個應該算是現量(這個認知有待進一步驗證,感覺還不是很確定),下乙個「覺」也是現量,都保持在現量應該就是離了。

現量本來就是真心所生的第乙個「妄」,不要讓妄繼續生妄,妄自然就會回歸真心。

總之:除了真心都是妄,真心的第乙個妄是現量,不讓現量生非量比量,現量自然就會回歸真心。因為妄本來就有生滅,本來就是不實的。

如果不讓它繼續繁殖下去,它自然就會滅,滅就能回歸源處——真心。

(僅供參考)

佛教 學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5樓:繁星流動

學佛的目的已經觸及到了佛教的核心

佛教的核心——去除煩惱——而不是關於求神拜佛、佛菩薩保佑等跟真正的佛教無關的問題。

修學佛教的最根本目標就是要去除這些煩惱。如果一種方法不能斷除煩惱,那就不是佛陀的教導!

佛陀不是叫你去求長生不老,不是叫你去求**成仙,也不是叫你去求財、求名、求利、求官、求子、求物件、求公升學、求保佑、求平安……不是這些,這些都不是佛教!

佛陀教導我們要真正認識自己的身心,去除自己的煩惱,這才是佛教!

6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學佛是為了利益三界眾生讓三界眾生離苦得樂原理六道輪迴,早生西方極樂世界。

7樓:香光莊嚴

出離煩惱。

你的煩惱有多少,佛教就是為了你出離所有的煩惱。

8樓:匿名使用者

學佛無目的,心靜自然止。

9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1)淨化人心~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得到好的報應...(2)修心向善=>上天堂.(永遠離苦得樂)...

10樓:匿名使用者

修身養性,現在的人都過於浮躁了

有佛友嗎佛教中的體是什麼意思 在這裡說一下佛教不是宗教 而是佛陀的教育 其他宗教都可以來學佛的教育

11樓:匿名使用者

比如說身體,人以身以命為體。大海以水以大為體,河流以水以綿長為體。河水海水都是水,但是不同的形態形成不同的體徵。

體,載體,體是外在的形象表現。具體的含義還要根據上下文來理解。

12樓:匿名使用者

佛陀多元文化義務教育簡稱佛教。成宗教是近代的事

學佛如何開發智慧型

13樓:匿名使用者

深入經藏智慧型如海。辯證法在佛教中已達到很精細的程度。 ——馬克思 佛教處在理性思維的高階階段。人類到釋迦牟尼佛時代,辯證思維才成熟。辯證法最初**於佛教。 ——恩格斯

佛學乃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 ——孫中山

如果有乙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瘸子,沒有宗教的科學是瞎子。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

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之上,這種宗教意識的**,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為乙個有意義的整體來經歷時得到的體驗。

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 ——愛因斯坦 佛學之博大精深,雖有聖哲無所措手。

——康有為

佛比所有的學說和教條顯得更加偉大。千百年來,他的啟示一直震撼著人類。

——著名政治家 尼赫魯

佛教的理論,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

—近代思想家 章太炎

在世界宗教中,只有佛教是切實地以系統理性的分析來考察生活中的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世界著名學者 巴格爾

釋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以解答的問題,他居然早已明白的啟示了。

——魯迅

假使沒有佛教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亂。

——世界幾何學之父 威勒博士

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據實證的宗教。它視善良和慈悲為促進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著名哲學家 尼采

通過特殊的催眠方法約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可鮮明地回憶前世(這就是佛教稱的前世)記憶,甚至有的可追憶到自己前九世的境況。

——美國心理學家文巴克博士

只要日月繼續存在,只要人類還繼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佛教就會一直延續下去。

——斯里蘭卡總理 班達拉奈克

佛教以出世的精神,於入世的事業。

——著名美學家 朱光潛

釋迦牟尼佛是把智慧型之光投射人類心靈的第一人。

——印度** 拉克斯坦

我認為佛學的提倡,不特於對科學毫無牴觸,而且能使科學的方法上加一層深密,科學的分類上加一層正確,科學的效果上加一層保證。

——早期馬克思哲學宣傳者 李石岑

順治皇帝曾作"**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之讚譽。

——著名書畫曲劇家 李叔同

佛學廣矣,大矣,深矣,微矣,切於人事,證於實用,實天地間最高尚圓滿,深地著名之學說也。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

——梁啟超

佛教所開示的法,包含內容的廣大深奧,確實無與倫比。

——英國著名學者 克里

佛法的可信,是因為從佛陀時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以親身的修行體驗,證明著佛經的正確。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是哲學而超哲學,是科學而超科學。

——著名物理學家,北大教授黃念祖

14樓:匿名使用者

」戒生定,定生慧「,學佛的人由於內心安定,所以聰明有智慧型。學生可以每天早晚念佛菩薩名號,或讀《心經》,開發智慧型還有福報。謝謝採納!

15樓:qq號

念誦 心經 開智慧型,念經 有能量的,堅持才會有效果

16樓:匿名使用者

智慧型不僅僅是數學智商。

佛學是宗教的產物。當科學產生以後,宗教要向那個方向發展,這就是乙個很大的智慧型問題了。

邏輯推理、數學智商等現代的科學,與佛學究竟是種什麼關係。

也許要留到很長一段時間以後才能有結果。

17樓:匿名使用者

學佛和開發數學邏輯能力無關,如果你要有強的邏輯能力,那麼建議你多去看看邏輯學,做邏輯訓練

學佛是學印度人釋迦尼牟的一套人本主義思想哲學的宗教輪迴觀。在你的人生處世價值上會有一定的幫助,多懂得一些常理。

不過我願你歸回**耶穌,成為智上加智的人,會用神道智慧型來批判智慧型的人。耶穌愛你。

學佛與佛學,佛教有什麼區別?

18樓:引經據典正法

1 我們這個佛號,如果聲聲佛號都能轉境界,那就消業障了。

2 如果這個佛號轉不了境界,那就消不了業障。

3 為什麼有人能消得了,有人消不了?這個問題就是你會不會,會不會個中的妙理。

4 你要果然會了其中的妙理,句句都能消業障,這是一點不假的,那真是無量的功德。

5 念佛法門,它特別注重在「一心念佛」,這四個字決定不能夠馬虎過去!

6 我們平常天天念佛,為什麼佛號轉不了境界,消不了業障?沒有用「一心」,所以佛號不得力。

7 如果你一心念,這個佛號當然就得力。所謂「一心」,最簡單的說法,一句佛號之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叫一心念。

8 一面念佛,還一面打妄想,不但不能消業障,這是念念在造業。

9 念著佛還打妄想,還胡思亂想,這個業可造大了!所以,要曉得「一心念佛」。為什麼念佛?「求願往生」。

10 沒有第二個想頭,一心一意就是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一定要知道這個世界苦,這個世界可怕。

11 曉得這個原則,無論在什麼場合、無論用什麼方法,統統都是修清淨心,唯有清淨心才能成就。

12 心清淨,才能斷煩惱;煩惱斷了,業障就消了。我們真正想消業障,一定要修清淨心。

13 你能夠懂得這個原理,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一年到頭在境界裡就練這個就行了。

14 用清淨心幫助你念這一句佛號,佛號是提起你的覺心;用一句佛號又幫助你如是用心,用清淨心。

15 用清淨心,就是用真心。真正能這樣修學,沒有乙個不成就,正是古德所謂「萬修萬人去」,乙個都不會落空,這個原理是「性淨就障盡」。

16 我們不是天天講要消業障嗎?用真誠的心,業障就消除;業障消除,真心就顯,就這麼回事情。

17 你想真正消業障,要用真心待人接物。

18 要想真正消業障,我們一定要破自己的情執,一定要破一切妄想分別執著。

19 可是,我們也很想不打妄想,偏偏要打妄想;這個無可奈何,這是自己有業障。

20 業障如何消除?這也是個大問題。有些人急於要消業障,你有這個心、有這個願望,別人就有隙可乘了。

21 別人告訴你:「你出錢,蓋個廟或做個什麼,你的業障就消掉了。」諸位想想看,你把錢統統丟盡,業障消了沒有?

22 你做了功德還有障礙、還有麻煩,你不是又增加許許多多的妄念嗎?這是魔來擾亂。所以,你不但業障沒消掉,反而增長不少業障。

23 你果然在一切境界裡一念不生,業障就消掉了。你一天到晚還是打妄想,業障沒消掉!不但沒消掉,還增加不少。

24 我們今天念經、念佛的目的在**?為什麼要念經?為什麼要念佛?一定要懂得。

25 不念經、不念佛就打妄想,妄想是什麼?妄想就是業障。

26 有人說:「我業障很重!」你問問他,什麼是業障?他也說不出來。他罪業很重,什麼是罪業?他也搞不清楚。

27 《地藏經》上講得清楚,「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罪業是什麼?罪業就是起心動念,就是打妄想。

28 由此可知,學佛人他學什麼東西?就是把妄想去掉而已。妄想去掉,心就定,心就清淨,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型。

29 學佛到底學的是什麼,修的是什麼,這個一定要搞清楚。絕對不是我念了多少部經、念了多少部論,我也會寫、我也會講,那沒有用處的!

30 又會寫,又會講,那些世間人都會!把佛法當作世間一種學問去研究,他搞的是佛學,不是學佛。

31 學佛是要修戒定慧,佛學是搞世智辯聰,完全是兩樁事情!學佛,成就的是功德;佛學,成就的是造業!

32 搞佛學,不但功德沒有,說老實話,福德也沒有,真正講老實話,那是造業。

33 我們自己,到底是在修積功德,還是在造業?這個不能不搞清楚。

34 我們天天希望消業障、消罪業,你要明理,你要曉得我們在生活裡怎樣去做。

35 如何運用我們的思想,如何運用我們的雙手,才能遠遠地離開一切罪業,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就在於你自己會不會用心。

36 在國外曾經有人問我:「懺除業障,是不是要去拜梁皇懺,拜水懺?」梁皇懺拜了,水懺也拜了,他業障消除了沒有?不但沒消除,還增加不少。

37 什麼叫懺除業障?你每天想想你的過失,能改過就叫做懺除業障。

38 每天想想,我今天哪些事情做錯?哪些事情念頭是不如法?能夠每天反省自己的過失,改正自己的缺點,就叫做懺除業障。

39 改進就是消業障,不改進就是業障沒消除!這是真正求懺悔。所以懺悔就是精進,就是日新又新。

40 有些同修常常來問:「我的煩惱業障太重,造的罪業太深,能不能往生?」如果你常有這個懷疑,的確是大障礙。

41 《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下生那一章,就是第十六觀那一章,佛給我們講:「五逆十惡,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

42 我想,同修們雖然造罪業,還沒造那麼重!問題就在你臨終那一念是不是佛號?問題在這個地方。

43 如果臨終一念確確實實是佛號,對於淨土法門能信、發願又肯念,決定往生。

44 所以諸位要曉得,平時念佛念到功夫成片,這就是真正的懺除業障。

45 什麼叫業障?心裡頭有念頭就是業障。「真心無念」,真心裡沒有念頭、沒有妄念;凡是起心動念都是妄心,妄心就是業障。

46 真心裡沒有念頭、沒有妄念,由此可知,念這句佛號,不摻雜乙個妄念,就是消業障、懺除業障。

47 你起心動念打妄想就是業障,你一天到晚講廢話是業障。念佛,你不打妄想了,也不說廢話了,你的業障豈不就消除了嗎?

48 我們天天想求消災,用什麼方法?念佛就是最好的消災方法,最好的消業障的方法,你要會用!

高一英語!請問為什麼要去掉to為什麼it不用改為he,在英語中動物不是要用he來代替嗎

home是副詞,前面不需要用介詞的,如go home。it是代詞指狗,動物的它,當然用it了。我只會有乙隻,而這裡是泛指很多的,普遍的。 交通大學 1 home有兩種用法,什麼都沒有的時候是副詞 如題 不用加to,如果有形容詞修飾比如下一句中的new home這裡home是名詞,要加to bring...

什麼是慈悲心啊,學佛的進來下

小傳七 慈悲心是大乘菩提心,指乙個人對某物或某事懷有不忍之心。大智度論說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 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稱為慈 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稱為悲 佛陀之悲乃是以眾生苦為己苦之同心同感狀態,故稱同體大悲。大般涅槃經記載,慈悲有三種 一 生緣慈悲,又作有情緣慈 眾生緣慈。即觀一切眾生猶如赤...

佛學常識 什麼是慈悲心,什麼是慈悲心啊,學佛的進來下

人物模型館 愛自己的家人是慈悲心嗎? 沒問題哈 大慈,是與一切眾生樂 大悲,是拔一切眾生苦。故而,慈悲是特指對眾生而言的。只有菩薩,才有慈悲。不是出離這個世界,而是深入這個世界,和一切有情站在一起。正因為一切有情都有他的執著心,伴隨著執著心,煩惱才源源不斷地像大海中的波浪將眾生裹挾。眾生為了從陷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