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解說】東漢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後,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後,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後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
事後,漢光武帝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可謂在此先有所失,後在彼終有所得,當**行賞,以表戰功。
【釋義】① 東隅:指日出處,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處,即夜晚,喻最終。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失之東榆,收之桑榆的意思應該是在乙個地方失敗了,它已經過去了,不要再留戀,而要想辦法在別的方面得到回報,彌補損失,也可以說,過去的時間過去了,應該去珍惜以後的時間,而不要嘆息。
詞 目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使用頻率 較少使用
發 音 :shī zhī dōnɡ yú,shōu zhī sānɡ yú
釋 義 :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指日落處,也指日暮。比喻這個時候遭到損失或失敗,在另乙個時候等到補償或成功。
出 處 :《後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示 例 :谷城之變,朕還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近義詞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英 文 :lose at sunrise and gain at sunset
2樓:匿名使用者
之東隅,收之桑榆
【解說】東漢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後,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後,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後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
事後,漢光武帝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可謂在此先有所失,後在彼終有所得,當**行賞,以表戰功。
【釋義】① 東隅:指日出處,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處,即夜晚,喻最終。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後喻在某一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語。
詞 目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使用頻率 較少使用
發 音 :shī zhī dōnɡ yú,shōu zhī sānɡ yú
釋 義 :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指日落處,也指日暮。比喻這個時候遭到損失或失敗,在另乙個時候等到補償或成功。
出 處 :《後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示 例 :谷城之變,朕還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近義詞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英 文 :lose at sunrise and gain at sunset
用 法 :復句式;作分句;含褒義
3樓:匿名使用者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出處】語見(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璽書勞異曰:『 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方**賞,以答大勛。』」
【用例】(清·王浚卿《冷眼觀·第二十回》):「誰知那個旗婆,猶自賊心未死,竟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膽敢又到孝感縣境乙個大字型大小店裡去,仍照這麼一做,這回他卻是惡貫滿盈,自尋敗露了。」
【解說】東漢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後,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後,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後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
事後,漢光武帝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可謂在此先有所失,後在彼終有所得,當**行賞,以表戰功。
【釋義】① 東隅:指日出處,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處,即夜晚,喻最終。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後喻在某一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語。
急需《後漢書·馮異傳》的翻譯?!~~ 10
後漢書,馮異傳文言文翻譯
4樓:手機使用者
馮異為人處事謙虛退讓,不自誇。出行時與別的將軍相遇,就把馬車駛開避讓。軍隊前進停止都有標明旗幟,在各部隊中號稱最有紀律。
每到乙個地方停下宿營,其他將軍坐在一起討**勞時,馮異經常獨自退避到樹下,軍隊中稱他為「大樹將軍」。等到攻破邯鄲,要重新安排各將領任務,每人都有被分配隸屬,士兵們都說願意跟隨大樹將軍。光武帝因為這個而讚揚他。
後漢書孔融傳全篇翻譯,後漢書 孔融傳原文 譯文
後漢書 孔融傳原文 譯文 後漢書 孔融傳原文 譯文 孔融4歲時與兄長一起吃梨,他拿了小的,母親問為什麼,他說,後漢書 郭伋傳 原文及翻譯。原文 郭伋字細侯,扶風茂陵人也。伋少有志行,哀平間闢大司空府,三遷為漁陽都尉。王莽時為上谷大尹,遷幷州牧。更始新立,三輔連被兵寇,百姓震駭,強宗右姓各擁眾保營,莫...
翻譯《後漢書 馬援》,《後漢書 馬援傳》的翻譯
後漢書馬援傳 馬援字文淵,是扶風茂陵人。十二歲的時候就成了孤兒。年齡很小的時候就有大志,和他同輩的兄弟都覺得 小小年紀就有很大的志向 驚奇。後來到隴漢地區遊學 古代通過去外地尋訪師友增長本事 常對朋友們說 大丈夫立志,志向受到 困頓反而更加堅持,年齡越大越有壯志雄心。起初 早先,指馬援從軍生涯的早期...
誰有《後漢書 趙熹傳》的譯文,誰有《後漢書 趙熹傳》的譯文
趙憙字伯陽,是南陽宛人。年少時有高節操守。堂兄被人殺害,沒有子嗣,趙憙年齡十五,時常想著報仇。於是帶著兵器,結聚好友,之後就去報仇了。然而仇家都患有疾病,沒有可以抵抗的人。趙憙認為趁著 仇家 患病報仇殺害 他們 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做法,就釋放他們離開了。回頭對仇家說 你們如果 身體 好了,就遠遠地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