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鯊魚辣椒
《道德經》被誤讀大概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年代湮遠,使《 道德經 》原本,在流傳過程中遭到破壞產生缺失,使後人無法全面體會 老子 的思想精髓。另一方面,是因為古人的思維方式與現代人不同。
導致古人的行文用詞,分章斷句與今人的差異,使今人對古人原意產生誤解。
今人很難讀懂《道德經》主要是以上兩方面原因,那麼《道德經》能被讀懂嗎?現代人要如何才能讀懂《道德經》呢?關於這個問題,古人論述較少,今人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此,只談淡個人的見解。
要讀懂《道德經》我們首先要了解《道德經》產生的背景,了解古人的思維方式。相傳《道德經》為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未期,當時一位名為老子的 聖人 所作。春秋未期群雄並起,各路諸侯紛爭,社稷動盪,百姓流離失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老子目睹現狀,又切身感受,雖幾經輾轉而無力改變。退而尋求濟世救民之道,從此催生了老子的"小國寡民","無為而治"的思想。
為了尋求大道,從天地萬物中去探求真理"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千仞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合抱之木生於毫未"等這些淺顯易懂的道理如何難懂!而最難懂的應該是"道"本身,"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之為物,唯望唯忽""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萬物生於道,成於道,死於道。萬物有生死道無窮盡。
但"道"本身又是無形無象的,難以用語言進行描述"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人們認識道之後該怎樣做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要效法天地自然之道去為人處世。要如何去效法自然道呢?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 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效法天地不干涉主宰萬物,任萬物自然發展化育,從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妙功。
從《道德經》的內容來看,"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等,這以現代觀念來講,無疑是辨證思維。"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渭道紀"這是將"道"應用於現實的務實思想,而不是空淡虛無的道理。其"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體現了以道教化治理民心的優勢。
《道德經》在流傳過程中,先後出現了三個不同版本,一為河上公版,這個版本主要由道家收藏,一為現今流傳最廣的 王弼 版,另乙個版本為近代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有人說《道德經》被誤讀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本人認為其實不然。
"道"至高至深至精至微看似遙不可及,實則無處不在就在我們身邊,正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就《道德經》出現的諸多版本來講,這也是道之使然。有人說《道德經》嗨澀難懂道理艱深不解其意,真意自在文字之外,而道在我心,何故外求?
《道德經》開篇即言:"道可道非恆道也名可名非恆名也"講的很是清楚,"道"是不能說出來的,也不是乙個永久的稱謂,說出來,有固定稱謂的就已經不是道。即然如此,我們何必要拘泥於文字,斷句,篇章?
真意自在文字之外,每個人對"道"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層次不同能理解的深度不同,現在不理解是因為層次不夠,當有了一定修之後為自然不惑,何故要強求?況"上士聞道謹而行之中士聞到若存若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講的何其明白!"道"本是淺顯易懂,易知,易行,易得。
而今人不去實踐體悟,多為功利驅使沉迷聲色已是與"道"相去甚運,更有甚者,將其作為哲學計謀進行研究,這本身已是本未倒置"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研究的越深與"得道"只能越行越遠。
2樓:邸衣
在老子寫《道德經》的時候他就已經很明確表達了自己的哲學思想
3樓:之建
先了解老子所處的時代的社會情況,從中才能找到老子的思想。
4樓:cherry範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
5樓:718來吧
導致古人的行文用詞,分章斷句與今人的差異,使今人對古人原意產生誤解。
6樓:忘川渡幾何
應該以道的思想去研究道德經,道家學說博大精深,要研究好非一日之功
7樓:東之美
要以客觀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事情,然後再去讀老子。
8樓:微微辣
稱之為有,這有就是道的作用。所從當想到天地的本源是無,就可以了解道的本體精微奧妙了。想到萬物的根源是有。就可以了解道的作用廣大了!故曰:有無相生。
9樓:胡洛杯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
如何學習《道德經》?
10樓:一諾寶貝
我個人認為,文化水平較高者,可以自學;如果不高者,可找乙個老師求學更好。
一、首先你要堅信道德是本好書,人人都可以學習。不要人云亦云,別人的解釋不一定就是對的。
二、實踐是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你的解釋能有可操作性,那就比較好。
三、多和別人溝通,多觀察自然界的現象,道德經在描述自然現象方面的比較多。
另,有時間看一看李尊吾的厚黑大全,能給一些體悟。
要學習道德經這樣的群經之王,最好先讀四書五經有個基礎。不過我讀的時候是先讀的東蘺子的注,入的門。
後開始自己讀原著,每日研讀這樣堅持了一年多。後又讀到憨山註解的道德經,又有所感悟。現在的感受是越讀越覺得高深莫測,每日不讀就不自在,也越來越不懂了。
也算經厲了不懂,到略懂,到通,再到不懂的心路歷程。給後人的建議是讀原著,按自己理解來解,就算是呂洞賓的解讀也未必適合你的,老子講的其實就是最明白無誤的。
分字讀,學會斷句。老子的文法或一字一斷,或兩字,三字一斷,意義往往大不相同。最後,道德經是能全文聯通的,其實就講兩個字,道,德。但細細品味,一輩子讀不完。
11樓:照直說
《道德經》三分之二以上的語句直接從字面上就可以讀懂是什麼,只有近三分之一的語句是字面下的意思。最簡單的學習方法是從已知推未知。最主要的手段有兩個,一是推敲,邏輯推理,要經得起推敲;二是驗證,以客觀事物來驗證,是否符合客觀事實。
如:知不知,尚矣。這句就是「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是誠實,這是高尚啊」。
如:絕學無憂。這句就不能翻譯成「拋棄知識學問就沒有煩惱憂愁」,因為這不符合客觀事實,人的煩惱憂愁不能歸罪於知識學問。
如果把人的煩惱憂愁歸罪於知識學問了,與「人窮怪屋基」是一回事。當然了,有少部分人他的煩惱憂愁可能**於知識學問(比如學不懂,被難倒了,被卡住了),但這不是普遍現象,不是人人都如此(學不懂、被難倒了、被卡住了就煩惱憂愁)。《老子》是哲學,哲學講一般規律,講普遍規律。
這句應當是「不學歪門邪道的東西,不玩歪門邪道的東西,不唯心主義,才會沒有煩惱和憂愁,才會少些煩惱和憂愁」。
請注意,《道德經》裡的「道」,就是道理、原理、物理、事理,整本《道德經》就給我們談物的物理或原理,談事的事理或道理,不要把「道」理解成宇宙的本質、實質,那是錯的。之所以眾多名人名家把「道」理解成宇宙的本質、實質,那是執著於老子對「道」進行的那些(不厭其煩)描寫和描述的緣故,做了老子描寫描述的俘虜,不明白老子為什麼要對「道」進行不厭其煩的描寫和描述。其實,老子為什麼要對「道」進行不厭其煩地描寫描述呢?
那是為他要表達的觀點或思想而服務的。
比如:「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緄而為一。
一者,其上不悠,其下不忽」。前面對「道」進行的那些描寫、描述和論述,其落腳點在「其上不悠,其下不忽」上。就如**的過門、戲曲的過場一樣,是為主題服務的。
請看我對以上的翻譯:
睜大眼睛看不見它,可能是道的身體太微小了;揚起耳朵聽不到它,可能是道的聲音太低沉了;揮手划來晃去碰不到它,可能是道的身體太光滑了。用這三種辦法我們試探不了道,那是因為我們就生存在道中啊,與它絞合為乙個整體。我們生存在道中,與它絞合為乙個整體,它過去沒有忽悠我們,今後也不會欺騙我們,總是這樣誠實誠信地善待我們。
(請注意,老子在這裡隱含了乙個提問,那就是既然道過去、今後都不忽悠、欺騙我們,我們人類該不該忽悠、欺騙他人呢?要不要誠實誠信呢?)
老子道德經意義是什麼,道德經的意義是什麼
老子著書是出於他救人濟世的慈愛之心和他的人生理想。老子不是單純的繼承我國古代大道的傳統,而是在實踐總結的基礎上,吸取當時最高科學成就,把它昇華為一種嶄新的系統而完善的 道學 大道科學。這是老子的偉大創造性貢獻,是中華民族以於至全人類的一個里程碑,標誌著以人之道合天之道的成熟和完善。道德經 是我國第一...
《道德經》裡的「道」究竟是什麼,老子《道德經》中的道是什麼意思
歐慶稱嘉惠 道德經裡面已經說了,大道無形,大音希聲,所以是講不清楚的,它可以是你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對自然地理解,對社會的理解,甚至是對宇宙的理解,道一直都在,你體悟到的是什麼,那就是你所認為的道,僅此而已! 哲學鼎端 嫵媚永恆的春天 統御世界的美奐 一文的 百分之一 之摘錄 永恆的 道 之略論 耿閣...
何為道?老子的《道德經》講的是什麼
首先,強調一點,道德經 不是哲學,至少不是通常所謂的哲學。其次,說明一下,對不同的人而言,道德經 可以讀出不同的內容,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並不是說,你讀出來的就是 道德經 而只是你自己的理解而已。最後,指出一點,道德經 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悟,用來修,用來證的。老子說得很清楚了,必須要行 不言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