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幾種發酵方法的特點,麵包發酵的原理

時間 2025-04-08 12:40:07

1樓:蹇採白延家

一次發酵、就是所有的材料一次投入和麵,然後製作成型,醒發(最後發酵),烘烤。最簡單直接,缺點是製作出來。

的麵包的品質要差一些。

二次發酵、所有的材料一次投入和麵,達到擴充套件階段,發酵1~2小時,在攪拌,然後製作成型,醒發,烘烤,麵糰發酵的時間長,小麥的自然的香氣會溢位來,麵包的香氣更濃,麵包也會很柔軟,口感更好。

三次發酵、這個會比較麻煩一些,整個過程需要個小時,我以前在製作俄式大列巴的時候就是用這種方法,用1/3的麵粉做種,加入少量的糖,酵母,誰多加點,和的很浠,發酵3個小時,將。

剩餘的材料全部投入在和麵,繼續發酵2個小時左右,(發酵的好壞是有標準的,時間只是參考,手在麵糰的中部按下去,剛好下沉,整個麵糰的頂部還是飽滿的,沒有出現明顯的下沉紋理,),製作成型,醒發,烘烤。

中種法、大約1/3的麵粉和過半的酵母,少許的糖,和麵。攪拌均勻即可,放置發酵2個小時左右,然後投入剩餘的材料,繼續和麵,成型,醒發,烘烤。

湯種法、是做好湯種,隔天使用,採用一次發酵的方法。(湯種方法我會單獨再說,因為這個方法很適合家庭使用,而且非常多的人都很喜歡用)

後油法、就是所有材料和麵(除了油),麵糰攪拌均勻後在放入油脂,傳種法,所有材料和麵(除了油)攪拌均勻即可,放置發酵1~2小時,在放入油脂和麵。

每種發酵的方法,都有其優缺點,二次、三次、中種發酵法,麵包的品質很好,但是時間過程。

2樓:卓蕾逄蒼

麵糰經過分割後已失去部分二氧化碳,所以需要15分鐘的中間發酵時間以重新產生新氣體,使麵糰再充氣柔軟。而通常我們所用的發酵粉是由酸性鹽和小蘇打混合而成,加入澱粉作為填充劑保持化學穩定性。麵點製作中取代酵母菌發酵,加水後酸鹼中和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

當面包在烘製過程中,二氧化碳氣體大量溢位,麵包裡就產生了像蜂窩一樣的小孔,使麵包變得蓬鬆。

製造麵包可以分一次發酵法(直接面團法)和二次發酵法(酵面和麵團法)。

二次發酵法的工藝流程第一次攪拌→發酵→第二次攪拌→延續發。

酵→整形→烘烤。

3樓:匿名使用者

一次抄發酵法:優點是週期襲短、風味bai好、食感優。

缺點是瓤du膜厚、易硬化 。

二次zhi發酵法:dao優點是瓤膜薄、製品軟、老化慢。

缺點是週期長、易發酵。

三次發酵法:優點是省酵母、軟而大、香味足,口好、老化慢。

缺點是週期長、耗工多、易發酵。

快速發酵法:優點是生產週期短、出品率高。

缺點是缺乏發酵產品特有的口感和香。

氣、產品易老化、成本高。

4樓:匿名使用者

有賣乾酵母,一包1元多點,裡面有介紹麵粉和酵母粉的比例。調好的面,要讓它醒一下,冬天一小時左右,夏天40分鐘左右。『麵包的製作』 ◇用法:

在攪拌前先將酵母與麵粉混合,再加入其他原材料攪拌。 ◇用量:酵母的用量取決於麵粉的質量、製作品種和製作的工藝要求。

專業建議】 ☉製作麵包用量通常為麵粉重量的, ☉製作饅頭為。 ☉或可根據配方及工藝自行調節。 【麵包的製作方法】 ☆方法一:

揉好面後,將麵糰放於盆或桶中靜置30分鐘左右(注意蓋上溼布),分割成型後於36-38℃下醒發,時間大約為1~小時。醒發時間的長短視乎酵母的用量,量大則所需的時間相對較短。發至原來體積的2~3倍左右,即可進入烤爐。

方法二:揉好面後,將麵糰置於26-28℃下發酵至適度(用手指輕輕按下面團,上面留有手印但周圍不下陷)分割成型,然後置於36-38℃下醒發至原來體積的2~3倍左右,即可進入烤爐。 【專業提示】 如使用壓面機壓面,製作出的麵包組織結構將更加均勻細膩。

饅頭、包子的製作』 ☆方法一:揉好面後,置於溫暖處(32-36℃)發酵20~25分鐘後成型,成型後再放置5~10分鐘,然後上蒸籠蒸約10~15分鐘即可。 ☆方法二:

揉好面後,將麵糰分割成型後置於溫暖環境處32~36℃發酵至25~30分鐘,然後上蒸籠蒸約10~15分鐘即可。 『餅乾的製作』 製作蘇打餅乾時麵糰的調製和發酵一般採用二次發酵法,第一次調製好麵糰後於26~28℃下發酵大約4~6小時,再加入其他配料後進行第二次調製麵糰,然後於28~30℃下發酵3~4小時,發酵好的麵糰經過輥軋後沖印成型,即可進入烘烤。

麵包發酵的原理

5樓:a縉縉

麵包發酵是乙個複雜的過程。簡單的說,酵母分解麵粉中的澱粉和糖分,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和乙醇。二氧化碳氣體被面筋所包裹,形成均勻細小的氣孔,使麵糰膨脹起來。

酵母不同於化學物質,它有自己的生命現象,是一種典型的兼性厭氧真菌微生物,在有氧氣和沒有氧氣存在的條件下都能夠存活。在麵糰發酵初期,麵糰中的氧氣和其他養分**充足,酵母的生命活動非常旺盛;

酵母在進行著有氧呼吸作用,能夠迅速將麵糰中的糖類物質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出一定的能量(熱能)。在麵糰發酵的過程中,麵糰有公升溫的現象,就是由酵母在麵糰中有氧發酵產生的熱能導致的。

6樓:網友

發酵食品是人類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製造的一類食品,通過發酵使食品中原有的營養成分發生改變併產生獨特的風味。

簡單來說,加入的微生物就像一臺臺小小的加工機,對食物的每個細胞挨個進行處理,增加一些有營養的物質、去除一些沒營養的物質,順便改變味道和質地。

發酵食品是指人們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製造的一類食品,具有獨特的風味,如麵包酸奶、乾酪、酒釀、泡菜、醬油、食醋、豆豉、黃酒、啤酒、葡萄酒等。它的魅力在於其有與藥品媲美的奇特功效,每天攝取一種發酵食品,可以維持健康、促進長壽。

7樓:匿名使用者

1,物理方面。二氧化碳受熱膨脹。使麵包中產生小孔。

2,化學方面。碳酸受熱分解形成二氧化碳。

3,生物方面。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

8樓:韓羲胡音景

酵母菌在氧氣充足時發酵慢,麵糰容易變酸。在缺氧的環境下才能正常發酵。一般發酵需要四個小時。

好吃的麵包不宜有大的空氣泡。一般上麵包師傅都會在定型前再趕一次,撒上乾粉,再發酵半小時。

9樓:匿名使用者

面發酵過程中有酸生成 n2aco3或小蘇打與其反應 發出二氧化碳 面裡有空間就酥鬆了。

再加上上鍋蒸 反應加快 二氧化碳也會膨脹 就更酥鬆了。

麵包的發酵有哪些方法?

10樓:來自凌雲山得體的曹仁

第乙個直接酵母法:

也就是說直接把酵母放入麵糰中混合成團,進行發酵,這是最基礎,簡單,便捷的方法,也是我最麵包經常用的方法。最大的好處是節省時間。

第二個湯中法:

湯種」,**於日語,是指溫熱的面種或稀的面種。湯種麵包與其他麵包最大的差別在於澱粉糊化使吸水量增多,因此麵包的組織柔軟,具有彈性,可延緩老化。

湯種的做法:是將100克的水與20克的高筋粉混合,水和麵粉的比例是1:5,然後用奶鍋加熱到65度,出現有點紋路的時候離火,在表面蓋上一層保鮮膜,待溫度涼了就可以使用。

第三個是中種法:

也就是二次發酵法,在製作中經過二次發酵階段的方法。麵包經過發酵階段能令麵糰形成較好的網路組織,及產生特有的麵包發酵香味,二次發酵法時間較長,能領麵糰產生特有的發酵香味。

第四個天然酵母法:

天然酵種法需要自己製作菌種,需要有耐心,它適合在室溫下慢慢發酵,如果為了加快發酵速度將麵糰放置在溫度過高的地方,麵糰是很容易發酵過頭造成難以整形,這個需要時間長,但是做出來的口感真的很好,有天然的酵母香味。

第五個老式麵包法:

需要提前備好乙份麵糰發酵好,也就是我們說的「面引子」,再撕成碎片放入麵粉和水中揉勻發酵,做出的麵包口感略帶點酸,但口感都很鬆軟,也是當下比較受大家追捧的方法,有點小時候的麵包味。

11樓:雄鷹

麵包發酵方式是先將溫水和泡打粉在一起,攪拌均勻,然後倒入麵粉中麵粉中,加入雞蛋加入白糖,柔質。軟硬適中,然後敷上,保鮮膜靜置半小時以後就可以做麵包了。

12樓:珍妮

據我所知是四大種,其中各個型別又延伸了一下處理方式會有點小出入1.直接法。

2.中種法。

3.湯種法。

4.老面法。

麵包怎樣發酵,麵包怎麼發酵

市場大部分採取 直接法 工藝流程如下 1 麵糰的攪拌 麵糰的攪拌主要是麵粉等乾性物質得到完全的水化,加速麵筋的形成的過程,有四個階段 水化物質和水性物質充分混合所形成的粗糙的且粘濕的麵糰,整個麵糰不成型,無彈性,麵糰粗糙。成團階段 又稱麵糰捲起階段 麵糰中的麵筋開邕形成,麵粉中的蛋白質充分的吸水膨脹...

怎樣麵包才會發酵的好,麵包發酵要怎麼才完整?

麵包的發酵其實是乙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因為麵包對面團的延展性有很高的要求。發酵的程度需要控制好,發酵補足和過度都會失敗。發酵不足,麵包體積會偏小,口感也會粗糙 相反,發酵過度,麵糰會產生酒味,並且變得很粘手,不易操作。首先,發酵的原理我們都知道 酵母分解麵粉中的澱粉和糖分,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和乙醇。二氧...

麵包發酵箱溫度大概多少才合適,麵包發酵箱的溫度和濕度應該調多少大神們幫幫忙

小樂學姐 濕度因跟椐麵糰的軟硬度來調,一般在75 85 發酵溫度,直接發應在38度,中種發在36 38度。溫度過了38度會發酵過快,導致組織粗糙,口感不好,香味不夠。提到麵包,大多會想到歐美麵包或日式的夾餡麵包 甜麵包等。其實,世界上還有許多特殊種類的麵包。世界上廣泛使用的製作麵包的原料除了黑麥粉 ...